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想法摘评:要是按孙斌勇(年轻数学院士)的方法学中小学数学,你就。。。

已有 5830 次阅读 2019-12-3 20:07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想法摘评:要是按孙斌勇(年轻数学院士)的方法学中小学数学,你就。。。


王永晖


最近时间紧,简要写几句,以后再在我自己的数觉训练讲座的文档中再综合的说说。这是最近的采访文章,和网络文章


------------ 中科院新当选42岁院士孙斌勇:玩得开心比学得好重要 -----------------

  • 像我的女儿,我跟她说,第一要玩得开心,第二,要学得好;而玩得开心比学得好重要。

  • 现在的学生都苦,作业太多,没有太多的自由时间

--------------------------------------------------------


---------对话数学奇才孙斌勇:学习不赞成刷题,也不建议做难题------------------

  • 我在普陀中学读了一年,被抽调到清华附中高中理科试验班。那时候,从各省抽调了26个人。

  • 孙斌勇:想家了,没读高三就回到浙江读书。其余的人都选了清华、北大。

  • 孙斌勇:我小时候看书特别仔细,我想这是唯一的。

  • 孙斌勇:每一句话都能理解它什么意思。数学里,每一个定理,比如不等式,我都能自己证明。

  • 如果从小像我说的这样学的话,整个系统都弄明白了,做几套题目就好了,不见得要花很多时间,做很多题目。

  • 学数学还是轻松的,我读书从来没觉得苦。

  • 我不赞成刷题,也不赞成做太难的题。做难题,费时间,花脑子,对于知识点的增长用处也不大。有些题目挖空心思,你解出来了,就证明你聪明了,不一定啊,做难题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

  • 我强调的是学习要增长知识,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运用,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创造知识。

  • 国内的,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教科书

  • 教科书是所有教授知识的书里讲得最全面、正确率最高,编得最好的书。

  • 我小时候也是看教科书的,那时候没条件看其他的书,就从高年级借来他们的教科书,自己先看。

  • 理性思维能力

  • 我觉得我要做一个明白人,我教学生也是一样,要学好概念,弄清楚每个定义。


------------------------------------------------------------------------------------------------------


于是有网络文章质疑群众们去见贤思齐,反对群众们重视甚至采纳孙斌勇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  要是按孙斌勇的方法学中小学数学,你就完了。。。-------------------

  • 所以啊,作为一个凡人,我们还是要脚踏实地,像这种天外飞仙的学习方法真的是要不得的,你要听了孙斌勇的话去学数学,那真的是哭都来不及

  • 他的学习方法只适用于和他智商是一个水平的人

  • 学习方法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刷刷题,做一些稍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题目绝对是有好处的。而对于那些智商超神的,人家是让你膜拜的,不是让你学习的,特别是学习方法你千万别模仿,人生那么美好,何苦自取其辱

---------------------------------------------------------------------------------------

虽然这篇网络文章,只是标题党,但是,我估计存在这种想法的学生和家长,可能还是挺多的,所以我这里稍微多解释一下。


孙斌勇大概在两年之前,跟我聊天的时候,说起过他带着女儿学数学的情况,当时在场的也有曾经的中国队奥数IMO金牌。孙斌勇的主意特别正,不为当前的奥数风潮所左右,就是坚持采访中那种教法,我要说的是,他的这种做法,估计在当今数学家里面,也是少见的,我知道有很多数学家,自己不敢教自己孩子,因为瞅着应试,所以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去学。


孙老师的做法,肯定不是瞅着应试的,眼光瞅的更远。只要一个孩子,真正习惯了数学,不怕数学,那就已经是人群中非常少见了,如果还能真正喜欢上数学,我们知道,小孩子的变化是很大的,往往是先习惯,后喜欢,爆发期很可能是在初中阶段,那这个收获,就比任何一种应试奖励,包括IMO金牌,要更有价值的多。


他对那位奥数金牌解释说,他并没有指望着女儿将来成为数学家,但是,女儿一旦形成了数学语言的掌握能力,将来干的工作肯定就差不了,绝对会让父母放心了,大概意思是这样吧,时间过去很久,我无法做到原话转述。


因为孙斌勇和另外一位老师(中国队奥数金牌),都是参加过中国最顶级的奥数训练的,所以他们深知里面的道道,也就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没有再采取他们以前曾经走过的路。


当然,孙老师的主意是最正的,这也许是他年纪轻轻能够评上院士的原因之一,去其华取其实,内秀!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孙老师当时跟我说到的想法,我自己都觉得很值得琢磨、寻味。我现在回顾我的小教室的教学路径,我自己的教子历程,感觉还是走了很大的弯路。


孙老师采访中所说的“难”,应该这么去理解,这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而不是有一个什么客观标准,这道题,你觉得很难,觉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几个小时都做不出来,那就是难了。


我虽然没有带着孩子去做培训机构的那些小学奥数题,有些孩子们私下里做做,拿出来给小教室讲讲,也是让我欣赏到孩子们的灵气劲,才能理解到那几道小学奥数题的巧妙之处,靠我自己没有那个劲和能力去弄。


我们小教室弄的,主要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所说的驱动型数学。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进行高强度奥数训练?

