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Cheng

博文

去美国30年系列博文7: 考大学-高于录取分数线一分被录取

已有 3952 次阅读 2015-7-12 14:59 |个人分类:人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又是应届高中,非常幸运!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吃过不少苦,几乎没有读过多少书。我们是文革的最后一批牺牲品!我们这一辈人对邓小平个人有无限的感激,是他让我们有了读大学的机会!

1966届高中到1977年高中,一共12届,一起考! 因为考生太多,得先预考,我过了!第二轮,得报志愿。当时就想逃离农村,也知道自己水平不会很高,又因为小时候几乎没吃过水果,所以就报了江苏农学院(南京农学院在文革中和江苏农学院合并了,1979年回复,搬回南京)的果树专业, 希望毕业后能到一个果园当技术员,这样以后总有水果吃,还能带些回家(想想真有意思,那是多么高大的理想!再看看现在超市水果琳琅满目,恐怕不会再有人因为这个原因报考这个志愿了吧!)。总以为这么偏的专业竞争要弱些,入学后一段时间才打听到录取分数线是220分(好像是四门),我的考分比录取分数线高1分,仅仅1分!而不少“老三届”(1966,1967 和1968年高中毕业的)比我的分数要高100多分!可见差别之大!

这一届是最难考的一年,不是因为题目太难—和现在相比,而是考生最多,招生数最少,全国只招了27.5万新生,录取比例只有1+%。所以我是幸运的。如果第二年再考,还不一定能考上呢。邓小平大人为了能让中国的教育早点恢复,我们这一届是冬季考试,春天入学,就比1978级早半年!发通知的时候好像是在二月。每天早上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去邮局等通知,但多少天都没等到。以为没希望了。一天早晨我的中学同学非常兴奋地跑到我家,说有一封从江苏农学院的信!我父亲先拆开信,是被录取的通知!全家兴奋了!好消息不翼而飞,很快在街坊传开。因为我是全乡第一个四年制大学生,也是我们程家第一个大学生。当然感到自豪。我爸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邓小平!后来就是骑着自行车去告诉亲戚老师。请客祝贺(后来才听我哥哥说,我爸还是借了人家的钱!),感谢老师是应该的。要是不是老师们那几个月的辛勤辅导,低了那一分,说不定也就另一种情形了。不像现在,上个大学是个相当平常的事!等到我上了大学,我读书的高中就被关了,那些老师就回到南通城里去了。多少年后再回去看,高中的原址就是一片废墟,残骸。

但是,等一切都停下来,准备入学时,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读大学了,行吗?但又想,别人行,我也应该行吧?就抱着这样的心态,走上了四年大学的旅程。

感想1:我虽是我们全公社(后改成乡)学习最好的一个,但到了另一个天地,四年的大学,自己都显得非常一般。进了大学,需要在新的起点上比赛和努力。要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有这样的准备,不要自弃,不要自卑,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以后去Cornell大学读硕士和博士,也是同样的情形。

感想2:人穷志不短!志不能短!孩时的艰辛是我们这代人的时代烙印,不是个人和家庭造成的。但贫苦却成为我后来,直到现在做很多事的原动力,变成了一笔无价的财富!想想那时的艰辛,现在再没有什么比那个时代更苦的了!也因为这些,我们对人生、名利和财富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和态度。我也希望现在的“穷”大学生不要志短。不要怕说自己家穷,但不能因为穷,就自弃和自卑。挺起自己的胸膛做人做事我也希望“富”大学生能认识到那些“富”是你们父辈的,希望你们能好好利用,不要在你们手中败了。回馈社会应该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感想3:看清大局,早做谋划和准备。在高中还没毕业时,就已经感觉到恢复高考的风声了,因此我就开始复习了,虽然只有几本薄薄的数理化课本,搞懂它们还是不容易的。也许就是这早几个月的复习,才使我比入学分数线高了一分!但这一分确是因为自己看清形势,早做谋划和准备的结果。也许有人认为是运气和命运,但我不这样认为。如果是运气,也是因为我看到了,抓住了。以后的很多事也是这样。所以适当关心时事是很重要的,不是无聊的浪费时间。往往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的。我们这一代人几乎和小平大人的“上上下下”同步的。虽然人民是可以创造历史的,但伟人的能量更大。

感想4:你的目标和理想是和你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你所了解的信息密切相关的。要“与时俱进”。要和高手比赛和竞争才能提高自己。在你自己的位置上做得更好,就好。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程宗明,2015年7月12日 南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40979-904864.html

上一篇:去美国30年系列博文6:我的童年和少年
下一篇:去美国30年系列博文8:我去美国的行囊和回国探亲的行囊
收藏 IP: 218.2.227.*| 热度|

12 曹聪 黄仁勇 李伟钢 蔡小宁 韩玉芬 蒋永华 杨顺楷 姬扬 戴德昌 qzw zhoulong blackrain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