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知青点寻访记 精选

已有 5404 次阅读 2013-2-16 08:3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知青点

知青点寻访记

武夷山

 

大年初四,我们当年在南京六合县(现六合区)新集公社(现新集乡)接待大队知青点插队的四个伙伴相约回知青点去看看。四人中,两人是77级大学生,离开那里已经35年!另外两位是后来招工回城的,距现在也三十多年了。

为什么叫“寻访”呢?因为变化太大了,不寻就找不到了。我们一次问路,回答我们的一位小伙子听口音是四川人,我的伙伴在谢谢他之后加了一句:“你看,我们南京人反而要向四川人问路。”

另一次向路边开超市的一位先生问路,没想到他就是从接待大队闯出来的,他还记得当年我们知青点的某些知青(不是我们四人)。他本来学瓦工的,后来自己搞建筑工程队,挣了不少钱,路边这栋小楼就是他自己建起来的。现在,他留一间门面房开超市,其他都租出去了,有人租他的房开网吧,有的租他的房开小服装厂。其实他靠租金就足够过日子,开一间超市是为了“消磨时间”(他的原话)。

未考上大学的两位伙伴都很有出息,后来分别办了驾校或自己的机加工公司。他们一致认为,现在的劳动合同法是“恶法”,搞得他们利润空间趋近于零,宁愿将钱存在银行也不愿办企业了。他俩不是第一次返回知青点,但现在他们也找不到我们当年住的那所两层楼的房子了。原先,我们那栋二层小楼是当地唯一的“居民楼”(粮站的粮仓,从高度上说也算楼),就在路边上,很显眼。现在,更多的楼把我们知青点的楼包围了,从马路上根本看不见我们的楼。幸好,一位伙伴当年所在生产队的一位农民现在做修自行车的营生,他看见我这位伙伴后居然能认出来,就领着我们来到当年的楼前。这栋楼早就卖出去了,成为真正的居民楼,外立面还贴了瓷砖。我们住的时候,怎么可能贴瓷砖呢?有楼住就很奢侈了。我们知青点的食堂,早就被拆了。我们男生夏天洗澡的那个池塘也被填平了,其上盖起了新楼。

我们四人分别来自3个生产队。我们接着去三个生产队(现在的自然村)去转了转,走访一些熟人,包括:1. 当年大队党支书的两位儿子(支书已去世了)。两人酷似其父亲。2. 当年的大队长、支部副书记。建造我们知青点食堂时,没有任何起重机械,水泥房梁是用人力(即知青点的男生)安装上去的,他是“安装工程”总指挥。一边指挥,他还一边观察哪些知青干活自觉卖力,哪些偷奸耍滑。到了建食堂的后期,他只留下两位男生接着做小工(和水泥、运砖头等等),留下的就是我们这四位伙伴中后来考上大学的两位。做小工比干农活挣的多,是令人羡慕的。但我们并没有向领导行贿,这位大队长的选拔标准就是“干活自觉的”。3. 当年的大队会计。我们考上大学,需要他开证明,盖公章,我们才能办后面的手续。那时,为开这个证明还发生过一些不愉快,不说了。印象中,他是大高个,但现在老了,缩得厉害,一点都不高。4. 当年公社团委书记。他至今保留着我们知青点所有知青(160多人)的花名册,我们都是他的兵啊。前述老支书的儿子和大队长都是同村的(郭西村),大队会计和公社团委书记都是我所插队的张门生产队(现张门村)的。以上两个村是相对富裕一些的,所以产生的大队干部、公社干部也较多。5. 我那位上了大学的伙伴当年插队的那个村的生产队长。这是个较穷的村,我的伙伴当年干一天活所挣的工分,年终分红时只值一毛几分钱。可以看出,迄今这个村仍没有前两个村富。还去了其他一些人家,不一一说了。

寻访当年洒下了青春汗水的地方,是很自然的感情。而乡亲们却多次对我们说:“难为你们还有心回来看看!”

上图是我们居住的小楼。男生住楼下,女生住楼上。一个房间住4、5人。地上横放数根水泥椽子,上面加上稻草垫子,再铺上床单,就是我们的“床”。

上图是张门村某户人家。当年再富裕的人家也没有楼房。

相关阅读:

武夷山,从知青到大学生(口述史访谈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1355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62154.html

上一篇:与陈筝博友的简短讨论
下一篇:个人藏书清点(34)
收藏 IP: 219.142.243.*| 热度|

46 许培扬 陈小润 郭向云 唐常杰 刘玉仙 郑融 吴云鹏 章成志 赵美娣 王春艳 冯大诚 肖重发 陆俊茜 王桂颖 余昕 潘寄青 庄世宇 傅蕴德 乔中东 滕立 曹聪 钟炳 李伟钢 徐大彬 王进 梁进 俞立平 孟津 韦玉程 虞左俊 王铮 陈筝 鲍博 罗帆 王芳 陈国文 李学宽 陈湘明 赵凤光 张奎勇 魏瑞斌 wgq3867 anran123 ddsers yunmu redastr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