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cq45 心静似水,容纳百川;雨水交融,普天同乐

博文

《哈医大记忆》中的我(探索潜行,无悔人生)(5) 精选

已有 812 次阅读 2025-1-10 17:34 |个人分类:基金申请|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哈医大图标.JPG

哈尔滨医科大学为打造“哈医大记忆”的品牌文化,传唱“博学载医”的内涵特以拍摄纪录片的形式记录基础学院老科学家的青春奋斗史、人生经历、感悟及对年青学子的寄语,以便为哈医大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影音资料。本人有幸入选,并于2024年1月最终杀青,完成了录制。

录制首尾.jpg

哈医大记忆(徐长庆).mp4

       按照主持人金东英老师的采访提纲,对12个问题逐一作答,以期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留下一段终生难忘的回忆。

1.徐老师您好!您是哈医大十六期毕业生。除了大学,您的小学和初中也是在哈医大附小和附中读的。可以说,您在哈医大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可以跟我们谈谈你在哈医大的成长经历吗?(本人的回答见: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466856.html

2.大学毕业,您们那届学生分配的时候,哈、齐、牡、佳四个大城市一个都没留。您在基层工作了九年,后来是什么样机缘,让您有机会重回哈医大?(本人的回答见: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467104.html

   3.留校任教后,您觉得先前9年的基层临床经历,对后来教学工作有什么影响?(本人的回答见: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467356

   4.徐老师,您曾14次被评为哈医大优秀教师,您负责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也被评为哈医大的精品课程。在您众多的荣誉证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最耀眼的证书还有奖章,就是您2014年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这个奖项的含金量极高,非常难获得。您能跟我们说说,您获得的这个奖项吗?(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467857

《哈医大记忆》徐长庆教授访谈(4)

 医学史教研室  金东英                                        (2023.11)

    5.徐老师:除教学方面,您在科研方面的成果也是非常突出的,曾主持过7项国自然课题。在您那个年代,这个数字是相当多的。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您的第一个国自然课题是如何申报成功的?

  我大学毕业后在基层医院工作9年,只是会看病。刚到病生教研室工作,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基本没做科研,科研能力和水平较差,更别说申请课题了。不会写标书,也没人告诉你怎样写,只能偷艺。

   当时提高科研能力,出国研修是一条捷径。为了寻求突破我参加了出国留学外语考试,名列前茅,1989年获WHO(世界卫生组织)资助,赴全苏心脏病中心学习当时先进的膜片钳技术。导师是列.瓦.罗森施特拉赫院士。

俄罗斯心脏病研究中心.JPG

XU-5_副本.jpg

  回国后,学校没有开展膜片钳实验的设备。王孝铭教授帮我申请到北大国家生物膜重点实验室(室主任是国内著名离子通道专家刘泰槰教授)研究经费,开展了科学研究,并收获颇丰。

捕获.JPG

  利用我在北大生物膜实验室采集的离子电流数据,我完成了2篇核心期刊论文:

 1.徐长庆,王孝铭. 丹参酮Ⅱ-A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7;13(1): 43-47

    2.徐长庆,娄延平, 杨宝峰,李玉荣. 丹参酮II-A抑制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缩短动作电位时程效应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8; 14(5):428-31

       这些论文,为国自然项目的申报打下了基础。

    我曾连续4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未果,但没有灰心,锲而不舍,继续申报。第五次申报的国自然项目《氧自由基对单个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和离子电流的影响》(1996-1998),最终获得成功,掘到了本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第一桶金。

DSC05642_副本.jpg

精选博文.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468255.html

上一篇:蝴蝶兰
收藏 IP: 117.126.25.*| 热度|

8 宁利中 许培扬 刘进平 王涛 杨正瓴 高宏 崔锦华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