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教考分离”不符合大学数学教育规律

已有 6542 次阅读 2013-7-10 18:35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 数学

“教考分离”不符合大学数学教育规律


王永晖


大学数学课程相对都是比较难的,考试只是考学生学过的东西,最多有些小变化,不可能考学生没学过的东西,那样我班再好的学生都会全军覆没的。


这就是教学规律。


同学们能把课堂上讲过的,作业上的弄会了,就不错了,我考试是不划范围的,就是这个范围了。这学期的课程抽象代数比较难,所以,考试前我告诉了同学们出题思路:



习题

X

X

定理

X

定义



这样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出题思路,自行缩小复习范围。


所谓“变”,是指变化,数学题怕变化,就我班的大多数同学们来说,只要稍微有点思想上变化,恐怕就做不出来了,所以即使变,也只能是很简单的一些组合式变化。


最后一道题是Sylow定理的叙述和证明,三层内容都要写出,我的想法是,同学们能写多少写多少,不是用这个题来折磨同学,而是看出这个班上倒底有多少同学能上90分。


当然,有些人会说,这样出题,同学只要背不就行了,其实,这样说的人自己试着背背看吧。有位女生考试完后当着我面说,昨晚她就多亏背了Sylow定理,我笑笑,心里知道她就是背了,试卷上也不可能把这道题得满分,果不其然,数学靠的是理解,背是背不下来的。


这样不就行了。学生能够把学过的东西掌握,其实就已经达到了考试的目的,达到了区分人才的目的。监考的时候,我的一位数论同事正好当值我这个班,他是中国数论界的为数不多的高手之一,代数数论的行家里手,他跟我说,那位**同学全都答上来了,这个试卷对这位同学来讲太没有挑战性了,应该出些变化的题目。


我的思想是这样的,其实考试只要把同学们区分出来就行,如果出变化的题目,做不出来的同学太多,此其一,另外,同学们看到变化的题目,认为自己做不出来是理所应当的,我要的就是出他们习以为常的东西,简单的东西,他们又做不出来,这样对他们的心灵才能有触动。


当然,这是我持有的心理学了,至于这个心理学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其实也未可知。


其实,这位同学的水平也就到这儿了,出点变化的题目,他也未必能做出了,他想再要上一层楼,任重而道远。


实际上,这样的同学班上有9-12位,9位是指参加本科生企鹅研讲班的,12位中其余的是有点能力但没来参加的,他们想超越考试层面,很难很难,这学期他们还没做到,在我们预定的更高目标上是失败了,这个更高的目标是,课程章节比普通同学多学2倍,课程作业比普通同学多做9倍。


实际上,这些同学比普通同学并没多学出太多的东西,就是考试成绩还好而已。


总之,我认为考试不是科研,大多数题目是同学见过的题,能把90分的同学,跟平常不努力的同学,区分开就行。


这里就说道“教考分离”,我看到不少老师具有这个理想,心向往之,甚至我系也曾经试行过一两年,现在不搞了,为什么不搞,就是,“教考分离”不符合大学数学教学规律,没必要,我们没必要再强化考试,同学们就是想考研,把老师教的那些真正地搞会了,其实就够用了。


这次考试的成绩分析,上了90分的,是很好的了,能上80分的,基本上都是头脑清楚的,抽象代数考的是什么,就是头脑清楚啊。


期末试卷成绩:全班42人

97分:2人

90-95分:5人

80-89分:5人


全班总评成绩:

98分:2人

90分:7人

80-89分:15人


附记. 张骥  2013-7-10 20:00采用教考分离这种方式,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博主回复(2013-7-10 20:02)不相信授课老师呗,害怕他们给学生放水,其实这种担心不解决根本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706991.html

上一篇:摘评:西交利物浦大学席酉民校长“15%的进入国际排名前十大学”
下一篇:不要把自己当天才:大二第四学期期末考试篇
收藏 IP: 199.48.229.*| 热度|

8 武夷山 蒋迅 孙根年 王林平 李宇斌 蔡小宁 徐传胜 changt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0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