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时会听说一场大火中有人未及逃生,受伤殒命,于是,网上有各种逃生秘笈甚至宝典流传,按理说:“三十六计走为上”,明知道打不赢,跑,总该会吧?可为什么就是有人跑不出来呢?
假如平房里发生火灾,逃不出来的情形极少,可一旦身处结构复杂的建筑内,尤其是可燃物密集的高层或地下,逃跑就变得相对困难,逃生其实也是一个概率问题,距离远,通道有限,可燃物密集,火灾信息滞后,都会让成功脱逃的概率降低。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还属知晓火情的时间,获知火警信息越晚,烟雾及火焰充斥通道,能见度低,方向难辨,这一切都会让逃生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常见可燃物的燃烧速度已今非昔比,因此给人们“预留”的反应时间也越来越短,知道得越晚,越被动。
在一个火灾荷载恒定的建筑空间内,由于存在立体纵深,一旦出现意外,信息传递的速度并不确定,因为此过程会受到许多现场因素的干扰和制约,包括当事人行为的不确定性,要想提高逃生的可能性,最有效的办法是同时迟滞火势的蔓延速度,抑制火势以尽力减少热量及发烟量,为逃生创造条件,为疏散逃生争取到更多时间。
为此,要想使逃生变得相对更容易,永远离不开第一时间灭火行动的迅速展开,无论是自动还是人工灭火方式,也就是确保灭火剂及时施放。抛开灭火,单独就逃生而谈逃生技能,并不会使局面有明显改观:跑得掉,不需要背秘笈也能跑;跑不掉的情形,秘笈再多也没用。按理说:能够撰写逃生宝典的人本领应该不差,可是如果把编者放到以往诸多事故案例中去,结局又能好多少,这还真不好下结论。
唯有确保每一次现场灭火行为的同步实施,才可能使逃生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更多地掌握在当事人手中,从而赢得更大的成功逃生概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