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09年

已有 4991 次阅读 2019-12-12 22:52 |个人分类:往事钩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09, 回忆, 记事

1999年那位惶惶然的新出站博士后,2009年栩栩然当着特聘教授。住在徐家汇宜山路地铁站旁的小区。年内满46周岁,结婚21年,女儿刚成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就读。前一年折腾的“长江”这一年有了结果。草根逆袭,中年发力,45岁前的“帽子”,在最后三年内拿到两顶。十余年的上海抢滩,似乎收官。以后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跨越式发展,有条件过平平淡淡的柴米油盐日子。所面临的问题只是,如何把平平淡淡的日子过得快快乐乐,如何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得风轻云淡。

 

女儿

 

女儿过了18周岁,是成年人了,与父母的关系渐入佳境。我可以更安心地看着她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而没有必要加以干涉。这样在一起相处也更愉悦亲子活动也更放松。就像好朋友那样。女儿感慨,“自从上了大学,你们对我好多了!”这个话,可以理解为对现在的满足,也可以理解为对过去的不满。言外之意,没上大学前,我们对她不好。其实魔由心生境由心造。外界的一切包括父母的态度只是面镜子,是自己内心的投影。心情好了,感觉一切都好了。虽然女儿在大学里仍有学习压力,但毕竟不如高考前紧张。因此,她对人和物也趋于友善。下面这张照片是俩人在家里“疯”的留影。

 

 2009 3.JPG

 

她每周末回家。受了高等教育果然有进步,回家能到处找东西吃,以前只是在固定的地方拿东西吃。胃口也大为好转,我简直想给她的校长写信感谢学校成功的素质教育。女儿离家去学校时再扫荡一番,爱吃的饼干糖果等打包带走。非常文艺地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浓缩为四句吟出: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扫走了大包云彩。

 

年内从大一升到大二。在大学里,主要的问题是成绩不好。第一学期成绩还勉强。第二学期的两门主课都挂了,区别只是一门预料之中,一门预料之外。其他方面还真不错。报名国际金融的副修专业。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与擅长运动的同学联手,相继夺得了羽毛球闵行校区和全校业余组女子双打冠军。在打游戏之外,女儿也终于有了我不会的本领。她报名上了驾校,经过努力考出了驾照,是我们家最早也是迄今唯一有驾照者,虽然好像没有独立开过车。

 

总之,她是快乐善良健康的学渣。在我看来,快乐善良健康更重要,如果条件合适,学渣变学霸其实并不太难,不变甚至也没有关系。

 

父母

 

与女儿的健康成长相反,父母的情况可以说每况愈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真是很无奈的事情。

 

年初父母来家里住。父亲的胸疼比过去严重。他说似乎有家族遗传,不论男女;同辈的已经有几个做了支架手术。我建议他看看医生,听听建议。父亲的医保要在社区医院看,我让他不用考虑钱的问题,先自费全面检查一下;如果马上需要支架,就直接准备手术;如果不必支架,自己也放心;如果可以支架,但不是很迫切,也可以先回去办理转院等手续,等天气暖和些再来做。父亲说他不久前检查过血液,各项指标都很好;不仅全是正常,而且连在边界上的值都没有。住了段时间,没有检查和治疗,就回去了。

 

四月发现眼睛不太好,需要做白内障手术。准备在第六医院做,因为离我们家比较近。白内障手术本身很成功。但老年人手术前需要全面体检,意外发现右肺有阴影,需要继续检查。我小时候就知道父亲肺里有阴影,开始也没有太在意。后来发现不对,小时候知道的阴影在左肺。检查结果发现是晚期肺癌。我第一个艰难的决定,是否告诉患者本人。我决定告诉本人,共同面对。父亲还是挺重视,当时就决定戒烟。另一个决定是否保守疗法,这本质上或许是在生命的长度和质量之间取舍。父亲本人可能希望保守性治疗。曾用过靶向药物,但奇痒难忍,不得不放弃。放疗和化疗医生都不建议,体质不行。还有种物理热疗,但没有穿刺活检,在病理学意义上其实没有确诊癌症,更不知道类型。辗转肿瘤医院和胸科医院就医,妻子读MPH班上有些同学,帮不少忙。但现代医学的治疗能力毕竟有限度。后来只能吃中药,在我看来属于安慰剂。在治疗过程中,还意外遇到大姑妈女儿的丈夫,他与父亲年龄差不多,也是相同的病。

