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15年 精选

已有 15529 次阅读 2015-12-25 13:58 |个人分类:往事钩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教学, 服务, 科研, 休闲, 回顾

五十二岁。十年前计划购房改善居住条件,后来居然换了两次住处。六年前入住现在徐家汇的房子。

在上海大学力学系任校特聘教授,力学学科博士生导师。7月到佛罗伦萨参加第22届国际声与振动大会,做分组口头报告8月受邀请作为Distinguished Visitor访问奥克兰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并做两场分别关于隔振能量采集的报告。

女儿在BU经济学专业毕业,获得了文硕士学位(Master of Arts)。回上海入职AdMaster做数据分析师。照片为全家在毕业典礼上。

承办刘延柱教授80华诞暨从事教学科研55周年庆典活动。具体工作都是学生们完成,而且颇多创意,出乎我意料。刘老师携夫人与同事弟子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与薛纭教授合编庆贺文集《薪火相传  岁月如歌》。下面的照片是在刘延柱教授八十华诞庆典上拍摄。学术上的四代同堂,刘老师、他的博士生()、他的博士生的博士生(我的博士生丁虎)和他的博士生的博士生的博士生(丁虎的博士生严巧赟)。

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算是对自己长期教学工作的一种肯定。对各种奖项申报,我一向是来者不拒,重在参与。For many are called, but few are chosen (Mattew 22: 14). 我已经多次响应宝钢基金会及其所委托学校的召唤。从教10年后,94年宝钢奖首次评选优秀教师奖时,所在机械系就向鞍山钢院推荐我,学校最后选中的是三位我老师辈的教师。经过03年不成功的申报后,04年在上海大学获优秀教师奖。12年再次申报,却得了个王宽诚奖。本来希望能在14年争取特等奖,但理学院没有向学校推荐。现在看来,12年时自己条件还不行,得奖可能不大。14年条件与现在差不多,但其他申请人可能更强些,可能性也没有今年大。今年算是个比较好的机会,被我阴差阳错地赶上了。不管怎样,横跨20多年的参与,到此可以划上句号。

作为学校推荐的唯一候选人参加国家教学名师评选,在上海市教委未入围。我认为是很合乎情理的结果。

被上海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表彰为“2013-2014年度上海大学‘感动上大’人物”。莫名惊诧,诚惶诚恐。惊诧的是现在人们感动的阈值如此之低。惶恐的是我努力争取成为知识精英而无意做道德表率。似乎好久之前,听学生(课题组里的研究生选过我课的本科生)说起过在网上为我投了票,我想这主要是学生们努力的结果。

家里和工作中都可能出现些重要而有长期影响的事情。家里主要是解决了初步解决了老人的安置,长期离开时少些后顾之忧。工作中有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与过去面临抉择时一样,干大事而惜身,缺乏足够的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

本科生教学工作量比去年有所减少。主讲本科生课程《理论力学1,2(40+40学时, 37+34)、《混沌及非线性思维》(2轮,每轮20学时,168+100)和《工程中的振动问题》(10学时,17)。研究生教学工作量与去年基本相同,硕士生课程《高等动力学》(40学时,9)博士生课程《高等力学引论(动力学与控制部分)(12学时,12)。师资博士后陆泽琦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都很投入,硕士生的课其实是他讲的。我准备渐渐减少教学工作。陆博士出站入职后应该能承担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高等动力学》课程。可能的话,也将减少通识教育课和新生研讨课。

前一段科普和教学文章写得相对比较多。今年陆续发表。具体有《稳定性漫谈》《关于自由质点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分析力学(上、下卷)》评介》《关于分析力学的定义》。没有新的教材,去年出版的《理论力学(2)》正好赶上评上海市优秀教材奖,今年获奖,但这次评奖不分等第。

博士生柳爽和彭丽毕业。第22位毕业博士柳爽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工作。柳爽在校期间尤其是承办ICDVC-2014对课题组贡献很大。她的答辩特别邀请前辈大家陈关荣教授担任主席,委员会有长江段志生、杰青吕金虎和王青云等高人。专家们对她的工作给予好评。第23位毕业彭丽为在职博士生,读书期间晋升副教授,毕业后回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部工作。硕士生励轲和赵健毕业。第10位毕业硕士励轲回家乡宁波,到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从事三门湾跨海大桥项目。励轲长期做混沌通识课助教,对我帮助很大。第11位赵健到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主要从事卫星姿态控制。赵健性格开朗,尤其是酒量在课题组空前绝后,成为传奇。博士生姜文安美国访学归来,第二次获国家优秀奖学金,预计明年初答辩。在职博士后王元斌入站,为课题组第三位博士后和在站博士后。博士生臧健入学。博士生严巧赟转到丁虎名下,因为她入学时丁虎尚不是博导。课题组的学生其实指导和管理都在一起,只是导师有最终的决定权。我的博文只记录我名下学生的情况以免掠人之美,虽然广义上课题组的其他学生的指导我也参与。硕士生邵栋、胡广深、崔建国、方智伟入学。2012年毕业的博士生张艳雷的毕业论文被评为2014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今年出的结果。申报当年的优秀博士论文,在力学学科未获通过。已经毕业的唐有琦博士入选2014年的晨光计划,正式通知今年才下达。

