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亢彩屏的长篇小说《牵牛花》于1993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不是学界小说,而是校园小说。故事是男主人公在1994年的回忆。回忆开始于1956年秋季学期开学,结束于1960年春天,班级即将毕业。人物主要是北京某大学历史系一个班级的同学,在“反右”中的命运改变。大学名称没有明确说出,但从书中描述可以推断是中国人民大学。
小说的故事开始于1956年,那还是风和日丽的年代,可以说是“十七年”最好的年代。首先生活就相对富足,以伙食为例。按小说所写,在58年底粮票出现之前,学生食堂大灶每月12.5元,8人1桌两荤两素另加骨头汤,主食随意,原则上不许带出去。行政19级以上调干生吃中灶,每月15元,也是4菜,但肉蛋天天有,鸡、鱼也常见。小灶18元,病号用。学生没有经过“洗澡”,多数也不理解“镇反”的残酷性。因此真是“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用小说中的话,“那是一个极讲自尊心的年月。青年们既保留着中国文化人传统的气节观,又接受了新的独立自主的英雄主义思想,脊梁骨是挺直的,头颅是昂扬着的。(p. 50)”
开始主要是恋爱故事,当然也有听课、讨论、复习、运动等校园生活的惯有套路。。作者称大学生恋情在四年分别如春夏秋冬,一年级就是春意盎然了。21岁的男主人公华一帆是所谓调干生,班级团支部书记、系团总支委员,入学前是天津某区团委书记。华一帆出生于教授家庭,其父母与美国关系太深,影响了他入党。入学不久,他的帅气和才华就吸引了班上3位优秀女生。印尼华侨林玉娘冨,19岁来自江苏的高干亲属尹蕴秋贵,23岁来自黑龙江的原少尉军官金韵雯非常漂亮。华一帆自己分析,“小尹端方、聪明、温柔、善良;阿玉热情豪放、纯真实在;金姐是女中魁首,可惜学识不高,才气欠缺。(p. 197)”她爱上了高他两年级的刘妮,刘妮是当年地下党的后代,才华出众,个性突出。只是刘不看重外貌强调性格,告诉他,他们不合适,可能觉得华太嫩。华其实准备把金韵雯作为备胎,但金又有新的追求者,近30来自浙江的青年讲师路侃,马上要晋升副教授。金把路作为备胎,如果刘接受了华,她愿意考虑路。这样几位男女的姻缘,取决于刘一个人的选择。说实话,我很难理解小说反映的这种恋爱做法。
“鸣放”开始,刘妮就积极参与,人民大学比较保守,但北大欢迎她去讲。华一帆开始还在酝酿一番,后来也在班级系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之前,一直当地下党的老革命,刘妮的父亲就告诫过华,“一个人革命不能光凭主观愿望,还要看客观条件让不让你革命,够不够资格革命。(p. 87)”“要谨言慎行,做什么,发表什么言论,都要审时度势。(p. 88)”他们年青人都听不进去。“反右”开始,刘妮、华一帆还有路侃都成了第一批右派,刘妮还成了学校里的大右派。竭力保护同学的班党支部书记朱旭东,调干生,行政16级(处级),入学前为北京文化部门某副部长的秘书,第二批被打成右派。第二批右派还有来自黑龙江的23岁的鲁石舵,他是华一帆室友,主要因为宣称农村生活困难。朱旭东的室友,班级学习委员冯钊成,第三批右派。他是调干生,行政17级,入学前为江西某小城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开始右派还不断鸣冤,表示不服,结果鲁石舵被公安机关当众逮捕,刘妮也被当众逮捕,就没有人敢反抗了。处理的结果,刘妮被判刑15年,路侃送北大荒劳改,朱旭东、冯钊成送郊县劳动考察,华一帆留校察看。
小说也揭示右派定性的微观机制,就是有人记录和检举,主要是同学之间倾轧相煎。定右派最积极是系团总支副书记孙毅伦,行政18级,入学前东北某市团委科长级干部,丈夫为军队团级干部。反右后为班党支部书记,兼系总支委员。还有24岁来自湖南的梁湘艳,地主家庭出身,大义灭亲带解放军杀了自己的母亲和舅舅等,入学前为原军区司令员秘书夫人,机要打字员,行政19级。入学时让她担任班长,她不愿意跑腿打杂拒绝了。反右后接替孙毅伦任系团总支副书记。孙毅伦是立场极左,梁湘艳基本就是个人品质恶劣。还有冲在前面的少数同学。本来比较边缘化的同学,在反右中大显身手,成了班级的左派,除了孙梁还有三位左派。来自辽宁24岁的宋思孝,入学前为阳市教育局干部;来自江苏的25岁的谢昌,入学前为粮食部门干部;应届生刘根荣,20岁,上海人。幸好有才过30岁的河北人系党总支书记沙淼,通情达理,对年轻学生总是觉得情有可原,尽量保护学生。所以最终只有4个学生打成右派。沙淼自己没有机会晋升,一直当系总支书记。
