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未来新式学校的动力:Maximum Freedom in Hands of Best Students! 精选

已有 7931 次阅读 2019-9-27 19:44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未来新式学校的动力:

Maximum Freedom in Hands of Best Students!

王永晖


我这里借用了南开大学教授温景嵩老师博文里面的一句话

-----------温景嵩:在Batchelor教授的指导下 ---------

他(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创系主任Batchelor)不是以一个上级对下级下指示下命令的方式来布置工作,而是以一个平等的朋友的身份来向对方提出建议。。。这使我(温景嵩)感到非常意外。言外之意Batchelor是认为我可以不乐意,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就完全可以不去执行他的指示。这怎么可能呢?不执行导师的指示那对我们而言是绝对不可以的事。

         Batchelor有一次谈起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理论工作是一种高强度的思考工作,这种情况只有在思考者自觉自愿时才会发生。当他没有自觉时,你就是整天在他身旁不停地说:“Thinking! Thinking! Thinking!”(思考!思考!思考!)那也不会奏效,这时的思考者就不可能真正开动起他的脑筋来思考。因此,Batchelor教授有一句名言:“Maximum freedom in hands of good people!”

------------------------------------------------------------------------------

我最近跟踪访谈了认识的一位数学小天才,他刚刚上初一,前面博文曾经介绍过。我感觉非常难过的是,他的学校课程时间表,非常的不合理,实际上起到的是阻碍人才成长的作用。


首先课程表排的太满,每天下午五点多放学,七点又要到校上晚自习,晚自习还分类,一周中,几个晚上归数学老师,几个晚上归语文老师,英语老师,生物地理老师。说是老师要用晚上来讲课,真是不可思议。


这样的课表下,一周体育课只有3节,那么,学生在哪个时间段晒晒太阳呢?


我今天闲聊中又了解到北京的一所名校,以改革著称,确实比其他校相对要好很多,一周能有4次体育课,并且2次为体育基础课,2次为体育选修课,普通家长会觉得够了。


不过,科学家研究所得,应该是不够的。每天人类应该有2小时户外锻炼活动,这2个小时不能是晚上,因为人类需要晒太阳的。


这所北京名校重点班,初中学生晚上回家需要完成三个小时的作业。


名校这么做的逻辑是什么呢?无非是希望孩子们多学一些,但是这些名校领导们,乃至布置作业的老师们(大都是北大清华的博士),是否能够意识到,培养未来领军人才,其实本来可以不必这样做,而且这样做,培养出来的也无法与世界顶尖人才相抗衡。


我们看林开亮翻译的《当代大数学家画传》,里面那些数学家,确实是当代伟大数学家,每个人都用一两页纸介绍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很浓缩,很重要。


这还只是过去西方教育体系中培养的人才。西方学校,也一直进行改革,当然有失败之处,但是,他们成功的地方,值得我们尊重。


我知道一所美国高中,学校时间从早晨7点半到下午三点半,下午三点半之后,自然可以从事体育活动,以及其他学生感兴趣的Team活动(教师组织),Club活动(学生主持)。


不仅仅是如此,该校的选修课程是如此丰富,但是,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只能选择5或6门课程,即最低为5门,最高为6门,即一周只有这几门课程。从而,在学校的这8个小时之内,同学们也有着2到3个小时的自由时间,包含午饭时间。


这样子,一些有能力的同学就可以在学校时间之内完成作业。实际上,教导主任专门跟学生们强调,你们如果觉得哪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了,告诉我,我去跟老师们协调,所以,他们的作业布置,不会像中国那样,各个老师竞争布置作业,谁布置少了,就感觉吃亏了似的。


这背后是有着深刻的教育理念的,就是要赋予好学生以自由,这样他们才能完成中学阶段真正要完成的任务,那就是,知道他们擅长什么,这个世界真正的模样大概是如何,并且知道,他们长大之后要去干什么。


对比我们的学生,他们生活在虚假的考试世界之中,他们在长大成年之后,无法跟西方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顶尖人才去竞争,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了。


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我们自己害了自己。


像我认识的这位数学小天才,他的数学素养之高,对数学有那么好的洞察力,让我感觉已经超越了我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像这样的孩子,完全应该可以享受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


如果一个人,连每天晒两个小时的太阳的权力都没有,那还能成为优秀的人么?这是我深深的怀疑。


另外,对这种极高智慧的孩子,他的老师们,估计已经教不了他了,我都感觉他比我厉害很多,更别说他偏远地区的那些基层老师们了。


实际上,一个孩子,如果在数学上这么有智慧,他给我展示的可不是那种小学奥数题,而是真正数学家曾经研究过的论文题目,只不过现在下放到奥数的初等数论范围。那么,他在其他方面,语文,历史,一般也不会差,因为智慧是成正比关系的。


这样的孩子,在传统学校里,跟着传统节奏走,阻碍太大了。小孩子成长,就那么几年功夫,最大的资源,就是时间,第二位的,才是老师。对于这种很有智慧的孩子,可能老师还可以排到第3位,第2位的是图书资源,这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已经大大改进了。


不管是偏远地区学校,还是北京名校,为什么不相信学生如果得到更大的自由的话,他们其实是可以学的更多的呢?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没有去尝试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以前的博文,相关的有两篇:

分级教学思想下的一种中小学数学教材实现方案(胚胎版前几年参观一所名校的分层教学,灵感突至而写,经过这几年的沉淀,我愈加感到是一种更好更可取的方案。

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课程时间表!   更具体的落实方案,曾经与数位老师交流研讨过,以后可以借某个教师研讨的机会录屏发布。

可以算作抛砖引玉,供愿意实践的未来学校参考。




附注 1.  「言外之意Batchelor是认为我可以不乐意,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就完全可以不去执行他的指示。」 建议全中国做奥数题的小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认识到这一点。这么优秀的孩子,如果他觉得哪道奥数题不想做,就可以不做,这样才能培养出数学的美感,对数学的欣赏能力。

    美,来源于自由。这是朱光潜的美学书籍中所忽略的重要之处。

    这个观点,本来在这篇文章中已经说过,这里再强调一遍吧。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进行高强度奥数训练?


附注2.  国外的成功经验,赋予学生做实验的自由,一名美国中学 “老师”培养了3名诺奖得主(修订版) - 严家新的博文  这个美国高中 Abraham Lincoln High School  评级上可以看到,并不是那种精英高中,Niche评级分数实际上是很差的,当年怎么就那么厉害,存疑,欢迎信息灵通者提供消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1199752.html

上一篇:练法,演法,打法,从这三者的不同来看教学
下一篇:周易 睽卦笔记
收藏 IP: 111.205.218.*| 热度|

6 吴斌 蒋迅 李维纲 姚伟 刘浔江 李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