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境外疫情依旧仍有起伏,不是很关心。美国停了J1签证,看来出访计划彻底告吹了。境内总体上还是向好,让人放心。只是北京出乎预料地出现后浪,虽然及时控制,还算波澜不惊,仍形象地告诉人们何为抗疫的“常态化”。
疫情中也出了几趟差。不同地区政策各异。以上个月宾馆的早餐为例,深圳不提供早餐,据说是管理部门直接封了;南京完全正常,只是在餐厅入口处测体温,并提供消毒用品;杭州早餐不能堂吃,打包送到房间。南京恢复的动作大而且快,所以受疫情影响最小。我自己感觉,疫情目前并非是现实的影响,而是潜在的威胁,或者说不确定性。目的地和始发地如果突然出现疫情,健康码变了颜色,会有很多麻烦。所以,一动不如一静,尽量减少流动。
零零星星在网上讲了两次课。上旬讲了过去讲过多次的硕士生力学前沿课,还是讲非线性隔振。其实有些新的工作,新的认识,但还没有来得及整合进课程。下旬是全新的一次课,《非线性振动及其在减振隔振中应用》,具体过程见《人之病札记15》。
参加一次博士生面试。考生线上,考官线下。规矩很严,全程录像,每人要问满半小时,不能讨论,不能评论考生回答是否正确,每人独立打分。也参加了求职者的线上面谈,没有博士生面试那么严格。
在日常生活中,疫情彻底改变的或许只有一样,就是每日步行时间。过去都是傍晚。现在有时候早上,有时候中午,有时候还是傍晚。有时候,早上走了,晚上又走;倒是中午走时,早晚都不走。现在有条新路,主要是穿过华山绿地的方向不同,过去是东西向纵穿,现在是南北向横贯。
端午节女儿陪我去养老院。还是事先要预约。在我提议下,步行过去,路上聊聊天。进门仍要看绿码,并且要洗手消毒。比过去稍有松懈,没有给脚消毒。我随口问,“今天怎么没有洗脚?”女儿吐槽说,“还要洗脚?怎么不来个大保健?”见到母亲,似乎把女儿当成了我,很开心地对她笑,但不太搭理我。真是老得连自己孩子都不认识了。出来时,我向女儿证明以往确实有给鞋消毒的程序,那位工友拿起喷壶,问她是不是要消毒。我们都说算了。端午节在家又玩次《人生履历》,这次我在三人中最高,女儿还是最低。女儿说玩得太烧脑,简直要影响她加班了。或许就是她太用脑,所以不能赢。后来就没有再晚,一起看部电影《机械师》,女儿是会员可以看高清版。据说端午节后就随公司搬到西岸的AI塔,以后工作日中午聚餐几乎不可能了。去养老院那天,她本来说想领我去看看新办公室。但遥望林立高楼,她记不准是哪栋了。
疫时记事应该在月初贴前一个月的记事。现在太平无事,几乎忘记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