 

母亲的健忘愈发严重。有时候妻子和我陪父亲看病,让母亲在家准备中午饭,妻子下午还要上班。结果回家发现,母亲什么也没有做,她完全不记得了。妻子和我都上班时,回家发现父亲在厨房炒菜。他呼吸有些困难,实在不宜在厨房,但母亲忘记了他生病的事情。

 

父亲治疗期间,住在我们家。用女儿的房间。女儿平时住校,回家只能住客厅。她还是天性善良,也没有说什么。但长久之计,需要换更大的房子。

 

教学

 

开始尝试本科生理论力学的双语教学。字面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杨卫院士提倡的西本中唱。使用英文教材,自制的英文PPT,但基本用中文讲。2009-2010学年的在秋季学期和冬季学期,分别给机械自动化学院2008届学生讲“工程力学(1,2)”各30学时,学生在110120人之间。双语教学有利有弊。但对这种许多学生选课的大班课,双语教学有个副产品,吸引些愿意选择hard模式的学生选课。也就是说,其实起到甄别学生的作用。不过,还是有些佛系的学生,选别的班没有选上,只好到我的班。本科生教学还包括,指导力学专业应届本科生李彪毕业论文,获2009届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这是我第二次指导学生获这个奖。

 

9月起给博士生讲“非线性动力学”,40学时。11月起给硕士生讲“高等动力学”40学时。秋季硕士生李彪入学。如前所述,他是上海大学综合班的学生,2012年毕业后到航天研究所工作,现在已经是总体总装主任设计师。春季博士生张艳雷入学,秋季赵纲领入学。张艳雷来自沈航,硕士是金基铎教授的学生,实际主要是杨晓东指导;他或许是我最费心(没有之一)的学生,研究超临界流动输液管的内共振,做得挺好,只是他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可能还没有我透彻;后来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现在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任教。赵纲领在北航拿的硕士学位,来自商丘师范学院在职博士生,主要由傅景礼教授指导。毕业后回商丘,现在是副教授。这一年很巧,硕士博士都没有毕业生。

 

在读硕士生冯少东和王波分别获得上海大学光华一等奖学金,冯少东还被评为上海大学优秀学生。已经毕业的硕士生陈浩和丁虎在当年分别获得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和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丁虎的博士论文还参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第二年有结果,获得提名奖。

 

在《力学与实践》发表两篇外国教材研究的文章,《国外振动新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和《两部理论力学翻译教材》。10月到西安交通大学参加第四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做分会场报告《关于新版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后来被网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012期转载,标题改为《《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新旧版本比较》。6月参加力学系召开的研究型教学研讨会。

 

3月申报上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但未通过学校初选。

 

模范

 

6月申报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评选似乎不定期(也许有规律我没发现)举行,当年那次或许有庆祝建政60年的意思。“优秀”与“模范”都是好词。我个人更喜欢“优秀”,有些知识精英的意味,而“模范”听起来更偏向于道德楷模,而且也与我个人推崇的多样性不契合。事实上,两者有字面不能充分反映的差别。全国模范教师是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在证书上用印,相当于省部级劳动模范,有些体检休养及退休金比例提高等劳模待遇。当然,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更多具有象征性,一次性奖金五千元,后来每年春节有市工会慰问金五百元,学校另外再配五百元。优秀教师的证书只有教育部门的大印,也就没有前述劳动模范的待遇。

 

那年同时申报上海市和全国两级的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申报的时候只是填张表格,事实上有五种可能,两级优秀或模范教师四种可能,外加什么都没有的可能。我比较幸运,获批了全国模范教师。一方面,我觉得自己获奖也不无道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另一方面,我相信有比我更应该获奖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获奖。所谓“原因”有许多方面,例如某所大学有两位特别优秀的候选人,但不可能都获奖。参加过无数评审,多数时候是运动员,也当过裁判员。既然是评审,任何结果都有可能,任何结果也都有自身的道理。这道理有时候摆得上桌面,有时候摆不上,但摆不上不等于没有。

