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摄影师的镜头下,白羽蛾(White plume moth)展现出纤细的身材和白皙的体色,看起来很是高雅。但在路人看来,这种翅展不过2-3厘米的小蛾子可能毫无过人之处。在尼日利亚等地,对于种植甘薯的农民来说,白羽蛾的泛滥也许意味着一种灾难。而在昆虫爱好者以及研究人员的眼中,白羽蛾则是一种充满吸引力的神奇物种。
白羽蛾纤细的身材和白皙的体色
白羽蛾看起来和常见的鳞翅目昆虫不太一样,形态上具有特殊的翅型,细长的腹部和足,以及足上有长距等特征。白羽蛾前翅通常2裂,后翅3裂,因此林奈于1758年在《自然系统》第10版中首次描述这种蛾时,给它取名为Aciptilia pentadactyla,这种昆虫后来被转移到Pterophorus属。因为翅膀看起来多,所以也曾和多翼蛾科的一些成员划分在Alucita属中。Alucita现在是多翼蛾总科 Alucitoidea下的模式属。
羽蛾科昆虫是鳞翅目中一个相对小且较为特殊的类群,其系统发育关系存在较大分歧。目前羽蛾总科从螟蛾总科中独立出来,而多翼蛾又从羽蛾总科中独立出来形成多翼蛾总科。看系统进化关系,羽蛾总科和多翼蛾总科比螟蛾总科起源分化可能要更早更原始。
白羽蛾前翅两裂,后翅三裂
白羽蛾属于小型蛾类,成虫发生期在6-7月。成年蛾的翅展26至34毫米,身体、翅膀、触角以及附肢都是纯白色。白羽蛾的翅膀分裂成五根细长的羽毛状,包括前翅的两裂和后翅的三裂,这在精心制作的展翅标本上更加明晰。白羽蛾是夜行性蛾类,白天常停在植物上休息;休息时翅向外伸,并卷成棒状,而不是像大多数蛾类那样摺向背。白羽蛾在黄昏时开始出现,当夜幕降临,一袭白衣的它们在月光下频频翩翩起舞的时候,优雅而圣洁,宛如一个个夜空中的白色小精灵。
白羽蛾在黄昏时开始出现
白羽蛾幼虫体色粉绿,背部有黄白相间的条纹和成簇的灰白色刚毛。幼虫以旋花类(Bindweed)蓠天剑(Hedge Bindweed)和旋花科其他成员的叶和花为食。在尼日利亚,白羽蛾与甘薯红褐珍蝶、甘薯麦蛾和甘薯夜蛾等一起被视为害虫。白羽蛾在欧洲和中东、远东、伊朗和北非都有发现,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也很常见,但在苏格兰南部以及爱尔兰西部、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更为普遍。
白羽蛾幼虫体色粉绿
英属蒙特塞拉特1992发行过一套昆虫邮票,其中含白羽蛾邮票一枚。这套邮票设计精致典雅,印刷精美,颇受集邮爱好者们青睐,现在售价不菲。这套昆虫邮票还有样票和加盖票,也都是专题集邮研究的重要内容。
英属蒙特塞拉特1992发行的白羽蛾邮票(样票),注意属名是Alucita。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