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陈筝博友的简短讨论
武夷山
(按:今天与陈筝博主(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2764)讨论了几个问题,也许还有点意义,故将三个问答集中为一篇博文。)
陈:“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科学研究者遵守的共同原则大体如下。。。”
科学精神比科学结果本身 对社会的意义更为重要
“20世纪主要成就几乎都出现在头60年”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武老师是怎么理解的?
博主回复(2013-2-15 11:29):我猜测,这是时间维上的聚集现象。空间上的聚集现象,已经成为常识。“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中国古人已经懂得时间维的聚集。孔子、苏格拉底等先哲几乎生活在同期,绝非偶然。20世纪前期恰好也是“科学家兴”的时代。
陈:武老师这个说法 和以前我看见的有个欧洲研究技术知识发展史的学者的发现 有相似的地方 他认为 技术知识有两个阶段
一个是基础科学在广泛的纵向发展 一个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交叉 出现技术突飞猛进
那武老师对于 时间维积累 下一次技术突飞猛进会在什么时候 有没有自己的看法 ?
博主回复(2013-2-15 11:56):没有具体的时间预测,我只想说,若教育系统不将全面“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还包括科技)的理念灌输给众人并被大家接受,则科技总体发展无望,更别谈突飞猛进了。随便举两个例子。在医学上,遇到新病就研究新药,成本必然飙升到全球不可接受的地步,只有类似中药这样用原有药材的重新搭配(开新方)对付新病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在高能物理学上,最大的加速器是以地球赤道为加速器的回旋路径,对撞能量还不够怎么办?可见目前高能物理学的实验思路有问题,不可持续。我当丁肇中先生面提了这个问题,他认可我的观点。
陈筝 2013-2-15 11:19
博主:我对“概念使用和理论论述在逻辑上必须是正确的,不可自相矛盾”这一条有异议。不能过分强调逻辑,因为重大创新经常离不开直觉,而直觉很可能与逻辑有矛盾。
非常同意 我觉得最好的例子就是研究转座子的诺贝尔奖获得者Barbara McClintock的故事
她就是个直觉思维的典型
我们科学史的课 对比了 她的传记 和 DNA双螺旋发现者之一
James Watson的自传 来比较 实证主义(假说〉实验验证〉修改假说〉再验证) 这种科学的传统模式 和 直觉思考的区别
McClintock的发现可是被科学界漠视了十年左右
博主回复(2013-2-15 11:26):被漠视的原因之一,也许是传统科学界被男性思维方式统治着,而她搞科研时也是典型的女性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互补才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