课题组建立了每周组会制度,并由陆博士负责记录整理组会简报。这个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能加强对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生的指导和督促。为加强硕士生的指导,从前年开始有些硕士生安排了博士后协助指导,从去年开始所有我名下的硕士生都有博士后协助指导。这些学生的投稿我有些是共同通讯作者有些不是通讯作者,视参与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而协助指导的博士后为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当然我保留作者排名和通讯作者署名的最终决定权。博士生硕士生的开题环节也按学校和学院要求,更为认真地对待。这些举措的效果究竟如何还要继续观察。

获上海大学教书育人贡献奖。

研究

今年的研究工作产出有所下降,但质量自认为有所提高。去年整个课题组投入ICDVC-2014的会务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很大,另外课题组也在调整方向。在这种情形下,产量有所下降在情理之中。

重点项目资助的能量采集非线性动力学仍是主要研究方向。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工作陆续刊出。内共振能量采集的论文已经发表于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JAM。该文以基于跳跃振子非线性的电磁式能量采集器为例,用多尺度法得到了幅频特性曲线,具有双跳跃的特点,解析结果得到数值仿真结果的支持。几种随机激励的仿真表明内共振设计能加强能量采集。这可以算是我最满意的工作。内共振拓宽能量采集工作频率也有初步的实验证据,已经在国际会议上交流,但还没有在期刊上发表。另一个我觉得比较有趣的工作是受磁力作用线性耦合双悬臂梁的非线性振动,发表于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JSV。数学模型是带非线性非自治边界条件的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用多尺度法得到了幅频响应曲线,在不同磁铁初始距离下,响应曲线可能具有软特性、双跳跃和硬特性。基于该系统用压电材料采集能量的工作,博士后张国策正在开展研究。此外,博士生袁天辰关于复合材料板的压电能量采集实验中发现软硬特性共存。

非线性消振的研究有很实质性的进展。博士后张业伟负责的带锥壳适配器的整星振动实验表明,非线性消振器不仅能有效地消除振动,而同时能保证系统固有频率不改变。同时从频域和时域进行理论分析,尝试进行机理性探讨。张博士和我在几个国内学术会议或与企业界交流中介绍了这个结果。相关论文还在准备和投稿中。正在开展了非线性消振与能量采集一体化的理论和仿真研究。

博士后陆泽琦关于非线性隔振也有些新的结果,同时也整理完善已有结果投稿。比较有意思的工作包括非线性隔振中力传递率与位移传递率不再相同,由于存在多频响应非线性隔振的传递率不宜再用与激励同频响应的幅值比,隔振系统可能出现随机共振,用于提供非线性刚度的双稳板的建模以及应用于隔振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非线性阻尼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等。今后将开展非线性隔振与能量采集一体化的研究。

除具体研究工作外,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比较清晰。非线性能量采集、非线性吸振、非线性隔振都可以概括为一个共同的研究主题:振动系统的非线性设计和调控。基本问题是共振的调制。特点是人为地引入非线性改变系统动力学行为,关注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转换。这类研究将为航天器的自供能量主动被动一体化吸振或隔振奠定理论基础。能量靶向传递的研究得到了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

在轴向超临界运动结构横向非线性振动方面仍有些进展。丁虎等数值计算发现输液管和轴向运动梁都有复杂的共振响应,并用多尺度法进行了分析。但论文还在准备或投稿之中。开始实验研究的准备工作。

现有的研究工作已经对实验有强烈需求。在今年年底时,实验室的场地原则上解决,但装修经费尚无着落。还需要学校大力支持。以后将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打造更好的平台,以利于课题组长期发展,包括我退休后交给后来者。

服务

校内学院或学科偶尔有些委员会会议,只要我没有上课或出差,通常都会参加。也有些学校组织的校外竞争性项目的校内预演,时间安排允许会出席并提些建议。其实也是我自己的学习机会,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还有些座谈会之类,如果正好去学校,也会顺便参加。

校外学会职务增多,虽然具体做的事情很少。继续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新一届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继续是委员和下设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专业组的副组长,新担任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换届,新被选为理事。继续担任非线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力学学会换届,新被选为理事。新一届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继续担任副主任。另外继续担任上海市非线性科学学会理事。学会的会议,只要不与本科生课程冲突,我通常会参加。不时见见旧友新朋,也是教师职业的一个乐趣。

