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倬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摘抄)
武夷山
1988年在美工作期间阅读了许倬云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7年5月初版),我在《中国的思想形态注重延续----许倬云著作摘抄》一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60594.html)中,已经摘抄了该书一部分,现继续摘抄其他内容。
P5 从比较里寻找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地方回溯它演变的经过……我可以说跟大陆上史学界同仁的方法是相反的。
P7 人类大多数的经验里面都是以生理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这是亲缘性的,或血缘性的团体。另一方面人跟人的结合情况,是地缘性的结合。
团体大到要用符号来联系时,就表示生活的需求已不是依靠直接接触的了,而这种更大的需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它出现在我们破坏生态的时候。
P16 中国的移民形态是填空隙,而不是长程移民。
P25 整个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显示,中国最主要的生产者就是“编户齐民”。
P28 在精耕细作的农业制下,不能容许集体耕作的粗放制,所以一定要给予耕种者一些耕种意愿。……佃耕是小自耕农以外最常见的劳力使用形态。
P33 中国的大地主富不过三代,不仅是众子分家的后果,也因为常有灭门之祸。
P34 我不赞同水利理论,因为历史上很多专制政权都是在水利系统发生以前就出现了,其次水利系统本身在绝大多数地方都不是规模很大的,大规模的并不是为了农耕,而是运输。
P39 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文官制度是国家与社会斗争中的制衡角色。
P60 以中国的观点来看出家是不孝的,所以有目莲救母的事迹。
P62 佛经中的“孝”字,有些是在原典中“敬重长者”的“敬”字译文。
P65 小周为什么能克商?因为周人道德凌驾商人之上。
天命靡常,唯德是亲。
P69 西方文化本身也正面临僵化的趋势。我们今日的文化改变,实际上遭逢了双重僵化的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