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为什么成功人士都有“强迫症”

已有 4748 次阅读 2019-12-22 19:57 |个人分类:闲言碎语|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孔子, 论语, 孔丛子, 高层次人才引进

11111.png

【译文】

魏安釐王问子顺,谁是天下的高士。子顺回答说:“世间哪有什么高士,退而求其次的话,鲁仲连勉强算一个吧!”魏安釐王说:”鲁仲连是强迫自己这样做才取得成功的,他并非自然天成。”子顺回答说:”人人都是强迫自己去做事情的。如果能一直不停地努力做下去,就变成君子了。文王武王欲效法尧舜,就真的做到了。以前我的先祖孔子想效法文王武王,也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坚持不懈地这样做下去,不改初衷,个体习惯与本身体验合而为一,就达到自然的境界了”。


【感言】

最近几天读《孔丛子》(王均林,周海生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年出版)。《孔丛子》记录了孔氏后裔五位先祖孔伋、孔穿、孔谦、孔鮒的嘉言懿行,是一部重要的孔氏家学著作。虽然《孔丛子》的成书年代尚存争议,但是其学术价值堪比《孔子家语》。

《孔丛子.执节》篇,记录的是孔子八代孙孔谦(字子顺),在魏国期间与魏国国君安釐王谈论国家大事的座谈记录。孔谦在魏国从政为相,他“改嬖宠之官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在魏国大力推行改革。魏国国君安釐王初期对孔谦非常信任,后来慢慢疏远他,导致孔谦的改革受阻。他感叹道:“言不用 ,居官食禄,是尸位素餐也。”担任魏相仅仅九个月后,便打报告辞职告病回家。孔谦继承了祖父孔子优秀的学术基因,学识渊博,机智善辩,始终恪守先祖孔子教诲,修德讲学,薪火相传。《孔丛子》里“陈士义”、“论势”和“执节”等篇章,向后世展示了孔门子孙的风范和情操。

我截取的这个小故事,是孔谦和魏国国君安釐王座谈会上的一个片段,会议讨论的议题是关于魏国“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假如把魏国比喻为一所高校的话,校长安釐王设想引进一位“爱因斯坦级别”的学术高人,提升魏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孔谦说:“拉倒吧别瞎扯了,放眼国内外学术圈,哪有什么高士啊。瘸子里挑将军,齐国有个叫鲁仲连的‘牛人’的勉强算一个。”没料到,鲁仲连根本不入安釐王的法眼。安釐王说:“鲁仲连草根出身智商不行,他那点成果全靠苦吃哈地拼命捣鼓出来的,他算不上纯天然的‘天才’。”孔谦争辩道:“学术成果是干出来的,瞅准一个目标持续发力,早晚一天能成大事。文王、武王和俺老祖孔老夫子,历史上这些著名‘科学家’,哪个人的学术成就不是苦干出来的?‘不忘初心,久久为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孔谦的这段回答非常精彩而且极富见地。以这个故事为引子,可以展开好几个层面的论述。“习惯成自然”,好习惯的养成是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要件。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古往今来,凡是有大成就者,都有好习惯。习惯主宰人生,习惯决定命运,文王周公、先师孔子的成王成圣,概莫能外。另外,好习惯养成要从小事抓起,从娃娃抓起,越早越好。好智商、好情商,不如有好习惯。“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也。”治国理政如此,做人如此,饮食起居生活作息如此,科研亦如此。当然,习惯有好就有坏,好习惯慢慢养成,坏习惯马上改正,“乃成君子”也。

安釐王是懂得一些“识人术”的,他评价鲁仲连是一个“强作之者”,翻译成现在的大白话就是“他是强迫症患者”。安釐王说的其实也没错,有句网络语不是说过吗?成功人士都有“强迫症”。


相关阅读:

1、走大道还是走小道? 精选

2偷吃人家两个鸡蛋,你认为是小事吗?

3、出院送药方,孔老师为何点赞?

4、健康人文视域下的儒家贫困救助思想

5、一罐粥几条鱼,礼轻情谊重

看见导师摆谱,他实在忍不住了

7、一言噎死人,有诸?

8、跟着孔老师学穿衣:夏穿丝麻冬穿皮草

9、好谀恶直闻过不改,孔老师表示实在没招了

10、孔老师教你如何玩朋友圈

11、人生试错,为什么有的人成长有的人作死

12、孔老师说,不学习的后果很严重

13、孔老师的官场秘诀

14、孔老师教你如何伺候领导

15、到底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16、邾文公的A面和B面

17、《相师之道》:孔子用仁爱点亮健康人文之光

18、孔子,春秋时代的“健康达人”

19、孔老师,学医好不好?

20、孔老师是不是在抖机灵?

21、孔老师不是善茬子

22、你看我不顺眼,我还看你不顺眼呢!

23、《曾子易箦》:儒家死亡观的医学伦理学解读

24、孟老师说,别瞎逼逼行不行呐!

25、中年油腻,人生没戏?

26、孔老师说,这三种人真的搞不懂

27、孔老师教你如何杜绝四种“病”

28、孔老师也信“年龄天花板”

29、论喝酒,我只服孔老师

30、养生漫谈

31、子曰:坏人走了狗屎运

32、如何长命百岁? 孔老师说的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211083.html

上一篇:如何缓解考研焦虑?
下一篇:得人如渔
收藏 IP: 117.59.84.*| 热度|

15 刘良桂 张忆文 王安良 王从彦 杨正瓴 韩玉芬 刘钢 钟定胜 陈志飞 李学宽 钟炳 李东风 朱晓刚 刘光银 童调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2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