 

教师节通知到北京参加庆祝大会,有国家领导人接见。但我忘记了是作为模范教师代表还是长江学者代表。可惜时间正好与到剑桥参加国际会议冲突。那个会议也不能说多么重要,但我想去剑桥。而且申报手续很复杂都办完了,更舍不得不去。只好放弃去北京受领导人接见了。这是继2005年后第二次错过接见活动。当然,我绝非不重视这个荣誉,如果说不去开会就不能获得表彰,恐怕我只能放弃剑桥之行了。

 

研究

 

继续探索非线性连续系统的渐近摄动方法。描述运动结构的受弱非线性连续陀螺系统已经有前一年运动弦线的工作,这一年又进行了运动梁的工作。对于变速运动黏弹性梁,建立了参数振动稳定性条件,并用微分求积法进行了验证,论文发表于EJMA。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也应用于自由端有非线性边界条件的悬臂梁,这其实是有些新意的工作,发表于SCG。这个方法的探索后来慢慢停下来,主要原因是没有非常显著的优点,替代现有的方法。总体上,与现有方法差不多,因此路径锁定,新的方法不太可能取代旧方法。第三个年度工作是用我们发现的轴向运动结构守恒量验证离散算法。结果表明,用静态弦线模态函数为基函数进行Galerkin 截断时,偶数阶截断给出较为准确的结果,可以保证守恒量不变。在轴向运动速度接近临界速度时,即使非常高阶的奇数阶截断,也不能给出使守恒量不变的结果。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工作,但论文组织的不是很好,发表于AMSS。类能量守恒量的工作其实可以进一步推进,但后来没有做,有些可惜。

 

年内没有独立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杨绍普教授主持的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维载重车辆-道路耦合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研究”申请,7月到北京九华山庄参加会评答辩,最终获得批准。作为境内合作者,参与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申请,未获得批准。

 

3月申请科委的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获得批准。通常的顺序,先申请上海优秀学科带头人,再申请上海领军人才,然后是国家的杰青长江等。我的顺序完全反了,先是国家级的杰青,然后是领军人才,最后才是优秀学科带头人。推测这或多或少有唯“帽子”(杰青)的因素。报了几个奖,都没有中。牵头申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未获得批准。参加申报浙江省和北京市的两个自然科学奖,也都没有获批。对这种无效劳动我想得开,分母总是需要的,我不做分母,谁做分母?重在参与吧!翌年再申报,教育部和浙江省都获了二等奖。

 

11月,因成功入选长江学者,获2009年理学院院长奖。学院表彰两年一次,这样前两届连续获奖。这是理学院的最高奖,不是很大的荣誉,但按理学院的标准,奖金还算丰厚,一万元。

 

服务

 

期刊兼职方面,继续担任《力学与实践》《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力学进展》《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力学和数学(英文版)》和Cognitive Neurodynamics编委。8月在郑州参加第八届《力学与实践》编委会第2次全体委员工作会议。

 

完成大量审稿工作。期刊包括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ASME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力学学报》,Acta Mechanica Sinica, 《力学季刊》《力学与实践》Nonlinear Dynamics, 《固体力学学报》《工程力学》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机械强度》《航空学报》,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应用数学和力学》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ation, 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Chniese Physics Letter,《物理学报》,Chinese Physics,《中国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等。

 

学会方面,继续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非线性动力学与运动稳定性专业组组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函评长江学者申报材料,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通讯评审长江学者成就奖申报材料10余份,这个其实我真不够资格,应该找院士一级的人评。

 

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通讯评议,评审论文2篇。评阅多篇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参加多场博士和硕士论文答辩。

 

通信评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4项,面上项目9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

 

11月参加某航天部门的科技成果鉴定会,这是我第一次与工业企业打交道,颇长见识。

 

交流

 

4月到6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研究两个月。在境外我总是起居有常神清气爽。

 

出国参加会议两次。7月受邀到波兰的札科帕内,参加第七届连续体振动国际研讨会,做面内运动矩形板固有频率和临界速度的报告。9月到剑桥参加第七届应力和振动分析现代实践国际会议,做运动梁非线性参数振动渐近分析和微分求积验证的分组报告。

