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疫时记事:疫情严峻

已有 1885 次阅读 2022-3-6 22:5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上篇《挂星之旅》中所谓本埠有确诊病例只是时间问题,真是不幸而言中。就在出差而带星的行程卡摘星的翌日,因有了本土病例重新挂星。上海这波疫情很严峻,甚至可以说是动态清零之来最严峻的一次。倒不仅是目前病例比较多,更是第一次没有找到最初的源头。虽然在各地疫情中源头不明很常见,但以往上海的流调都找到了。从另一个角度看,相对而言,上海缺乏在源头不明、发现略晚情况下的防疫经验,以往的优势成了弱点。这有些像学霸,每次考试题目全会,只需要不马虎就能满分;这张卷子遇到不会的题了,既要冥思苦想找思路,同时仍要非常小心,学霸有些不适应。这种先手已失的局面如何挽回,还要看后续发展。至少需要更多的流调人手。让疾控中心的二线人员如编辑部工作人员也进行了核酸筛查,随时待命,需要时投入一线参与流调。这种情况,在SARS时有过,新冠疫情中还没出现过。

 

我太太几年前借调到学会编辑期刊,不然我就成了流调队家属了。她那个期刊本来策划专辑,主题是上海的精准防控。后来领导的意见,现在发文章太早,再等等。看来还是领导高明,有预见性。再说,现在搞防疫的也没有时间精力心思写论文。在“动态清零”阶段,上海的防疫一直处于领跑地位。如果这波疫情不能迅速控制,有些倒在黎明前的意味了。

 

这波疫情波及学校。半夜里学校基层组织突然通知,所有前一周到过两个校区中任何一个的去办公室待命,也没有说干什么要等多久。过去一周我去过两次。听了有些慌,准备行装就要出发。太太提醒我,手机先充好电,也许去了就排队测核酸,等很长时间。准备中我喝一大口水,也许紧张吧,咳嗽起来,口吐狂水,喷了一地。似乎是醍醐灌顶,突然想到半夜三更赶过去完全没有必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半夜通知,许多人没有收到也在情理之中。后来又有个电话打进来,见是陌生号码,干脆没有接。有什么事情,完全可以早上睡醒了再说。于是就按原计划睡觉了。

 

深圳的疫情防控形势也很严峻。听学生说,大学城封校已经不是如前所述的只进不出,而是不出不进,每天测核酸。上海是把老师学生招回去封闭,深圳其实是把能赶走的先赶走了再封校。有的博士后因为校外公寓设施太简陋,无法进办公室,报备后直接离开深圳回家了。防疫处处会搞,巧妙各有不同。我个人还是喜欢在家里严防死守。

 

 

疫时补记:后怕之旅

 

疫时记事:森严壁垒

 

疫时记事:防患未然

 

疫时记事:研判猜测

 

疫时记事:关门闭户

 

疫时记事:琢磨病毒

 

疫时记事:病毒电影

 

疫时记事:闭目塞听

 

疫时记事:乱云飞渡

 

疫时记事:风平浪静

 

疫时记事:沧桑句工

 

疫时记事:积草屯粮

 

疫时记事:足不出户

 

疫时记事:坚壁清野

 

疫时记事:峰回路转

 

疫时记事:风月同天

 

疫时记事:步行倍增

 

疫时记事:一步之遥

 

疫时记事:小小寰球

 

疫时记事:天地不仁

 

疫时记事:零敲碎打

 

疫时记事:内外有别

 

疫时记事:网上张望

 

疫时记事:道阻且长

 

疫时记事:水深火热

 

疫时记事:此起彼伏

 

疫时记事:渐入常态

 

疫时记事:休养生息

 

疫时记事:平静五月

 

疫时记事:微澜六月

 

疫时记事:涟漪七月

 

疫时记事:人在途中

 

疫时记事:应对反弹

 

疫时记事:重归平静

 

疫时记事:两次邂逅

 

疫时记事:风声又紧

 

疫时记事:结界安居

 

疫时记事:结界破防

 

疫时记事:旅行受限

 

疫时记事:闭环何处

 

疫时记事:闭环迫近

 

疫时记事:接种有礼

 

疫时记事:挂星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328323.html

上一篇:珠海拱北口岸俯瞰
下一篇:北京圆明园之欧式建筑遗址
收藏 IP: 101.87.40.*| 热度|

2 杨正瓴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