全班30人,除了四位右派和五个左派外,另外21人都是中间派。中间派又分中左,19岁的班主席董鄂生,就是中左,反右后兼班团支部书记,其实只是给孙毅伦等作些事务性工作,后来90年代初任某部副部长。中右基本上就是没有带帽的右派。中右除了金韵雯,还有林小舟和齐伯夷。林小舟17岁,来自四川,是华一帆和鲁石舵的室友,当时通常三人一间,后成为著名学者,80年代初当了研究员。齐伯夷是朱旭东和冯钊成,16岁,来自河北,后成为著名剧作家兼语言学家。齐伯夷的原型似乎是苏叔阳。金韵雯按照华一帆的建议,检举他的罪行,没有被打成右派。林和齐都是应届生,年龄小,系党总支书记沙淼坚持还没有到18岁,宽大处理。
反右风暴当然也影响谈情说爱。刘妮被逮捕后,华一帆坚定了对她的爱情。72年后刘出狱也没有联系他,直到小说开始时的94年,85年到瑞士定居的刘妮通过出访的齐伯夷知道他的消息,拍来电报,要归国面谈。林、尹和金三人在陆被打成右派后都在第一时间表示了关心和支持。林玉娘是统战对象,尹蕴秋有高干背景,所以只有金韵雯受到压力最大。林后来归国,尹在华坚决不放弃刘妮的情况下听从亲属安排,另觅伴侣。金韵雯在陪请假出来的路侃到杭州探望重病的母亲过程中怀上他们的孩子,如果不通过嫁人表示划清界线,就要被学校开除,而路仍在劳改。她无奈选位人品尚好的研究生说明自己处境,奉子成婚。
反右之后,还有些故事。例如开始拔白旗。被拔的有来自上海的24岁的徐辉,还有来自广东的20岁的黄杰,他90年代初在深圳任中学校长。还有到市郊农村去劳动锻炼。华一帆完全不知情地引起位农村姑娘的好感,梁湘艳以此生事端,引发些学生和村民的矛盾。也反映了公社化过程中,原来富得流油的郊区,也变穷了。倒是齐伯夷,与低一年级来自福州的俞眉波谈起了恋爱。59年秋,又下乡整社、反右倾,农村已经要揭不开锅,而且有大量饥民流入。班级的大事是梁湘艳搬倒了长期让她嫉妒的孙毅伦,孙被免去党支部书记职务,由梁接任。
小说写当时的行政级别挺有意思。大学生毕业行政22级,科级干部18级,处级干部16级。奇怪的是,讲师与系总支书记都是17级。不知道作者所写是否正确。另外,当时的研究生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研究生。“那时的研究班的研究生并不是大学本科或相当于本科学历的人升上去的。那是五十年代初为培养较高一级的社科人才和行政干部,而在干部中选拔的训练班性质的设置,学生是有大学毕业生,也有小学毕业生,而年纪都是偏大的,行政级别大多偏高。(p. 247)”
关于反右对学生的影响,小说如此议论。“从这一年的夏天开始,尚不大懂世事的青年学生别的可以不会,但尽可能隐藏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却是一定要学会的,这叫‘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另外,也锻炼出一套自我批评和批评别人的本领。(p. 251)”难怪后来的读书人多数都如龚自珍《己亥杂诗·咏史》所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在运动中受到损害的不仅是被打成右派的学生,几乎是所有的人。“造就了一大批怀着沉重的原罪感、丧失了自尊,没有了自信,羞惭地、自卑地如履薄冰般生存的可怜虫,可他们却是国家高等学府刻意培养的社会精英。和培养者的预期相反,由于他们对心灵画地为牢,使本应最富创造性、最聪慧敏锐的青年变成畏首畏尾、心虚胆怯、疑虑重重、俯首帖耳、不相信自己脑袋的精神残废者。另有少数人从侧面吸取经验教训,学来察言观色、揣摩气候、见风使舵、工心机、藏机巧、心口不一等等不正派的品质。更少的人在批判别人后受到表扬、重用,尝到甜头,自此以为只要沿着这条光明大道往前走,可以不搞学问,不修品德,只有听号令,举拳头,高官厚禄自会降临(p. 314)”。这似乎可以看成作者在钱学森明知故问之前就作出的回答。
作者没有解释《牵牛花》的名称来由。我个人理解,那些经历了“反右”的年轻学生,如同牵牛花一样,早早凋谢。
作者亢彩屏,1937年出生于河北。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后到宁夏医学院任教,1962年调入宁夏大学担任政治系教师。来自武汉的男朋友与她同去宁夏,后来因为两人政见不合分手。因与“摘帽右派”汤宜庄恋爱下放到“四清”工作队到农场。因病返校后在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图书。1965年结婚后夫妻一起下放六盘水区,但因病被退回。随后辗转北京、西安、上海等地治疗。1977年开始小说创作,其处女作《马兰花》多少有些的个人体验成分,以后会说到。在这部《牵牛花》中,作者是没有在故事中露面的讲述者。1980年汤宜庄从宁夏大学调入苏州大学,她也提前退休,定居苏州市。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