增加比较多的是各种编委的工作。新担任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English Edition)副主编和Acta Mechanica Sinica副主编,换届后继续担任《力学学报》副主编。继续担任《力学与实践》《应用数学和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学报》的编委,新担任《振动与冲击》和《力学季刊》的编委。继续担任科学出版社《非线性动力学丛书》编委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大众力学丛书》编委。新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第三版)》的编委,主要参与非线性动力学和振动力学基础部分的工作,有些具体任务,如草拟条目,试写词条等。这类工作比较有限,但只要分配给我,尽量认真按时完成。

休闲

对写博客的兴趣不减。估计博文数量远超过去年,接近历年过去博文总和。

读了些书,不算太多。因为七月去了罗马和佛罗伦萨,明年将去雅典,所以这两年的读书倾向于西方历史和古典文化。历史书读了《世界文明史(第一卷)》《世界文明史(第三卷)》《世界文明史(第四卷)》《世界文明史(第五卷)》。正在读第二卷,还在读《希腊罗马英豪传》汉译本的第一册,都没有读完。古典文学方面读了几种古希腊的悲剧,《普罗米修斯》《特刺喀斯少女》《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还有尚没有写博文的悲剧《美狄亚》和喜剧《鸟》。中国古籍方面,通读了《李清照集笺注》,重读了《菜根谭》和《小窗幽记》。看了校园小说《斯通纳》、网络小说《道士下山和西人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还看些多少与力学相关的书,如《冯·卡门:航空与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铁摩辛柯奖获得者演讲集:力学·教育·创新》等。还有几本看了一部分的书,《艺术哲学》《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和《惠风词话》。还有些随手翻阅的。

各处走走,有的是利用开会之便,有的是专程休养。国外去了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意大利的罗马和佛罗伦萨,新西兰的南岛和北岛,但照片都没有整理好。部分整理过的已经贴出。等都整理好再补链接。国内休养两趟,分别是庐山(途中登了滕王阁)厦门。国内会议去了(按时间顺序)哈尔滨(冰雪大世界1,2,3)云台山湖州含南浔、无锡(还有照片没有整理,只有宾馆会场的照片)南京(某宾馆)西昌(照片待整理,照片整理好后补的链接)。本市市郊去了古镇练塘朱家角金泽。本市市内去了东安公园龙华烈士陵园龙华寺天山公园番禺绿地(除夕)中山公园(初一)漕溪公园(初五)衡山公园徐家汇公园光启公园(初六)华山绿地康健园桂林公园漕溪公园春景龙华寺(五一)、徐家汇公园(暮春,1,2,3)。下面的照片为在古罗马竞技场遗址所摄。

尝试专门拍摄花卉,玉兰花垂丝海棠杏花红叶李鸢尾花牡丹(康健园)牡丹(上海植物园)、郁金香(1,2,3)洋水仙冰岛虞美人羽扇豆大花耧斗菜柳穿鱼花毛茛牡丹(漕溪公园)桃花毛鹃银莲花、菊花(1,2)

尽管新的照片还没有完全整理出来,但过去的照片已经整理出来一部分。自己回想旧日游迹,也颇有意思。已经整理出来的旧照片:江西龟峰镜泊湖吊水楼瀑布雾中丹霞山凤凰古城雨中南方长城南华禅寺兰州掠影兰州大学校园雾中峨眉金顶沈阳花博会三亚湾清晨三亚南山多伦多枫叶辉腾锡勒草原华盛顿特区崇明岛鹰潭龙虎山太仓牡丹园同里退思园苏州太湖公园青海湖西宁塔尔寺加拿大千岛湖。尚有些照片待整理。

有空的时候,还有个好玩的事情。围绕特定主题,重温一下古典诗词。有些写成了博文。《咏玉兰花的唐诗》《吟咏杏花的唐诗》《宋人吟咏垂丝海棠》《唐诗中的云台山》《滕王阁及其唐宋人吟咏》《唐诗中的庐山》《宋诗中的庐山》。还有些散录于旅游日记和照片博文中。以后“万卷书”和“万里路”要更加交融。每游一地,都要先了解历史文化掌故。国内的历史名胜更要留意古人吟咏。

今年的6篇回顾博文至此就全部交卷了。

过去已经写过11篇的链接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64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65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74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75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84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85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94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95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04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05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1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945812.html

上一篇:厦门行博文汇总
下一篇:西昌邛海湖滨宾馆
收藏 IP: 116.232.61.*| 热度|

9 黄永义 李颖业 刘拴宝 姬扬 王德华 王春艳 武夷山 shenlu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