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疫时记事:挂星之旅

已有 2697 次阅读 2022-2-25 22:5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行程卡带星有时候会很麻烦。例如曾因此被宾馆拒之门外,或者被从餐桌上揪去查核酸。上海总算摘星了。其它地方此起彼伏,境内一直没有完全太平。深圳、广州、苏州、北京、葫芦岛、呼和浩特、包头、武汉、成都、百色等,记不全了。近来上海相继有本土无症状阳性。出现病例似乎是迟早的事情。

 

海外明显是准备躺平了。有人尝试也可以认为是好事,“春江水暖鸭先知”。躺平是否更明智,平心而论,我不知道。不仅是科学知识,这方面可以探索积累,更有利弊权衡。任何处理模式,总是有人受益,有人付出代价。我个人的职业远离经济活动,而且可以居家办公,应该算是严格管控的受益者。当然,完全放开,可以居家办公也不是坏事。如果继续严格管控,自己就可以放松些。假如变为躺平放开,自己就要严格防控。鉴于近期的疫情,猜测一下,严格管控最少还要持续半年,最可能在一年甚至更长。

 

出次远门,而且是带星的地方。不去当然也未必不可以。各有各的麻烦,也都可控,两弊相权取其轻而已。这有些像所谓非必要不出差,先要弄清楚何为必要,谁的必要。常住的宾馆不接待外地客人。另一家酒店接待,但要凭48小时核酸报告。入校要求本地核酸报告,但这个报告在入住时出不了。所以在出发前有《核酸检测22》。

 

离沪比较容易。进机场时检查健康码,要求带口罩。办理登机时检查目的地健康码。飞机上人不多。经济舱每排两侧各三个位置的小飞机,中间位置基本上是空的,而且中间有几排是空的,推测是为了保持飞机的平衡。

  

疫时记事:挂星之旅1.jpg


下机在廊桥上再次检查健康码。进了登机口要求核酸测试,于是有《核酸检测23》。检测后,在机场出口处查验身份证。

 

24小时内的核酸报告,顺利入住。宾馆前台没有客人时不带口罩,有客人时带。

 

核酸检测报告迟迟没有出来,我都准备翌日另外做次检测了。但翌日早上报告出来了,赶紧办理入校手续。在入校申请未获得批准之前,我仍可以刷脸进入校园,但用工卡进不去。有时候,能豁出老脸还是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准备见位即将进站的博士后。如果我没有数错的话,是我第十位博士后,是第一位女博士,也是第一位海外博士。当初招博士生时,也是先招了十位博士生后,才在又招的位博士生中有两位女生。她还没有完成报道手续,本来见不见均可,但既然去了就聊聊。我在约定时间前3分钟获准入校,虽然是否获准其实无关紧要。她虽然可以在翌日入校,但在我约定的时间入校申请还拿不到。预案是在我住的宾馆大堂见面。对大堂有不同理解,我到一楼,她上了五楼。好在及时沟通澄清。我对博士后的要求其实也很简单,让他们成为好的学者,申请课题是学者训练的重要部分,但不是研究的前提条件,有充足的经费支持。

 

离开需要凭48小时的核酸阴性报告。进入机场不仅凭当地健康码以及所显示核酸结果,还要查验身份证。登机时就发现人很少。这次是每排十个位置的大飞机。人非常少。经济舱的前舱不到十人。有图有真相。更前面的超级经济舱50个位置只有几个人。经济舱后舱人略多,但也没有坐满一半。个人体验很好,这也是出行风险的回报。可以想象,航空公司都在亏本,躺平解禁对航空行业似乎是利好。


疫时记事:挂星之旅2.jpg


疫时记事:挂星之旅3.jpg

  

着陆后只在出口处检查健康码。

 

办理入校,《核酸检测24》。网上申请时,发现要两次核酸检测报告,不然无法完成申请。我只好把前两次的检测作为第一次(那两个报告是一个截图),最新的作为第二次。能否通过我也不介意,可以居家工作,去不了学校更好。入校申请居然通过了。事后了解一下审核政策,要求的两次核酸是到沪前后各一次,所以我自作主张上传两次报告,歪打正着地对了。如胡适先生所谓,“自古成功在尝试”。

 

学校有些规定很有意思。出差影响上课,只能代课或者调课。疫情影响上课,可以远程讲课。我理解,出差归来无法办下来入校申请,应该算是疫情影响,而不是出差。

 

疫情对日常生活影响有限。养老院一直在半封闭和全封闭转换中。半封闭是访客预约可入大堂但不能进房间,全封闭就是不能进院门。送药品点心水果都是女儿在去。她办公室离那边近。晨走时穿过两个公园,其中一个时紧时松。紧时看码测温戴口罩,松时就自由出入。我观察取决于保安心情和行人态度。另一个公园完全自由。去电影尼罗河惨案时,进影院所在大楼要验码测温,进放映厅前要扫专门的码,推测是为发现病例后能很快找到散场已离开的观众。

 

现在看,那次出差只是行程卡挂星,已经很幸运,弄不好码可能变色。毕竟靠近境外,输入病例太多。入校限制不断加码,先是要48小时核酸报告,然后改为24小时核酸且要求两点一线不去其他地方。有同事吐槽,如果校园不能天天测核酸,就无法两点一线,因为家里不能测。最新的举措,大学城封闭了。所谓封闭,是只进不出,有当日核酸报告可以进去,但一旦进去,就不能离开了。学校还没有开学,也不允许学生提前返校,所以在校园的学生不多。有两位博士生,本来住在校园外面,现在搬进校园了。还有两位博士后,他们自己觉得住进校园。前面提到那位新博士后,入职程序仍没有完成。那边的疫情还是挺严重的,或许过不了几天就成了病例最多的省,甚至市。

 

疫情没有结束期间,尽量少出差。所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这是风险厌恶型的选项。如果愿意有些风险,这个期间出行,人很少,旅行体验有些像海外。

 

 

疫时补记:后怕之旅

 

疫时记事:森严壁垒

 

疫时记事:防患未然

 

疫时记事:研判猜测

 

疫时记事:关门闭户

 

疫时记事:琢磨病毒

 

疫时记事:病毒电影

 

疫时记事:闭目塞听

 

疫时记事:乱云飞渡

 

疫时记事:风平浪静

 

疫时记事:沧桑句工

 

疫时记事:积草屯粮

 

疫时记事:足不出户

 

疫时记事:坚壁清野

 

疫时记事:峰回路转

 

疫时记事:风月同天

 

疫时记事:步行倍增

 

疫时记事:一步之遥

 

疫时记事:小小寰球

 

疫时记事:天地不仁

 

疫时记事:零敲碎打

 

疫时记事:内外有别

 

疫时记事:网上张望

 

疫时记事:道阻且长

 

疫时记事:水深火热

 

疫时记事:此起彼伏

 

疫时记事:渐入常态

 

疫时记事:休养生息

 

疫时记事:平静五月

 

疫时记事:微澜六月

 

疫时记事:涟漪七月

 

疫时记事:人在途中

 

疫时记事:应对反弹

 

疫时记事:重归平静

 

疫时记事:两次邂逅

 

疫时记事:风声又紧

 

疫时记事:结界安居

 

疫时记事:结界破防

 

疫时记事:旅行受限

 

疫时记事:闭环何处

 

疫时记事:闭环迫近

 

疫时记事:接种有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327046.html

上一篇:嘉定紫藤园
下一篇:沈阳沈水湾公园掠影
收藏 IP: 101.87.40.*| 热度|

5 武夷山 贾玉玺 王安良 孙颉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