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在直面科学界深层次的问题,朋友感到痛快,同时也担心言语尖锐会给发声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然而,面对实实在在的危险,
我为什么要站出来直面这些问题呢?
1 科学界确实面临涉及多数人的尖锐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起步时,都有自己的不同于主流理论的创新,
他们获奖后,
对于SCI影响因子、对于顶刊发表文章,
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发表了不同于主流观念的观点,
从一个侧面说明,
科学界是一个保守体系,科学家并不愿意接受新思想,
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开创性工作的初期
都或多或少遇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发表不出去的问题。
他们的经历使他们对科学界存在的问题有比常人更加深刻的不同观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2109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2193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2107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20867.html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观点从一个侧面说明:
科学界是一个保守体系,科学家并不愿意接受新思想,
期刊伪同行评审是以减少垃圾文章和错误文章的名义,
在维护主流权威的既得利益,阻止颠覆性创新被同行知晓。
这是科学界的严重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实际上
期刊伪同行评审是在加剧垃圾文章和错误文章的发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62495.html
“因为垃圾文章都是支持现行理论的,靠现行理论发家的主流学术评审人很愿意看到有那么多的文章支持自己赖以成名的理论,有那么多的文章引用自己的理论。这种垃圾和错误文章很容易通过同行评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48141.html
一方面,颠覆错误的现行理论的文章很难发表,另一方面顶刊发表文章的(低级)错误从来不被发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37436.html
期刊同行评审:发现稿件错误很低效,不让颠覆性创新正确稿件发表效率很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4692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46594.html
实践反复证明:期刊同行评审很难发现文章中的低级错误,但是能高效阻止新思想的传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4670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38718.html
2 看上去很容易解决的重要问题,并不是容易解决的事情
颠覆主流理论的观点,与科学进步息息相关,
但是这些主流理论与主流科学家的利益、名誉也息息相关,
这种矛盾冲突,
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成功者,但是他们除了发泄一下,
也没有力量与主流科学家抗衡。
“some scientists wondered how a questionable line of research persisted for so long … experts were just too timid to take a stand.”
Harvard calls for retraction of dozens of studies by noted cardiologist, New York Times,
. 16 Oct 2018
学术圈某种意义上像是个派系林立的“江湖”,学术权威如同“教主”一样,普通学者没有力量反抗其观点。 随着发表的错误论文越来越多,跟风研究的越来越多,大家都成了既得利益者,就默许了这些错误的观点继续流传下去。
———— 科技日报,2018-10-18 第01版:今日要闻,骗了全世界十余年 干细胞“学术大牛”走下神坛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619477235832974&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619476870888302
https://www.rmzxb.com.cn/c/2018-10-18/2193148.shtml
期刊发表模式改革的步子为什么不能大!
期刊发表模式改革的步子为什么应该大!
eLife进行科技出版的改革举步唯艰
外部面对取消SCI收录的压力,
内部面对编辑辞职的压力和呼吁主编辞职的压力,
面临文章发表费用收取的下滑。
科学界竟然堕落到以这些理由作为期刊发表模式改革的步子不能大的理由,
可笑之极,
真是把科学当作世俗游戏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62809.html
“睿唯安扼杀了人们利用开放科学原则改进出版和同行评审的努力,试图定义学术出版规则。虽然此前 eLife 的影响因子达到 6.4,但 eLife 表示,他们既不支持影响因子这样模糊的期刊评价指标,也从不想要影响因子。”
“eLife期刊中国投稿量的腰斩;是很多学术不端被曝光的结果,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不端行为加大处理力度的结果;最终形成了闭环。根本原因是国内在生医领域产生了大量的论垃圾论文;还被期刊发表了,影响非常坏!
特别关心sci的学者,通常是不是关心科研的人。这话说得非重了,等于指着一些人的鼻子在骂了”
“仅凭发表本身不足以作为衡量有效性的信号和指标。期刊名称或其影响因子几乎不能说明任何一篇研究文章的质量。相反,我们创建了一个模型,可以审查、评估和直接参与研究,而无需依赖替代指标。」
面对期刊编辑们的批评和举措,eLife 主编 Michael Eisen 并未沉默应对,而是在网上公开进行反击。不仅如此,Eisen 还接受了 Nature 的采访,并表示「这些编辑们反对 eLife 新发表模式的根本原因是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不想改变一个为他们精心打造并使他们受益的系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2080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2072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20141.html
同行评审使专业阶层将信息把关过程变成了保护他们自身地位的保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19497.html
3 受益于社会的进步力量,就要对社会进步有所回馈
我(及其共同作者)推翻了微波吸收的现行主流理论,
我们很幸运,
我们所有推翻现行微波吸收理论建立微波吸收波动力学理论的文章
都已经发表了。
相比那些颠覆性工作根本发不出去的作者,
我们已经是成功者。
对于正确的颠覆性理论,
无论当下的主流科学界是否接受,
只要已经发表了,就已经赢了。
科学环境是否改善,对我意义已经不大,
我唯一需要的就是等待现行主流科学家跟我一起死掉,
“A new scientific truth does not triumph by convincing its opponents and making them see the light, but rather because its opponents eventually die, and a new generation grows up that is familiar with it”
M. Planck, Scientific Autobiography and Other Paper, William & Norgate, London, 1950, pp. 33 -34.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7998797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3487648
我已经没有必要尖锐的指出问题,
使自己处于大多数主流科学家的对立面的漩涡中。
如果人家在学术上不能驳倒你,
他们总能找到突破口让你名誉扫地。
==================
针对错误的现行微波吸收的主流理论,
我们建立了微波吸收的波动力学理论。
正反两方面的理论我们都考虑了,
因此我们对自己的理论有足够的自信
而主流科学家不敢面对反对理论,
在他们的论文中,他们连反对理论都不敢提及。
他们文章的数量虽然强大,
但是他们没有自信,
或者没有能力看懂反对理论。
这种对比,谁对谁错,已经十分明确。
在这种结果十分明确的条件下,
仅仅就我们的理论成败而言,我似乎应该不惹事才是上上策。
=================
不惹事是我们传统的中庸之道。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
我本来就是无名鼠辈,没有名声还怕什么名声被搞臭?
我已经没有发表文章的需求,就不怕别人不让你的论文发表,
我已经没有获得项目经费的压力,就不怕别人不让你获得经费支持。
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你还畏手畏脚,患得患失,不敢伸张正义,
那么你有什么脸面面对自己的成功,
这些成功,都是学界正义的力量赐予你的。
你获得了正义的力量给予你的好处,可是你却不敢站在正义的一边,不敢为正义发声,
你只知道坐享其成,难道不愧对社会正义给予你的成功吗。
为了良心不受到谴责、为了后人获得更适合科学进步的环境,
我们这些受惠于社会进步力量的人,就必须尽我所能,
对社会进步的力量有所回馈。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35515108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36251012
对于大多数主流权威犯的浅显而严重的错误视而不见是现代科学界的一个严重问题
大多数主流科学家的同行评审学术不端是比“图片误用”更恶劣的学术不端
在科学上,多数人的错误(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学术道德上的),能不能纠正
对于颠覆主流科学家观点的稿件,无论怎么写,通常都不可能通过期刊同行评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8 2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