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按:高一期间的1974年11月,我们背着背包,徒步行军250华里,到江苏省盱眙县马坝公社九里荒知青农场去学农,那里有我们的一批在文革前弃考务农的校友学长,包括优秀知青代表方玉。从九里荒返回后,我写了以下作文。
九里荒人颂(高一作文)
武夷山
昔日九里荒,茅草白茫茫,
“兔子不拉屎”,举目皆荒凉。
今日九里荒,五谷齐生长,
铁牛高声唱:“荒地变了样。”
荒地谁开垦?马坝新农民。
铁手驱贫困,热汗迎新春。
路上来何人?一队红卫兵。
为学新农民,不远百里行。
每天大清早,旷野响哨音,
时衡下命令,新农出早工。(今注:时衡是一位知青的名字。)
同学本无事,袖手脸上羞,
加入一起干,热气驱寒流。
时衡大笆斗,能装七十九(今注:约能装80斤稻谷的大笆斗。)
不用人帮忙,独自上肩头。
同学眼瞪圆,伸舌表惊叹,
都想来体验,“让我试试看!”
十月二十日,风和又日暖,
方玉和我们,席地来交谈。(今注:方玉是1964年弃考务农的知青之一,南师附 中校友。)
常见方玉面,外表很平凡,
淳朴踏实样,思想不简单。
省里通知下,让她上清华,
方玉不愿走,名额让人家。
有人不理解,背地叫“傻瓜”。
同学发疑问,方玉从容答:
“农村是大学,我还没毕业,
接受再教育,终生不能歇。
十年共战斗,革命友谊厚,
荒地未翻身,不愿离战友。
领导树典型,树仨走两人,
若是要树我,坚决来扎根!”
短短几句话,无限革命情,
传统旧观念,砸得碎纷纷。
方玉兴致勃,话题渐渐多,
农村旧习惯,新农带头破。
扁担放地上,妇女不许坐;
这话不能提,那话不能说。
方玉偏要反,专捅马蜂窝,
陈年烂芝麻,谁管那许多!
新农最爱社,以身来作则;
新农最无私,敢说又敢做。
猪鸡吃庄稼,赶快抓回窝,
你要不听劝,我这用叉戳!
方玉在牛庄,老少齐夸奖,
治虫顶烈日,涔涔汗水淌。
方玉在西王,会计来担当,
克己以奉公,品格多高尚。
听了方玉话,脑海波浪翻,
反复细思考,伟大与平凡。
早在学校时,见过汪惟恭(今注:九里荒农场的知青)。
说话很有味,留在印象中。
来到九里荒,天天见老汪,
何时能座谈?天天在盼望。
我有一问题,早在心里边,
问问汪惟恭:“为何你抽烟?”
“那时分两派,新农敢造反,
派性掌权时,我们遭了难。
挂牌挨批斗,游街抹黑脸,
我们想不通,苦恼而抽烟。”
听了他的话,心里想开啦,
苦累倒没啥,挨斗太可怕。
农村真复杂,人心估不透,
过去不了解,现知须善斗。
老汪个子高,气力真不小,
一担二百二,走路眉不跳。
刚刚下乡时,一天七分钱,
吃喝都困难,更迎新考验。
新农来带队,进军芦柴滩,
奋战半个月,衣服全撕烂。
回到队里后,大病不少天,
病体渐复原,就成钢铁汉。
听了这件事,非常受启发,
艰苦是熔炉,分清钢和渣。
每顿到食堂,饭菜香喷喷,
嘴里尝新味,想想种菜人。
提起邵小林,我校毕业生,
下乡六年整,整日不吭声。
打扮很朴素,不像南京人,
辛劳日复日,作畦又浇粪。
大尉和小满,也是一样人,
种菜为革命,不为挣工分。
再看王善耕,他是鸡司令。
经常作诗文,乐在吃苦中。
英雄九里荒,造就英雄人,
英雄创大业,荒地获新生 。
新农千千万,颂歌唱不尽,
投笔下千言,表表一片心。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六日改就
博主今记:这是我中学时期的作文中,投注感情最多的一篇。若是找不到含有这篇作文的作文本,将是我终生遗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