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截取的这个小故事,取自《孔丛子.居卫》篇。讲述的是孔老师的嫡孙子孔伋的故事。孔伋,名伋,字子思,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四书《中庸》的作者,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儿子孔鲤,在学业上不见经传,他孙子子思倒是深得孔子的儒学真传,是孔庙大成殿塑像里的“四配”之一。据后世考证,“亚圣”孟子曾授业于子思。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郭店楚简研究的不断深入,子思的儒学思想成就越来越受到学界的认同,其学说被尊称为“子思学派”。子思老师堪称中国最早的“学二代”了。
子思像他爷爷孔子一样,仕途坎坷,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有一年他周游到齐国,去拜见齐国国君。只见国君身旁站着一位宠臣,此人须髯飘飘,颜值爆表。齐国国君指着那宠臣,笑着对子思调侃道:“如果世间有换脸术的话,我将毫不吝惜地把这张英俊漂亮的脸送给先生您。”
子思说:“谢谢,您的美意我绝不会接受的。我的愿望是希望国君您修习礼义,让齐国百姓富裕,这样我就能沾光在齐国做点贸易,我的愿望就这么简单。我知道自己不是“神马”须髯若神,对于我的颜值,I dont care。从前,尧帝身长十尺,眉毛长得雄美,实打实的圣人。舜帝身长八尺有余,脸上和下巴没有长胡须,也是圣人。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等人,勤思劳体夙夜为公,累得弯腰驼背,也都是圣人。他们绝非是因为须眉长得漂亮才被称为圣人的。人的贤圣在于德行,怎么会归因于颜值呢?我爷爷孔子也不是“神马”美髯公,但是天下的诸侯却不因为这个而不尊重他。总而言之,我只担心自己的修行品德够不够高尚,从不担心胡须眉毛茂不茂盛啊。”
面对齐国国君的调侃,子思老师慷慨陈词,以男子的须眉为主题词,详细阐述了颜值与德行的关系。据文献史料介绍,在先秦时期,美男子的标准可不是小白脸,那时的美男子标准可概括为三个字“美须髯”。有个成语叫“巾帼不让须眉”,须眉专指男性。须是男人下巴的胡子,髯是腮帮子两边的毛发,上唇的胡子叫髭。在中国古人的审美观里,男人长得像关公那样,须髯飘飘才称得上是美男子。时光变迁沧海桑田,随着时代的变迁男人的颜值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在大陆男明星基本都是小白脸。究其原因是前些年,大陆受日韩剧影响,女生都喜欢韩剧里的小白脸,所以咱们的小明星们为了出名,纷纷跑到去韩国整容、做头发、捏兰花指,一个个变成了不男不女的“娘炮”。
“人之贤圣在德,岂在貌乎?”,“患德之不邵,不病毛鬓之不茂也”。“学二代”子思老师坚信,德行比颜值更重要,做人不拼颜值拼德行。子思老师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今迷恋“娘炮”的年轻人的审美观,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关阅读:
6、得人如渔
11、一罐粥几条鱼,礼轻情谊重
12 、看见导师摆谱,他实在忍不住了
13、一言噎死人,有诸?
17、孔老师教你如何玩朋友圈
20、孔老师的官场秘诀
21、孔老师教你如何伺候领导
23、邾文公的A面和B面
26、孔老师,学医好不好?
27、孔老师是不是在抖机灵?
28、孔老师不是善茬子
32、中年油腻,人生没戏?
35、孔老师也信“年龄天花板”
36、论喝酒,我只服孔老师
37、养生漫谈
38、子曰:坏人走了狗屎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