 

参加境内多个会议。5月在镇江江苏大学参加第12届全国非线性振动会议暨第9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7月在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学院参加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做大会特邀报告,复杂连续体振动的若干问题8月参加第129期东方科技论坛认知神经动力学与认知功能障碍,随后到郑州参加2009年中国力学大会,主持分会场邀请报告。9月在上海参加2009年上海市力学学会年会青年科学家论坛。10月在海南三亚参加“十二五”2011年至2020“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担任专题研讨主持人。

 

阅读

 

继续读些经济学的书,补上这方面的知识缺陷。《被掩盖的经济真相》是本难得的好书,基于对统计数据的全面确切解读,对广为流行的经济学谬误做了很有说服力的批驳;该书在对统计数据解读方面与《魔鬼经济学》有异曲同工之妙。《魔鬼经济学》从统计数据中解读出并非显然的信息,而该书则说明了通常的统计数据解读往往误导。Memoirs of an Unregulated Economist经济学Nobel奖得主George J. Stigler的回忆录,堪称脍炙人口;与Friedman夫妇或者Greenspan各自自传的鸿篇巨制不同,该回忆录只有2百多页,而且是小开本;该书对于经济学、学术研究、学者成长等方面都很有真知灼见。《宽客人生》是本学物理出身的金融工程师的自传,不过只是到作者回到母校当金融学教授为止。还读些行为经济学方面的书,包括《怪诞行为学》《牛奶可乐经济学2(英文名称的直译是《微观经济学与行为》)《牛奶可乐经济学3》,都有启发,但似乎觉得不可尽信。还有本《完美的混乱》,似乎也与行为有关。《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也是一家之言。

 

尝试理解合作的机制,解释在微观的自利动机下如何产生宏观的合作行为。先后读了《自私的基因》和《合作的进化》,都很有启发。“交相利”“兼相爱”;合作的基础其实是霹雳手段菩萨心肠。洞悉人性预期行为,读吴思的书《潜规则》和《血酬定律》也很有帮助。具体到学界的合作,读《规则与潜规则:学术界的生存智慧》,几位知名心理学家主编的文集;大致按职业发展的轨迹分为求职、教学、研究、学术环境和职业规划五篇;原The Compleat Academic: a Career Guide的直译应该是《精英学者:职业指南》;汉译本译名有些误导,似乎是国人特别喜欢的成功学类读物,其实差别大了。

 

读了几本历史的书包括传记。中国史《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该书为美国历史教授徐中约The Rise of Modem China6版的汉译本。古罗马史《世界文明史》第三卷。词人传记《辛弃疾传·辛弃疾年谱》。科学大师传记《天才的拓荒者》和《旷世奇才》,前者是冯·诺依曼的传记,后者是巴丁的传记,他因为发明晶体管和提出超导理论而两度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数学家思想文库”中的两种。《数学的统一性》,多数选译自Michael Atiyah Collected Works第一卷的概述性和通俗性论文;其中有约半数发表于过去的《数学译林》;我从该刊80年试刊时就邮购,自然大部分都看过;包括“数学的统一性”;如果没有记错的话,Atiyah有两篇同名文章。一篇比较初等,译文刊于《数学通报》,也是30来年前看的;另一篇稍专门些,译文刊于《数学译林》,就是收入该书中的那篇。《数学的建筑》是胡作亥先生编译的Bourbaki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如WeilDieudonne的概览和论辩性文章。

 

还有几本不知道如何归类的书。N. N. 塔勒布的《黑天鹅(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解释了小概率事件可能的巨大影响,尤其强调了正态分布的局限;对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有些启发。董志强的《无知的博弈》,是较高级的博弈论通俗读物,似乎突出了信息的作用。《超级数字天才(Super Crunchers: Why Thinking-by-Numbers Is the New Way to Be Smart)》很有趣,也颇有启发性,只是似乎过于雄辩,突出了当代世界可以通过数字模拟、分析和操控的特性。

 

重新读了古希腊经典《神谱·工作和日子》。看了至少两本学界小说《女博士的柴米故事》和《教授》(重印改为《教授的黄昏》)

