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教育感言:面向师范生中的潜力股

已有 3562 次阅读 2013-11-20 10:49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师范生

教育感言:面向师范生中的潜力股


王永晖


重庆大学“学霸班”32人30个保研 


建工2010级的学生,一共有13个班,400多人,建工1班是由优异生组建。32人30个保研,其中5名学生选择出国深造。14人保研同济大学


每天中午,414这间教室几乎被这个班的学霸们独占,其他同学进来看了,便转身走了。』

 

另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大学生宿舍,经常出现一个宿舍的学生成绩都非常不错的情况,这都说明,把优秀学生聚在一起学习,形成核聚变的效应,确实在大学教育阶段是有必要的,美国大学也有类似的宿舍选拔制度,甚至组织机构是全国性的,驻点于各个大学。


首师大数学系也使用了“实验班”制度,但相比起来,成果就没有重庆大学这么大,所以应该注意改进。


1. “实验班”的准入门槛还是要有面试把关,应该由带课老师进行分班,而不能只靠系里的行政。如果我将来再带一次实验班,分班的时候进行面试,不仅仅看高考成绩,也不仅仅看个人的表面志愿,而是要通过面试,把学生的情况问清楚了,这个工作量很大,但很值得,教师,是要把教学的制高点抓住。


2. “实验班”的人数还是要少一些为好,重庆大学分成小班,首师大数学系一个班是四十多人,还是大了,别看三十和四十差得不多,但就我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学效果可能会差别很大,更何况,数学系是两个班上大课,应该考虑,第一学期可以上大课,让教授资源分配得更公平些,但以后的学期,对于实验班来讲,还是小班上课为宜。


3. 教室,因为首师大数学系马上会有新的教学楼,将来的教室会比较充裕,教学楼应该充分考虑到小班教学和学生研讲班制度,多设计些最多容量在30人的小教室,据领导讲,数学系将会有50平米的教室共50间,面积合适,剩下的就是装修和管理问题了。


我自己个人精力有限,所主持的研讲班主要面向那些准备成为数学家的本科生,因缘际会,有不错的学生在毫无学分奖励的情况下参加,感觉还可以,很愉快。(说是有创新学分,但从没给同学们当面落实过,而且这个创新学分的使用范围也很有限)


不过,面向师范生的话,我却觉得有很多遗憾。就目前的学生资源来说,我觉得学生越来越好,可是个人精力有限,那些准备去当中学老师的学生,也有很多具有非常好的潜在素质,可惜没有老师盯着,没有形成适合他们的本科生研讲班,可惜了。


我有信心,如果使用我们的教学方法,数学系将会有一大批学生,毕业后会被中小学抢着要,现在的情况是,很少会被重点中小学考虑。


中小学老师,对数学研究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数学素质越高,无疑是越好的,这方面,我们的同学们还大有潜力可挖,主要是现在的教学制度,走形式主义太多,真正能把学生聚在一起的机制太少。


中小学老师的另外一个要求,是形象气质,或者进一步深的说,是人格魅力,这方面,我们的同学虽然有先天基础,但还得后天琢磨。说句实话,现在数学系里来的女生,漂亮的,或者说更广义地说,形象顺眼的,让人感觉像老师胚子的,越来越多,不过这只是物质基础,还需要多读书,把那股气质练出来,这方面,中国当前这种社会状况下,同学们就很有欠缺了。


不光是女生,有个男生,大一数学进步很快,大二、大三却卡住了,成绩虽然没掉下来,但数学的实质上进步不大,原地踏步的原因,可能就在于人文底蕴。他现在看上去,别人也只能感觉到他是个街头小青年,而不会想到他具有非常好的数学研讲能力,这就是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 走在北京海淀区,经常可以碰见这样的人,为什么,因为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区域。


我们的师范生,要练这个,内容不同,但方法跟那些准备成为数学家的同学其实一样,参:


可操作性的本科生教学提案:调整教学管理方式以利人才培养 


所以说,我们的实验班,最后应该分为两个,1班和2班,一个是面向数学家的,一个是面向中学老师的,现在北京的顶级中学,很少会要首师大数学系的硕士毕业生(本科生不用说了),其实,只要真把班做起来的话,就我带2011级的经验来讲,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学生资源肯定是有的,注意开课不同就行。


第一到第三学期开课相同,第四到第六学期,将我设计的课程时间表,每学期三大类课里面,一类是数学专业高年级课程(等同于研究生基础课),三个学期可分别为分析、代数、几何,另外两类,一类是数学教育方向,每学期注意和数学专业课配对,如第四学期是分析课,那么数学教育课程就偏向分析学基础,如关于无穷的数学哲学和历史,第五学期是代数课,那么数学教育课程就偏向数论与组合学,第六学期是几何,那就更容易配了,直接上平面几何。最后一类是教育管理方向。


教育管理很重要,我们为什么在教学素质中注重人格魅力,即此,这也是低年级通识课程的进一步深入。


孩子们确实很幼稚,即使他们上了大学。有人管,和没人管,确实大不一样,师范生和数学生若能够在分流后,也得到比较好的关照,这些学生如果出现将来被抢着要的现象,我是有充分的理性因素相信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743268.html

上一篇:人之初性本善:好学生不用多言语
下一篇:积弱难返的中国语文教育
收藏 IP: 108.61.90.*| 热度|

1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