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下事实已经不是个案:
有相当多的主流科学家,它们本科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他们从来不读教材,他们只读期刊文献;
他们讲不明白课程,期刊文献也不可能读透;
--------------------
(1 封私信 / 10 条消息) 为什么很多科研很厉害的老师却不擅长教课? - 知乎 (zhihu.com)
(1 封私信 / 12 条消息) 微波吸收材料领域困惑? - 知乎 (zhihu.com)
为啥目前国内材料领域做微波吸收材料的论文,90%连基本概念都不懂,例输入阻抗和特征阻抗都不懂,还发了那么多文章?
-------------------
然而
他们在顶刊发表大量文章;
他们拿到了大量研究经费;
因而
他们当上了博导;
他们成为了领域内的大牛专家;
他们真的以为自己学术水平很高。
现代学术 界认为:
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是取得成果,就可以用来考核、评级、排名;
在同行评审期刊发表文章就是经过同行或权威鉴定的,就是成果。
不是在同行评审的刊物(如预印本)上发的文章就不算成果。
现代科学界的底层逻辑错得如此彻底!
论文发表应该仅仅是同行评审的开始,而不是同行鉴定的结束。
=================
然而在现代科学界,
对于大量发表的伪创新文章,大量权威学者的综述文章硬是发现不了;
对于90%以上的错误文章,没有被学术权威的综述文章发现;
大量伪创新、错误文章被同行评审放行;
大量颠覆性创新被同行评审扼杀。
这样一个糟糕的机制,仍然被主流权威捧为至宝,
因为同行评审是主流权威维护其既得利益不可或缺的保障,因此他们抱着同行评审不肯放手。
同行评审使专业阶层将信息把关过程变成了保护他们自身地位的保障
谁敢动主流学术权威的奶酪?!
===================
这些问题说明在论文发表后,现代学界鲜有真正的同行评审存在;
现代科学界连comment letter都被排斥;
纠错成为异类。
Vazire, S., 2020. A toast to the error detectors. Nature. 577, 9.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19-03909-2
排斥学术批评、容不得反对观点是现代科学界的一个严重问题。
对于90%以上的发表的文章都是错误的出版界,没有学术批评是件可怕的事情。
诺奖得主本庶佑:CNS这些顶刊观点有九成不正确,不要盲从迷信,搞科研做到六个C更重要_研究生 (sohu.com)
在科学上,多数人的错误(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学术道德上的),能不能纠正
Why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False
科学需要有清道夫!
=====
因为同行评审是不透明的,因此学术批评很容易遭到同行评审的报复,你被报复了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同行评审对科学界自我清理错误犯下的又一大罪状。
所以重大科学问题要等待历史来裁决、要等主流学术权威死掉才能决定;
同行评审极大地阻碍了科学进步的速度。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A new scientific truth does not triumph by convincing its opponents and making them see the light, but rather because its opponents eventually die, and a new generation grows up that is familiar with it.
