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仙气飘飘的罗浮大蝴蝶,原来竟是有“蛇头蛾”之称的乌桕大蚕蛾 精选

已有 8119 次阅读 2025-1-30 14:3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博罗县长宁镇境内,作为道教名山,罗浮山被誉为“岭南第一山”,是岭南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千百年来,罗浮山一直活跃在历代文人想象和诗词歌赋里,其中最有名的也许要数苏轼的“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最高海拔1296气候温暖湿润,罗浮山地区也是广东省动植物种类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一些罕见的动植物,如五色雀、罗浮大蝴蝶、竹叶符等,甚至被视为仙山上的神异之物,其中罗浮大蝴蝶,或称罗浮仙蝶,在明清两代尤其声名远播。

清初岭南名家屈大均对这种罗浮大蝴蝶尤其钟爱,赞之为“盖羽族之至神者”。除了写过很多与罗浮仙蝶有关的诗句之外,在《广东新语》中,他还在“大胡蝶”词条中对这一物种做了较为细致的记录。据此,我们也可以对这种罗浮大蝴蝶的分类作一个基本的判断:“大胡蝶,惟罗浮胡蝶洞有之”,古人胡蝶、蝴蝶通用,确认了罗浮山是分布地,现在已经证实确有此洞在云峰岩下;“展翅径尺”,描述了翅展接近30厘米,是一种大型的鳞翅目昆虫;“其生以茧,茧中有一卵,小于鸡子,重胎沁紫”,是对蛾类生活史周期中茧和蛹的形态的描述;“包以乌桕木叶”,暗指其寄主植物是乌桕;在文中还引用了朋友陈子的一首诗,诗中有“修眉若杨叶,绣腹如垂囊”之句,进一步确定了触角修长像杨树叶一样,是蛾类的典型特征。综合以上这些关于分布、形态、大小、生活史以及寄主植物等特征,完全可以将罗浮大蝴蝶的分类限定在乌桕大蚕蛾这一物种上。

当然,关于罗浮大蝴蝶物种的鉴定,还可以通过历代的绘画来确定。这一类大型蛾类的绘画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南宋团扇绘画《青枫巨蝶图》,画中准确描绘了一只飞向槭树的樗蚕蛾。但是大多数中国传统画家习惯于默绘,很多细节并不准确。清末海上画派画家任熊似乎也对罗浮仙蝶的故事颇有兴趣,他在《姚大海诗意图册》中特意描绘了“罗浮仙蝶”,画面题名“罗浮五色蝶”,但是这只蝴蝶及画面下面的青凤蝶和红色的蚕蛾都不是很准确。罗浮大蝴蝶后来也引起了当时在华西方人的关注,1842年伦敦H. G. Bohn出版了昆虫学家多诺万(E. Donovan)的《中国昆虫博物志》(Natural History of the Insects of China),书中就以精美的插图描绘了乌桕大蚕蛾的形象。此外在销往西方的蓪草画中,也发现一副绘有乌桕大蚕蛾的蓪草画,这幅画展现的比多诺万的更加科学准确,图中乌桕大蚕蛾正停栖在寄主植物乌桕树枝上。这些绘画也进一步确认了人们对于乌桕大蚕蛾的早期认识。

乌桕大蚕蛾(Attacus atlas),是鳞翅目天蚕蛾科属下的一种蛾,以体型巨大著称,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蛾之一:虽然有着“白女巫蛾”之称的强喙夜蛾的翅展更大,但是乌桕大蚕蛾的翅膀面积却是更大一些,据记载最高纪录有400平方厘米。而其种名Atlas以及英文名“Atlas moth”,可能源自希腊神话中泰坦之一的阿特拉斯Atlas。阿特拉斯的名字Atlas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擎者、承受者”,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属于提坦神族,高大而有力。他被宙斯降罪,惩罚他用双肩来支撑苍天。人体的第一颈椎也被称为“寰椎”(atlas),原因是寰椎支撑巨大的头颅,就像阿特拉斯背负天球一样。除了乌桕大蚕蛾,在很多大个头昆虫的学名里,我们也能发现Atlas这个名字,诸如南洋大兜虫等,都是大而有力的代表。乌桕大蚕蛾这类大型鳞翅目昆虫应对飞行的策略,与小型鳞翅目种类是有较大差异的,相关空气动力学研究,也是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而在我国的香港及台湾等地,乌桕大蚕蛾又被称为“蛇头蛾”,原因是乌桕大蚕蛾的前翅末端部分,图案形态非常像蛇的头部。乌桕大蚕蛾的翅面呈赤褐色,前翅顶角明显突出,钝圆形,与蛇的头部确有几分相似。关于乌桕大蚕蛾何以会拥有如此夸张而迷幻的翅膀,暂时尚未有明确的解释,但大部分学者相信这双翅膀在某程度上有回避猎食者的作用,并且很有可能为乌桕大蚕蛾的保护色,以与眼镜蛇相似的花纹来迷惑敌人,从而达到恐吓的效果。

乌桕大蚕蛾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森林,除了广东省所在的中国大陆南部,在我国的香港及台湾等地、东南亚、马来群岛、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地也有分布,根据地理分布及亚种的分别,而在斑纹及颜色上有所区别,其中我国台湾分布的是独有的台湾亚种(Attacus atlas formosanus Villiard,1969)。与其它天蚕蛾科的种类相似,乌桕大蚕蛾也存在两性差异,雄蛾的体型及翅膀均较雌性为小,然而其触须却比雌蛾为宽阔及稠密。

