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已有 7797 次阅读 2018-3-7 09:18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界小说, 读后, 札记

程树榛的小说《大学时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于1980年。所写的故事发生于1953-1957年间。作者标注完成于19572月至7月,分别在无锡和天津;修改于19783月至197910月,分别在富拉尔基和北京。

 

小说写了几个工科大学生在天津的北方大学(应该就是天津大学了)的校园生活。以工人特招生刘向明的入学开始,以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为主线。叙述这个没有读过高中的技校学生,在同学们和老师的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因病晚入学,基础差,数学老师不负责还刁难),完成了基础课学习。然后就跳到第三年,团支部改选,刘向明当了书记。他带领同学冲破人为障碍,攻克技术难题,论文在期刊发表并在全校学术会议上报告。同时也赢得了学习干事和宣传委员赵敏的爱情。最终毕业,刘向明去富拉尔基重机厂工作,赵敏去天津的工具研究所。

 

学生学业主线之外,还有学生情感的副线。女主角是来自苏州的赵敏。她开始被担任支部书记并一起长大的表哥王文斌视为天热女友,后来两人裂痕明显后,表哥还利用家里老人施压。然后被校诗社负责人也是作家之子的郭亚狂热追求。她却对男主人公情有独钟。同时,担任班长的归国华侨刘岚暗恋郭亚。

 

高校里当然也少不了教师。地下党出身的系主任兼书记顾巍教授又红又专,年富力强,全力支持学生。更老的一代教授徐鸣,矢志报国,但身体欠佳。转变性人物王守维教授,自私自利,心胸狭隘,学术上也因循保守,听不得不同意见。还有负责学工的团干部。正面的是总支书记周坚,反面人物是副书记李庆。

 

小说的人物形象很鲜明。正直真诚、奋发上进、刻苦勤奋的刘向明。漂亮敏感、善解人意、聪明好学的赵敏。热情奔放、才华横溢的郭亚。美丽活泼、多才多艺的刘岚。专心于学、心无旁骛的魏永斌。取巧钻营、性格阴暗的王文斌。当然也可以说形象单调,不够丰富。

 

小说中的冲突,主要是以刘向明为代表的大学生向科学技术进军,与李庆的空喊政治口号弄权专权的矛盾,以及与王守维的保守因循患得患失的矛盾。我个人感觉,矛盾冲突的设置,无疑是受长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尽管价值判断有所颠覆,但思维方式其实同出一辙。

 

小说所体现那种昂扬的乐观主义、理想主义,确实应该是五十年代初的时代精神。而反映的大学生活,大体上真实,或者说与我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比较接近。读来很觉得亲切。但有些细节多少影响了可信度。小的如,学的课程居然有“复变函数和解析数论”,这显然不会出现在工科教学计划中。更大些,只读过4年小学和2年技校的刘向明,又缺课一个月,居然能把高等数学课补上,这似乎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另外,小说中的人物关系过于紧密。顾巍、王守维、郭亚的父亲都是徐鸣的学生,顾威是李庆的老师,王守维是王文斌的表叔,王文斌和赵敏是表兄妹,李庆和王文斌是校友,等等。巧合未免太多。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反面人物李庆比较隐晦所说,“生活中一直有两部分人:主人和奴隶。形象地说,是‘赶车的’和‘拉车的’。……古今中外从来都是外行领导内行,这是一条铁的定律。……主人与奴隶,赶车的与拉车的;外行与内行……都是某种同义语。(p.157)”这在当时无疑符合现实。即使在今日,是不是也揭示了高校的某种现实?

 

小说结束在1957年,真是幸运。正好是暴风骤雨来临前那段风和日丽的日子。让师生们有相对太平的环境和氛围,力争上游地学习工作。或许一、两年后,就恍若隔世了。

 

说句题外话,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篇小说读起来都比较亲切。让我想到自己的大学时代。确实有些像男主人公那种好学上进奋发有为的同学,只是好像没有女主人公那样的女生,希望没有因此得罪班上的女同学。至于我自己,只是个旁观者。我喜欢看人家热火朝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只要不是非拉我进去。

 

作者程树榛,1934年生于江苏徐州。1953年至1957年在天津大学机械系学习。毕业后到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前身)工作,直到1983年。90年代曾担任《人民文学》主编。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天眼》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102660.html

上一篇:无锡梅园的梅花
下一篇:琼海白石岭
收藏 IP: 101.228.8.*| 热度|

2 袁天宇 李军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