=====
正因为现代科学界底层逻辑和底层理念被主流权威扭曲,
才有明知文章是错误的也要发表的学术不端的存在。
因为现代学术界就是这么认为的:错误文章,只要发表了,就被公认为成果成为正确的标志。
只要拿到顶级项目,(根本不用做,即使产生伪科学结果)就认为通过了顶级科学家的评审而安全的成为成果;
明知文章是错误的也要发表的学术不端是现代同行评审理念的必然结果。
现代科学界:
明明知道自己的项目本子是忽悠,硬是要申报,而且能连续拿到大量项目经费。
有很多主流专家,常年发不出像样的文章,但是项目却能经常拿到,不知道是怎么忽悠的(关系网)。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成者自有成者的”道理“,成者就是王道】
一些主流科学家,很有人脉,文章很垃圾,但是他们的鸡肋文章却很能接二连三地在不同顶刊发表。
别人的稿件审稿时间很长,他们的文章几乎没有花什么审稿时间,几乎刚投出去就被录用。
而那些真的做学问的科学家的本子:被这些主流权威认定是教课书水平的低挡研究、是骑驴看唱本是的研究、是没有抓到科学问题的本子,尽管那些做学问的项目申报者年年有成果发表。
在科学上,多数人的错误(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学术道德上的),能不能纠正
----------------
而另一少部分人,他们默默地做学问、研究和继承人类最优秀的成就;
但是
与牛顿时代不同
在现代学术界,基础理论成果很难发表;
他们的深入研究很难在期刊上发表;
他们的基础研究结果被认为是教课书水平的低档次研究;
他们很难拿到项目经费;
他们被主流科学家彻底打败;
理论科学家被实验科学家彻底打败。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尊重的不是学问‘
人们尊重的是顶刊文章;
人们尊重的是项目经费。
在这样的环境中,
做学问的永远干不过做伪科学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19360.html
-----------
这种问题是牛顿时代不可想象的问题;
这是牛顿时代绝不会发生的事情。
-----
这些问题活生生地摆在那里;
只要用简单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就能看得很清楚。
-----
但是长期以来,科学界对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任其发展。
科学网—[转载]科学就是质疑;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就不会有科学 (科技英语,英汉对照) - 刘跃的博文 (sciencenet.cn)
Vazire, S., 2020. A toast to the error detectors. Nature. 577, 9.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19-03909-2
=========================
现代微波吸收理论与反对理论,谁对谁错,只要用大学《普通物理》和初中数学就能辨别;
但是从2017年到现在,只有2篇文章认真考虑了反对观点:
Y. Zhou, P. He, W. Ma, P. Zuo, J. Xu, C. Tang, Q. Zhuang, The developed wave
cancellation theory contributing to understand wave absorption mechanism of ZIF
derivatives with controllable electromagnetic parameters, Small 2305277 (2023).
A.A. Abu Sanad, M.N. Mahmud, M.F. Ain, M.A.B. Ahmad, N.Z.B. Yahaya, Z.
Mohamad Ariff, Theory, Modeling,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of Electromagnetic
Absorbers: A Review, physica status solidi (a), (2023) 2300828.
--------------
其余大量文章我行我素,对反对观点置之不理;
不引用、不评论。
============
自2017年,已经有相当多的的反方观点的文章发表,每篇反方文章都引用了大量主流学者的错误文章。这些被引用的文章的作者应该知晓有反对观点出现。而这些反对观点是如此重要而尖锐,直接否定了主流权威发表的工作依据的基本理论。
主流学者理应回应:坚持他们的理论并批驳反方观点,或者承认错误。但是没有看到他们相应的表现。
他们中的一些人应该参与了后续微波吸收稿件的审稿、并放行实践错误理论的工作、他们没有要求稿件作者去评论反方观点。
或许,他们的理由是:”反方没有权力强求别人接受反方的观点“。
但是反方的观点直接关系到你的工作所依据的理论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
而且只要用大学《普通物理》和初中数学就能辨别真伪;
所以你必须认真对待;
你必须搞清楚哪个理论是正确的之后才能发表你的文章:
科学网—明知是错误的文章,仍然坚持发表,是恶劣的学术不端 - 刘跃的博文 (sciencenet.cn)
----
因此你们不能对反对理论置之不理、不肖一顾;
但是
主流权威科学家害怕争论、不敢争论;
他们害怕反对理论传播开来。
只有错误的才害怕真理;
科学有自我清洁功能;
科学不怕错误。
------
多数期刊在见到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反方文章发表后,仍然对反方的稿件不外审就据稿;
同时继续大量发表错误文章;
有的刊物减少了错误文章发表的数量,但是仍然坚持不外审就据稿反对稿件。
------
一些主流顶刊的拒稿意见竟然是”反主流理论的文章很难通过专家评审,因此不予送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21479.html
===================
补充阅读:
科学网—华科瞿金平院士团队:用于多场景快速储能和电磁屏蔽的自组装MXene基相变复合材料 - 纳微快报的博文 (sciencenet.cn)
科学网—黄小萧/车仁超等:微量铁注入对石墨烯介电与吸波性能的调控机制 - 纳微快报的博文 (sciencenet.c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