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与制度(外二则)
读书笔记20080805
武夷山
《世界未来学会会讯》(World Future Society Bulletin)1978年第12卷第6期上某人的文章说(记不清作者是谁了):
“卢梭说,人要自由,就得挣脱社会的锁链。他没认识到,获得自由不在于摆脱锁链,而在于牵着锁链另一端的是谁。真正的自由人是最严格的义务的奴仆,这义务便是他自身和他的原则。要想保住今天的自由,就得重新发现自律(Self-discipline)的价值。”
我的理解:如果不是别人拴着自己,而是自己约束自己,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与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有异曲同工之妙。“不逾矩”是自律,然后获得了“从心所欲”的自由。
美国著名媒体批评者、社会学家、学者和作家Herbert I. Schiller(1919-2000)1973年在《心智管理者》(The Mind Managers)一书中说:
“人性被看成是什么样的,最终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方式,并不是因为人类不得不那样行事,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被期望着那样行事。”
他的意思是,如果认为人性恶,这一看法会影响人的行为,不是因为人必然做坏事,而是因为“人性恶”的判断好像就期望人们去做坏事。反之亦然。
有人觉得,人性善还是人性恶,最终可以通过科学研究给出确定的答案。Schiller的潜台词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的。
到目前为止,西方社会的基本制度是基于“人性恶”而设计的,于是才有了三权分立的做法,才有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看法,而中国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毛泽东的“兴无灭资”、“斗私批修”以及历朝历代的相关制度设计都是基于“人性善”的。在目前这个历史关节点上,我们的制度不能说是很成功,不知今后是否会发生逆转。
出生于加拿大的戏剧批评家、小说家、剧作家、散文作家和政治家(曾担任英国保守党国会议员多年)Beverley Baxter(1891-1964)勋爵在《我的充实而幸福的一生》一文中说:
多年前一位智者对我说:“成功是欺骗性(Spurious)的说法,但是,缺乏成功的人生是可笑(Ridiculous)的人生。”这些话点亮了我心中的蜡烛,但它仅是一支蜡烛而已,从未成为火炬。
众所周知,理智的人改变不了历史进程,不理智的人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或是掀起风暴。
博主:他为什么没有把蜡烛变成火炬呢?我猜想,他选择要做一个理智的人,尽管他认识到,为了获得巨大的成功(改变历史),就不能那么理智。用现在的话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与成功。
从另一个角度说:成功是选择的结果(首先要选择去做偏执狂,但并不是每个偏执狂都会成功,这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但是,洞察了一切后不作这样的选择,其本身也是一种成功――能抵抗得住成功的诱惑谈何容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