 

观影

 

看电影其实是家里的社交活动,或者说是女儿与我的亲子活动。我们只是在电脑上看。基本上是英文电影。对我而言,是很愉悦的活动。希望对女儿也是如此。

 

虽然女儿每周都回家,但看电影通常集中在假期,她时间比较多。电影有少量经典电影或历史片,主要是新出的动作片科幻片。

 

寒假里看了King Lear (2008), The Merchant of Venice (2004), Quo Vadis (1951), The Tale of Two Cities, Tirante El Blanco (2006), Kung Fu Panda Secrets of the Furious Five (2008), Babylon A.D. (2008), Van Helsing (2004), Mortal Kombat (1995), Equilibrium (2002), Transformers (2007), The Last Sentinel (2007), Die Welle (2008), Underground, The Man from Earth (2007), Rigged (2008), Primeval (2007)等。

 

暑假里看了Ring of the Nibelungs (2004), First Knight (1995), The Nativity Story The Ten Commandments (2006), JFK (1991), W (2008), The Art of War (2000), The Art of War 2: the Betrayal (2008), The Art of War 3: Retribution (2009), Street Fighter: The Legend of Chun-Li (2009), Max Payne (2008), Driven to Kill (2009), Echelon Conspiracy (2009), 007: Quantum of Solace (2008), Contract Killers (2008), The Invasion Twilight (2009), Doom Unrated (2005), Stargate: The Ark of Truth (2008), Far Cry (2008), The Fifth Element (1997), Doomsday (2008), The Gene Generation (2007), Tom and Valkyrie (2009)等。

 

平时吃饭时也看看系列剧。看过15集电视系列短剧Mr. Bean。也看过几季(可能没有看全) Hannah Montana。那是超搞笑的青春期喜剧。貌似平常的女孩Miley Cyrus,其实是著名的少女歌星Hannah Montana

 

旅游

 

没有全家出游。10月与妻子同游了三亚;去了《三亚南山》,共渡《三亚湾清晨》,同到《蜈支洲岛看海》,一起出海钓鱼,鱼没有钓到我晕船了;她自己还去了呀诺达和天涯海角。11月与妻子同到《无锡华东疗养院》体检,归途顺便去了《灵山梵宫》。两张照片在三亚和无锡拍摄。

 

 2009 2.jpg


 2009 1.JPG

 

我自己也走些地方。6月去余姚,游了《浙江四明山》。7月游《辉腾锡勒草原》,住仿蒙古包客舍,骑马很紧张。7月在波兰的札科帕内,参加第七届连续体振动国际研讨会组织的远足,写了《奇洞漫想》和《波兰札科帕内》。9月利用参加第七届应力和振动分析现代实践国际会议之机,游历剑桥。写了《徜徉在剑桥》和《剑桥秀色》。前者专门记录了买的书中有罗素的两本,“In Praise of Idleness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这两本书当年都是我的精神启蒙读物,求闲求乐规范着自己的人生和处世。”也拍摄些照片,可惜没有插入文中,到现在还没有整理。

 

在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的环境中长大,八十年代后才从书本上知道些外国的历史与现实。2009年以来近十年,身在神往已久的剑桥、牛津、波士顿、罗马、佛罗伦萨、雅典等,常有种如梦如幻的陶醉,感觉美妙但不真实。这种体验是2009年剑桥行开始的。展望前程,有些风雨飘渺。但我觉得自己经历过了美妙的生活,或许正赶上人类文明中最美好的时代。“大凡美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玻璃脆。”面对历史大势,也只能看空做多。

 

 

过去已经写过38篇的链接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64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65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66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67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68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69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74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75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76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77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78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79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84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85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86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87之脱单记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87年之读硕记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88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88年之结婚篇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89年之日常篇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94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95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96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97年之读博记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97之离鞍记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97年之入沪记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98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99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04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05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06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07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08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14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15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16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17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20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09828.html

上一篇:无锡灵山梵宫一瞥
下一篇:名作过眼:鲁本斯的画I
收藏 IP: 101.229.107.*| 热度|

6 张叔勇 张晓良 李斐 武夷山 王安良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