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如何打击中国老百姓们的教育热情 精选

已有 8023 次阅读 2012-7-28 17:30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奥数, 奥数培训

最近中国科学报和科学网博客做了奥数系列报道,


标题的导向性很强,本人的一篇博文“奥数也许不是必需的---数学家的成长”也收入其中专栏。但实际上更能指出核心问题的另外一篇本博文章

却未被收录。所以这次系列报道的政治倾向性很强,其实不妨取名为“如何打击中国老百姓们的教育热情”。

这次专题报道中,比较有价值的发言来自于李邦河院士

『“小升初不考试是一个黑洞!我国荒唐透顶的小学奥数热源于小升初不考试!”李邦河说,“因为不考试,初中校长为了争取优秀生源,就瞄上了奥数、各类竞赛、占坑班中的尖子,以平衡‘后门生源’的水平。”。。。。。。。他(李邦河)建议,应恢复小升初考试,堵塞后门,并坚决禁止非教学大纲内容进入试卷,从根本上保证小学生不受奥数之苦。』

李邦河院士的建议,其实并未改变中国小学教育体制中的竞争机制,只要这种竞争机制不得到彻底改变,小升初的考奥数,换成常规统一考试,倒底会有多大作用呢,是否真正能改变小学教育中的那种竞争热像呢。

我们为什么不能取法于

萨尔博教授:芬兰教育不相信考试

芬兰法律规定,学生在六年级之前,都不能以等级或分数来评断他们。

萨尔博格说:“当教师要评断某个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时,我们要求用文字描述,详细说明,而不是简单地用分数或等级来评断。因为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教师只有通过种种活动来了解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

我们教育制度的优点,就是把合作而非竞争的精神植入其内。我们不怕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会对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感到恐慌无助。我们相信俄罗斯一位心理学家说:"学生今天学会合作,明天就有竞争能力"。我们相信只要学校教会学生如何合作、共享,他日学生就有办法竞争。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正是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求存的素质。这个能力从开动自己的想象力,具备开放的冒险精神而来。这个素质,必须在一个和人温情合作的环境中培养起来,而不是在一个残酷的竞争环境里培养出来。
---------------------------------------------------------------------------------

我想,这大概是李邦河院士的本意,有次吃饭跟他聊过,因此估摸着他那样的想法应该是会同意芬兰的做法,只不过关于他的报道中没有能够像芬兰70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那样表达的那么清楚。

我们不能取法于芬兰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中国太大了,人口太多,投入不进去那么多教育经费,一分价钱一分货。

话说回奥数,即使不能像芬兰那样,在幼小教育机制中弱化竞争,重归教育的另一大使命“培育”功能。真正能打击倒中国老百姓火热教育热情的方法,在我的那篇文章中其实真有,是这么认为的,关键就是要把奥数培训公益化,这样花钱的学生,总是在奥数比赛中比不过不花钱的学生,自然就没那么邪火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家们更应该做的是,研究奥数培训的教学方法,中国数学家们其实已经集体退出了奥数培训,只有最高层次的冬令营,有正二八经的数学家在指导,再下一个层次,都是那些商业化培训机构聘请的研究生而已。

但要让数学家们肯做,必须有公益机制,道理在那篇文章中讲了,感兴趣的可看看这个“猜想”有价值否。

那么,我们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在弱化竞争/芬兰机制没有在中国实行之前,他们怎么办?

我的意见是,还得学奥数,我将来肯定会教儿子奥数,当然是用我自己理解的学习方法来教,而不是那些商业培训机构的,这方面我准备做一个数学教育工作室,速度比较慢,未来最多只能招12个学生(2014年注. 改为8个,并且在2014年最多只新增2名共6人)。


面对竞争,那就竞争吧,谁怕谁呢!

我的一些同事们,孩子已经考上大学的,询问他们的正反经验,总结来看,还是要学奥数。那些不管教育理念之争,踏踏实实地让孩子多学东西的前辈同事们,总得来看,儿女们的成长,都还是要更好一些的。

相反,那些当初没让孩子多学点奥数的同事,就有直言后悔的,这是很明确的事,现实就在眼前,所以我们说,面对竞争,那就竞争吧,谁怕谁呢! 但如果一开始就退出,其实并不智。

写后插记:王铮老师的博文“奥运开幕说奥数:让孩子学“就非常好地代表了这些前辈家长们的经验,我们这一代家长们就别再犯王铮老师当年年轻时的错误想法了。

很可能孩子本人是聪明的,却因为家长教育理念的缘故,没给孩子这个环境和刺激,孩子就是孩子,数学就是数学,是难的东西,没有刺激,不会有多少人去碰那个东西的。

其实中国老百姓的教育热情就在向全世界表明,即使我孩子不是高斯那样的数学天才,也可以去学多点数学,这个大方向,我看挺好的。

这可不是每个民族都能有的东西,所以才宝贵,珍贵!