虽然不是奥数,但是我们当时弄的驱动型数学题目,难度绝不亚于那些小学奥数题。所以说,难度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感受,比如同样的东西,培训机构是直接讲给那些聪明孩子们,然后孩子们再去做题。

我们则是让孩子自己证出来,顶多我给一些非常模糊的、甚至是哲学性、战略性的提示,这样的难度就相当的高了。


我在开始带孩子们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要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所以虽然我们没做什么奥数题,但是,孩子们跟着我,还是会觉得数学挺难。


其实这样不完全是对的,当然,也不完全是错。


我当时跟孙斌勇聊天后,也促发了我的反思,他搞的就是教材,女儿把教材读懂,然后找他讨论就行了,国内国外的。那感觉比我让孩子做的,自主探索式(Moore教学法),还是会容易了,所以,他女儿的学习进度,比我的小教室,感觉要快很多。


现在,经过这些反思之后,我在探索性的教学想法上,又增加了一个玩耍性的想法,这样就不会像之前那样那么难了,至少有一个更好的逐级而上的台阶

未来教育体系的建设原理:人才培养规律的两端对称性

即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他自己本人还没有那么高的探索性需求的时候,在探索性的精神养成之前,先可以养成玩数学的玩耍性的心态。


小教室有个别孩子提出非常有价值的探索性题目,一道题思考了两年,几个月的也都有,这种还是值得鼓励的,回忆当年情景,其实孩子就是当做玩,玩中有探索的精神,那就已经是非常好了。


所以,为什么说,数学要从小时候就教起,因为数学从小时候教,孩子就当做玩耍了,从小就不会有畏惧数学的心理,玩着玩着,探索的心态,自然也就出来了。


我教自己家孩子学数学,还是教晚了,主要是当时不知道那么简单的数学,该怎么教,真正开始带是从小学三年级了。


另外,我知道有些年青数学家,不愿意在孩子小时候教他们数学,希望等孩子长大了之后再教。但是,实践证明,家长等孩子大了再教,往往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笨啊,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如果个人修养欠积累的话,就容易对孩子生气。


一生气,这事就麻烦了,这才是真“完”了。因为,数学内容本身是挺客观的,并不需要个人的主观情绪,但是家长或老师一生气,就把数学内容,跟不良的情绪,做了一个联结,形成条件反射,现在又称作心理创伤。孩子在心理压力下去学数学,怎么能学好呢?


真正能学好数学的孩子,还是那些觉得数学比较轻松的人,这是人之常情!


数学总有一天,会给人心理创伤的,就是觉得它很难,很费劲。但是,这一天来的越晚越好,像数学系大学老师这种职业数学家,一般都是博士阶段才感觉到的,如果能够来的再晚一些,博士毕业之后,攻坚某个难题时才觉得,那就更好了!等年纪稍大,不再有更多社会压力的时候,就又能重新体会到小时候玩数学那种心态,如果小时候曾经有过的话。


如果从小就玩数学长大,那么在当前这个学业体系里,至少是在班级范围之内,始终就会比同龄人强,心态就会轻松,觉得数学容易。直到有一天,到博士阶段碰见那些大佬们,自信心受到冲击,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迈过去了,又是另外一个境界。


所以,我们的数学教育,要注意因材施教,难还是不难,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具体的方法针对具体的人,最好是先有玩耍的心态比较好,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感觉到难,要感觉轻松才好。


我因为走过的弯路,所以能够深深的体会到,在孩子小的时候,还是不要用探索性数学的名义,给孩子太大的挑战,让他感觉到数学“难”,其实那个时候,更好的选择是,陪着孩子“玩”数学,就当做玩耍,玩耍的时候肯定也是会出现“难度”的,但那是智力训练的难度,不是探索性挑战的难度,反而可能是好些孩子会喜欢的,因为家长们真不一定比他们强多少。


这里重新说到家长进行数学上的亲子教学,家长如果从小教孩子的话,还有更多的好处,一个是,等孩子大了,孩子即使做不出来题,家长也不会轻易去训孩子,因为是你自己教出来的啊,自己也有责任啊。


另一个是,教小孩子,跟教大学生,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从小就教自家孩子数学,就像抱小猪娃一样,猪娃在长,自己的教学能力也随之在长,有些东西,真不是生气来解决的,而要靠思路,靠谋略,靠教学方法。


当然,怎样教小孩子数学,个位数阶段,乃至多位数阶段,不就是加减乘除么,这有什么好教的。其实,如果使用我们开发的方法的话,因为我们把数学学习,跟智力训练做了融合,那么家长跟孩子一块儿玩数学的时候,还真不容易会训孩子,因为在那些数觉游戏中,家长还真不一定胜过孩子,因为孩子在这些智力表现上,很可能很快之后,一两年之后,就胜过家长,让家长无法招架。


因为想到自己走过的弯路,也因此想到,对“难”的理解和判断,所以简要成此文。


延伸阅读:

高智商/高智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候的心理学门槛  心态篇


高智识家长在亲子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小技巧:每天15分钟,贵在坚持    方法篇


自由地跑着学:中国式教育战略容易缺漏的认识之一   文中这个小孩子,感觉比孙斌勇当年还厉害,相信如果他能像孙斌勇那样有正确的主意,他的发展要超过孙斌勇今日。


数觉训练--教师型家长的亲子实践,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后面的数觉训练项目,会在这个豆瓣小组上发布和讨论,感觉微信群不适合大范围的人群,仅适合二三十人的小组,我们以这个豆瓣小组为大群,然后一些适合的家长,可以再自己组成二三十人的微信小群。

       我们的观点认为,既然孩子是在出生后18个月开始进入自然语言的迅猛增长期的,那么,数学也可以在孩子18个月的时候,开始启动。当然,教学方法肯定跟小学生会不一样,我们称作数觉训练,当然,小学生如果小时候没做过这些,也可以拿来补课,练练智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1208670.html

上一篇:大一新生教育:大学数学学习与中学的不同之处
下一篇:未来世界:师范教育的方向和方法(数学类)
收藏 IP: 111.205.218.*|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