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期刊分区早期几乎完全按照刊物的影响因子即IF值作为划分的依据,而且几乎主要是英文刊物。由于IF值由期刊年发文量与论文引用频次决定,所以,它难免受到一些非学术因素影响。
半个多世纪前,澳大利亚CSIRO的Grace博士从桉树皇蛾的卵巢中开发了四种细胞系,并于1962年在Nature上对其进行了报道。此前,昆虫细胞的体外培养通常不能维持超过几天的时间……张叔勇
自媒体时代,是快节奏的时代,慢学习不是完全放弃短视频、放弃互联网、放弃手机,而是要在快的时代里,采用慢的方法——反复学习、多种方式学习、变换环境学习……叶春浓
随着2025新年钟声敲响,本学期进入了尾声。寒假工作开始了,惯例要首先写期末总结,同时做出一些反思。AI时代来临之际,希望和大家一起迎接挑战。
当时间的车轮缓缓驶入新一年的门槛,2024年度十佳博文评选活动又开始啦!诚挚邀请每一位关心、热爱并支持科学网的朋友参与投票……科学网编辑部
我这几年教学的一点体会是:用心准备每一堂课,用心讲好每一堂课。所谓用心,就是认真准备,熟悉课程内容,思考该拓展哪些知识,哪些内容重点讲,哪些内容略讲……王德华
在1980和1990年代,计算机科学家们重新构想了证明的可能形式。他们发展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新方式,而当尘埃落定时,两种创新尤其引人注目:零知识证明以及概率性可检验证明……左芬
在摄影师的镜头下,白羽蛾展现出纤细的身材和白皙的体色,看起来很是高雅。但在路人看来,这种翅展不过2-3厘米的小蛾子可能毫无过人之处……张叔勇
随着中国的超导研究全面引领世界前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下个重要的超导材料,无论是不是室温超导,都极有可能出现在中国。高温超导的微观机理,极有可能在中国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次月度博文榜单发布时间提前,明日将开启2024年度十佳博文评选活动,敬请期待!快来看看2024年12月都有哪些博文入选十佳博文榜单。
学生喜欢的教师,肯定是在学科上有造诣的,而且在学科知识传授的方法上也是有钻研的;学生不喜欢的教师,应该是在学科造诣上有缺陷的,在学科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上钻研和实践也是不够的。
我这人从来不聪明,从我的经历大家就可以看出来,初中考高中没考上,高中考大学第一次没考上。但是,我身上有一股子韧劲,能吃苦、能坚持。从来不曾优秀过,也从来不曾放弃过!
2025年,我在工作之余,将何去何从?我会继续读书、看报、看杂志,我一天都离不开阅读。我还会在电脑前写作,特别是继续在报刊发表通俗文章。
AI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们已经见证,AI能够赋能科学家拿诺贝尔奖,能够帮助我们写论文、做高数题。作为学生的你不提出AI回答不了或回答不好的问题,作为老师的我真的该下岗了。
回顾2024年,心中多是遗憾,因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虽然知道,但是没有及时改正,导致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真正地成为了"积少成多"的反例。
经历工作坎坷的我,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被我的老学生们狠狠治愈了!新年第一天的那轮火红的旭日早已如常升起,而此刻,我的心也如这冬日正午满屋的阳光,温暖、明朗起来……晏丽红
又到岁末年初,现在做一下今年发表论文的年终盘点,对今年发表的SCI论文进行简要介绍,做个回顾,也是一种总结。原本打算将每篇论文进行盘点,精力有限……信忠保
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先谈谈如何从知识记忆能力、词汇、语法/修辞、情景描写和思维力的层面着手筑建文字功底,然后探讨文字功底在信函/公文/文案、科研创新和文学创作的应用……刘东友
为了回答采访问题,我认真进行了思考和有关资料的收集。这一下子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回顾走过的人生之路,难忘的画面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完成初稿后,我们先后进行3次录制……徐长庆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令人矛盾、内心纠结的工作或事业。最为感到欣慰的是,能遇到自己欣赏、有才华的一拨年轻人,做出富有挑战性、创造性、批判性的工作,这是最为震撼人心,也最有成就感的事。其次,是能从年轻学子身上看到一些积极向上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和希望。
前些日子,与几位大学一年级学生聊了会天,回答了他们的几个问题;您是如何接触和选择动物生态学这个专业的?您对生物专业或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建议?有些同学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感到迷茫,您有什么建议?您觉得我们从事生物学科学研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我们该如何发现自己的研究方向?大学阶段我们该如何选择阅读书目呢?等等。
最近几年全球新被SCI/SSCI收录的期刊非常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2024年,可以说是中国科技期刊的丰收年:SCI新收录中国大陆期刊达11种!
今天是2024年的最后一天,按照传统的说法,可以算是公历的除夕。用英语来说,就是New Year's Eve。夕与暮同义,与旦相对。旦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出现,夕表示隐约可见月亮,这些字都可以算指事字。
审稿、编委和编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博士逐步成为知名学者的基本路径和标记。本文回顾了本人从作者、审稿人至期刊编委以及编辑的经历,这种经历是一个学者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专业领域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多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理论的交叉融合。所以,我想以我的经历与认知展开谈一下我对这个话题的粗浅认识。
谈镐生先生不仅是力学大师,还是应用数学家。他建立了激波马赫反射理论,开拓了直升机翼流场的研究,在稀薄空气动力学、湍流研究、推动力学学科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是投稿,今年总的感觉退稿的几率在增加,特别是责任编辑在初审的时候退稿的几率很大,不像以前那样多多少少会将稿件送外审。其次,审稿量激增。再次,项目执行不是太顺利。
超级人工智能应至少具备以下三个标志性特征:能够对在训练过程中未见过的事物进行非常有效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能够进行完美的逻辑论证;能够纠正人类现有知识体系中的缺漏和错误。
很多同学在面对AI技术的冲击时,也会有类似的担忧:AI既然能帮忙写代码、做分析、翻译、绘图……那我们原先学的很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有没有必要继续钻研……王树义
考研或者保研是实现名校情结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学历贬值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考研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学历贬值不会阻止人们追求更高的学历……张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