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 is hopeles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ntrolhopeless I just wonder how things are put together and then what happens

博文

无产阶级科研的必由之路

已有 3802 次阅读 2015-11-16 20:45 |个人分类:历史在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good, 文化革命

刚刚读到杜占池先生的回忆录“文革”亲历记(8),提到了文革时期发表在人民日报1975-12-04-2的一篇“无产阶级”的科研观,作者是李科,大概和“梁效”一个意思。我注意到这个背景和武际可老师在其博文:漫谈知识与“反智”相关,在哪里武老师抱怨过学科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矛盾,我批判过。

下面全文转载。注意下面的红字,科研工作也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和我最近痛苦思考以后,所得结论惊人一致。有用的“自适应控制”理论的发展的确遵循这条途径。

科研的必由之路

作者:李科 人民日报1975-12-04-2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战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科研人员深入农村、工厂,开门办科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的迅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科学研究是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的。生产实践直接地、不断地给科研人员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课题和研究任务。恩格斯说得好:“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显然,生产实践是科学研究的源泉。如果科学研究和实践断绝了关系,那还有什么科学呢?科研工作只有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到实践中去取得真知,坚持理论与实践、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科研成果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提高和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劳动人民是科学技术的主人和创造者。他们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与自然界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科学研究要总结群众的生产实践经验,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科研工作也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科研人员应当到生产实践中去,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同工农群众一起搞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接受工农群众的再教育。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科研人员的立足点来个转移,改造世界观,提高思想觉悟,成为工农兵所欢迎的知识分子,而且在科学研究上,还可以从工农群众中吸取政治营养,吸收群众智慧,丰富新的知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科研人员批判了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开门办科研,同工农相结合,大搞群众性的科研活动,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上海激光技术试验站,实行厂站结合,开门办科研,给科研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有些不好解决的科研项目,科研人员一经与工人相结合,很快就解决了。开门办科研,短短的三、四年,就取得了三十多项研究成果。开门办科研,不但大大加快了激光技术的发展,而且为激光技术的研究开阔了新的前景。自升塔式起重机的诞生,也是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实行“三结合”,开门办科研,大搞群众运动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些事例生动地说明,科研人员只要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使科研工作紧密地结合生产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完全可以做到思想、科研双丰收。

坚持开门办科研,是无产阶级搞好科研的必由之路。

“开门”与“关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反映了科研工作走什么道路的问题。这是一个原则问题。科学事业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搞好科研工作,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反修防修有着重大意义。科研工作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坚持开门办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我们必须批判刘少奇、林彪所推行的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工农群众,脱离生产实践的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科研路线。我们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努力开展科学研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9170-935796.html

上一篇:科学与技术之认识(一)
下一篇:Application 是应用吗?
收藏 IP: 219.142.245.*| 热度|

7 陈安 李竞 陈南晖 徐晓 王春艳 宁磊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