最近也听了一个院士讲座,席间说及,他若是教育部长的话,就要弱化英语考试,语文数学都还是150分,英语降为100分。问其原因,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用。

其实这个道理一点也不充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数学也很多都不用,不比英语强多少,甚至更弱,那也该降分吧。我们把能不能为成年人所用,作为“教育考试”的标的物,本来就有很大的问题。

基础教育有其特色,不是因为大多数成年人不用,那些基础教育内容就不教给孩子们,因为孩子们是未来,是希望,我们怎么能在他们那么小的时候,就确定他们将来不用数学,不用英语呢。

我自己的儿子,将来肯定是要鼓励他走国际化道路,因己及人,所以,谁又能说,山村里的孩子,将来不会走国际化道路呢,英语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

实际上,很多院士的孩子,不少顶尖科学家的孩子,都在国外留学和定居,英语分降不降,对这些孩子没有任何影响,该学还是学,降分,将影响的是那些山村里的孩子,让他们更加无法跟城里的孩子竞争。

既然是竞争,总要公平些吧,不能打着弱化考试的旗号,却反而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相比于奥数现象,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其实是中国教育界的更重要问题,但是却少有人谈及,因为很多中国人都是屁股决定立场,那些决定报纸杂志话语权的记者和科学家们,都是在城市,所以城市里的奥数问题对他们就更为重要些。

李邦河院士立意高远,指出,“赢起跑是大众之需,出大师是国家之急。对大众而言,孩子能上好大学,足矣!而国家急的是:大学,能出几个大师?” 其中最重要的,我以为,城乡教育不公平是一个大窒碍。

希望未来的公益机制出现后,会有一些数学家出来办教育工作室,就有点像围棋中的木谷道场那样,说不定真能为国家培养出一些精英级、大师级的人才。

文章最后,若是有人说,我们就该打击中国老百姓们的教育热情。那么我要回应,你凭什么,有什么权力打击他们的热情呢,你有何德何能呢?你对中华民族倒底做了多大的贡献,让你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呢!

我在自己的教育类博文中一再表达,中国老百姓们的教育热情,是极其宝贵的。科学家,尤其是数学家们,应该研究的是如何将其通过良性的能量灌溉系统,传导到孩子们身上。

在我看来,那些说奥数是黄赌毒的学者们,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在中华民族教育发展历程中,不会有他们多大的地位。

看吧,现在中国是每年都出几个奥数金牌,要是有哪年不出,国家领导人立马就会反应,这才是真理。作为国家领导层面,谁挡住中华民族的教育发展之路,谁就是死路一条,这是大势,我们这些更低一层的科学家和数学家们,只有在这个大势里,谋方法,把教学方法,乃至学校的治理结构构思好,方是正道。

相关博文链接



附注1.『李邦河院士:“教育部应明令禁止全国高考、各省高考以及各地中考出现奥数之类的竞赛题,决不能让大纲以外的题目进入试卷,并接受社会监督,如果违反,必严处之。”在今年另一份科技界31组的提案中,邵秉仁、李未、陈邦柱、李邦河、戴晓雁、戚发轫、舒兴田、卢锡城、陈凯先、金东寒、李林、姚檀栋、杨文采等38位委员集体呼吁。

这个提议所包含的解法,绝对是有相当效力的,实际上,今年西安的小升初,就重新回归统考,试卷中的奥数成份有相当大程度的弱化。

这里进一步再往深里说一下,是普通老百姓意识不到的,李邦河院士的这个提议,其实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一件事情,是非常不简单的一件事情。什么叫做“奥数题”,什么不是奥数题,并不是那么好划界的,如何不让大纲以外的题目进入试卷,这绝对是一个技术活,绝不是说上两句就能解决的事情,这不是政协法案一个立法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与此对应的,我在这方面的想法是,其实质是建立一个“教育标准与水平考试体系”,水平考试体系要解决的,就是这样一个如何划定范围的问题,这绝对是一个工程量很大的事情,如果有这个体系,学生们也就多了一条路,特别聪明的孩子,也可以不学奥数,这一阶层的水平考试过了之后,那就去学更高阶层的呗,这些聪明孩子,可能就十三四岁就学会了大学数学,十五六岁学会了研究生数学,这种情况在国外已经发生,只不过国内还少见而已。

教育标准与水平考试体系”,当然就要靠数学家和跟数学关系密切的科学家们来做了,在这方面,中国数学会真是当负其责,奥数闹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真要问问中国数学会倒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如果它负责不起,那么我们希望将来会有一个新的行业协会组织站出来做这件事情。

附注2. 王铮博主:观察表明,在整个社会选择通过奥数来训练孩子时,不学的孩子往往缺乏一种竞争精神。。。。。。           有人问,奥数要全民化吗?我认为农村孩子不是很需要学奥数。农村孩子有更多的坚韧心、竞争力的培养机会。比如参加农忙,父母外出打工自己需要照顾自己,等等。』

王铮老师对“敢于竞争”和“敢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在概念上区分的还不够细。

农村孩子,就博主所言的那些来说,其实是后者,并不能算作竞争力的培养机会。再说回来,实际上,我在县城长大,有很多农村同学,这些同学其实是从小到大不干农活的,当然,也许只是我那个地方的风气,但也有理由相信,这种风气,可能在中国的很多农村存在,而不止是我那个县城,陕西省三原县。

如果区分不够细,由此推导出来的结论自然就大可怀疑了。

竞争精神?===?敢于面临挑战,在教育领域,这二者很可能是两回事情。我所办的数学教育工作室,其中一个准备的尝试就是,弱化班级内部的竞争意识,同时,又培养孩子们敢于面对难题的挑战精神。

竞争只是面对于"选拔"机制,如果弱化选拔机制之后,施行培育机制为主的教育, “敢于面临挑战”仍然是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培养目标,这是王铮老师博文里没有细分清楚的事情。

教育是个细致活,技术活,哲学方向上错一点,可能结果就大大不同。




奥数之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596792.html

上一篇:2012-6-22 Oláh Vera 匈牙利中学数学教育杂志“KöMaL”的作用
下一篇:摘评李邦河院士关于奥数的报道
收藏 IP: 216.155.131.*| 热度|

6 郭保华 蒋迅 陈学雷 李土荣 王春艳 徐耀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1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