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入籍的三位外国老专家

已有 6149 次阅读 2009-9-16 09:50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按:响应发发那边关于外国人入中国籍的讨论,转发一篇报道。有意思的是,他们几位入籍后,仍旧享受“外国专家”的待遇,继续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对他们进行照顾。看来,我国人太重视血统。由于他们是大鼻子,已经入了籍,仍视同外国人。钱永健明明是美国国籍,可是我国某些新闻记者提问时,就把他看成是中国人。

转载:三名政协委员庆90寿辰 外国人参加革命入中国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01:34 京华时报
 
三名政协委员庆90寿辰外国人参加革命入中国籍
 
在寿宴上,三位“特殊委员”喜笑颜开。

  两会寿宴

  时间:2005年3月8日

  地点:京丰宾馆

  寿星:伊斯雷尔·爱波斯坦、沙博理、陈必弟

  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组有三位“特殊委员”,他们是伊斯雷尔·爱波斯坦、沙博理和陈必弟。他们原来都是外国人,都于1915年出生,都在参加中国革命事业中加入了中国国籍。昨天,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组的其他委员们为三位老人庆祝90寿诞。

  
提前散会准备祝寿宴

  昨天下午4时,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组提前30分钟结束了小组讨论,回房换上喜庆的衣服,赶到布置得喜气洋洋的宾馆餐厅。他们将在这里为爱波斯坦、沙博理和陈必弟庆祝90大寿。

  下午4时30分,三位寿星准时来到宴会现场,女寿星陈必弟老人特意穿了一件红毛衣。为了表达对三位老人的亲近和敬爱,大家按照中国的传统把他们称为爱波老、沙博老和陈必老。

  
赵忠祥致生日贺词

  宴会开始后,一身盛装的杨澜和李瑞英向三位寿星献上祝福的鲜花,赵忠祥宣读了生日贺词,并把写满新闻出版组委员祝辞的纪念册送给三位老人。

  在宴会上,各位委员各显才艺,为二老献歌献诗。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委员王霞和郁钧剑为寿星们献上《生日歌》。和着优美的旋律,陈必老摇着头轻声哼唱。新闻出版组的邵华泽、沈鹏、苏士澍三位委员分别写了书法作品送给三位老人。其中沈鹏送给沙博老“博学明理”4个字,头尾两字正是老人的名字。沙博老非常高兴,连连抱拳作揖,并用中文幽默地说:“我去世的中国爱人曾说,我叫沙博理非常不恰当,因为我非常不讲道理,所以我慢慢就改了。”引得现场笑声一片。

  
寿星自称还要学雷锋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三位老人发表了生日感言,陈必老用英语说:“刚才有人祝愿我们要活到99岁,那才是高寿了。”幽默的沙博老用流利而纯正的中文讲道,“今天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同志们和朋友们,对我来说是太夸奖了,我离雷锋精神差得太远了,再活两年试试看,也许还可以改进,谢谢。”现场又是笑声四起。爱波老也用英文表示他希望可以活得更久,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新闻出版组为三位寿星准备的蛋糕极具中国特色,中间是一个极大的寿桃,点了9根蜡烛,意喻三位老人90高寿。每位老人都亲自切了一下,兴奋的陈必老趁别人切蛋糕的空,自己拿出相机拍了起来,轮到她切时,陈必老还特别站起身来以示郑重。三位老人品尝着生日蛋糕,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

  
三老小传

  伊斯雷尔·爱波斯坦

  结识斯诺献身中国革命

  伊斯雷尔·爱波斯坦于1915年出生在波兰,两岁时移居中国,1933年结识斯诺后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籍。1983年起历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曾参与《毛选》和《邓选》英译本的定稿工作。

  
沙博理

  周总理特批加入中国籍

  沙博理于1915年出生在美国纽约,二战后到上海。1948年与在革命斗争中结识的中国同志凤子结为夫妇。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加入中国国籍。先后翻译了《新儿女英雄传》、《家》和《春蚕》等多部小说。

  
陈必弟

  捐出全部积蓄抗美援朝

  陈必弟于1915年出生在加拿大,1940年随其夫、中国医生张纪正来到天津,一直从事外文图书出版工作,抗美援朝期间,她把全部积蓄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加入中国籍。作者: 刘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55888.html

上一篇:引用认同—— 一个值得注意的概念
下一篇:转载:首次用现代方法阐明中药复方治疗机理
收藏 IP: .*| 热度|

11 吕海涛 陈儒军 王号 吴飞鹏 杨秀海 刘凡丰 王立 马光文 刘晓瑭 gzyang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