在《广东新语》中,还可以发现关于乌桕大蚕蛾性激素吸引的记录:“明年二月,以茧置梧柳间,辄有一大胡蝶,展翅径尺,飞来就茧,不饮不食,抱伏缠绵”。雌蛾在性活动方面是被动的,雌蛾并不用在破蛹后飞得太远,在找到一个满意的栖身之所后,它们会释放强烈的性激素蒙以吸引雄蛾接近。雄蛾的羽状触须拥有敏锐的化学物质接收系统,即使远在数公里之外,只要是顺风,它们就能感应雌蛾所释放的性激素。而从《广东新语》的记载来看,即便是在蚕茧中,雄蛾也可以释放出性激素,吸引刚刚羽化的雄蛾前来寻找。

至于乌桕大蚕蛾的蚕茧,在“大蝴蝶”词条的文末,屈大均说:“罗浮人喜以蝴蝶茧饷客,予入山必盈袖归”,有人认为是说这种蛾类茧可用于纺织,可能不然,饷客是指以食物款待客人,应该是说乌桕大蚕蛾茧中的蛹可以像蚕蛹一样食用。当然,在《广东新语》中,关于乌桕大蚕蛾茧的应用是及其丰富而精彩的,尤其是当时程乡(今之广东梅县)乌桕大蚕的茧绸记载,全面细致而又文采飞扬:“程乡茧绸,为岭南所贵。其蚕分畦而养,各以其叶饲之,饲某叶则为某茧绸,其茧布则罗浮大蝴蝶茧所成。有咏者云:仙遗衣化罗浮蝶,蝶化山蚕复作衣”。罗浮山以道教名人葛洪和鲍姑修炼而闻名,而传说这种罗浮仙蝶即为葛洪和鲍姑升仙之后的道衣所化,颇具神话色彩,也为这种地方特产赋予了厚重的宗教文化色彩。

    清代大画家汤贻汾曾任广东兴宁都司,兴宁县与程乡接壤,皆产乌桕大蚕蛾,汤贻汾写有《游罗浮山》,诗云:“前山温暖后山凉,处处蒙茸草树香。捉得罗浮大蝴蝶,夜来和我宿山房。” 清代《乾隆嘉应州志·物产》云:“茧绸,非家蚕乃山蚕丝也,其蚕形如蝴蝶而大,两翼文采,五色绚烂,或云即罗浮蝶。机绸者,在州之河田乡与兴宁交界,故多兴宁人,其茧则各乡村处处有之。”汤贻汾曾专为“程乡茧”作长歌《土薮行》及《广土薮行》以数千言计,其中提到:“茧亦曰薮。程乡产茧曰土薮,其本土所生也……蚕始生,食乌桕,自成薮于树,弗烦人工,然得之甚少。”作为地方官员,汤贻汾为当地特产的推广也算是不遗余力了。程乡茧质地坚韧,经久耐穿,“制为衣袍,数十年不敝“,一时颇为流行,故宫博物院现存程乡茧绸记录超过100匹,而且颜色丰富,含黄驼色、浅驼色、京酱色、驼色、绛紫色、绛色等。目前程乡茧绸技艺恢复的项目还入选了国家级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而现代生物学的研究则为乌桕大蚕蛾茧丝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乌桕大蚕蛾为杂食性昆虫,其寄主植物多达20多种,除了乌桕,还包括樟、柳、大叶合欢、小蘖、甘薯、狗尾草、苹果、冬青、桦木等植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研究发现,不同植物来源的茧丝纤维具有不同的外观结构。此外,由乌桕大蚕蛾茧丝制成的薄膜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发展成为外科缝线等生物制品,不同来源的乌桕大蚕蛾茧丝,有望成为生物医学产品中生物聚合物材料的新希望,以满足再生医学对生物相容性膜的复杂需求。

    2023年我国曾发行有一枚乌桕大蚕蛾邮票,而中国台湾省则是较早发行乌桕大蚕蛾邮票的地区,在1958年的邮票上,还特地标明了“蛇头蛾”的名称。此外,琉球群岛、老挝、越南、尼泊尔、马拉维、格林纳丁斯、罗马尼亚、多哥等国家及地区也发行过乌桕大蚕蛾邮票,其中越南(含早期南越)对乌桕大蚕蛾看来是情有独钟,先后于1968197419911998发行过4次邮票或加盖邮票。

    文中照片来自于网络,谢谢原作者的精彩记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1471024.html

上一篇:被誉为“王之精灵”的马达加斯加金燕蛾
下一篇:山城小记
收藏 IP: 111.170.222.*| 热度|

14 尤明庆 王从彦 马鸣 王涛 郑永军 宁利中 刘之远 孙颉 李学宽 崔锦华 吕健 张晓良 雒运强 池德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61.186.16.*   回复 | 赞 +1 [1]张晓良   2025-2-1 07:12
程乡茧绸,为岭南所贵。其蚕分畦而养,各以其叶饲之,饲某叶则为某茧绸,其茧布则罗浮大蝴蝶茧所成。——是否可理解为:清代广东程乡县大量人工饲养乌桕大蚕蛾以获取茧丝?又,汤贻汾有三首咏江豚诗词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249360.html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19 2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