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战场上,如果中途能杀出己方的几支“伏兵”,这仗就会变得非常好打,一来可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动摇对方军心;二来由于地理位置占据优势,力量对比又发生变化,胜利便如探囊取物一般。
在火场中,在人工灭火的过程中,如果也能有这样的伏兵半路“杀出”,即使对方并不存在士气和军心等心理变化,但是通过对火势蔓延的“堵截”与“分割”,遏制火灾的进攻“势头”,却必定能提升快速灭火的成功概率。
这里所谓的“伏兵”便是自动灭火方式,与人工灭火方式略有不同,它不会“惧怕”火势,因此可以稳定地“发力”,只是效果未必有人工那样“精准”;反过来看,人工灭火尽管其操作流程基本受控,然血肉之躯总是有所顾忌,不能深入火场,从而影响灭火效能的持续稳定发挥。
如果事先“埋伏”在建筑中的简易自动灭火系统能够可靠施以“助力”,在火势的“行进”途中层层拦截,那么,即便不能“全歼”火势,也必定能为人工灭火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降低风险难度并减轻工作强度,最终减少损失。
时至今日,灭火很难指望光靠人工去完成,无论是火灾初起阶段或发展阶段,多少需要一些额外的“助力”;单纯依赖自动方式也很难如愿,毕竟现有自动灭火系统的事前布局存有太多的“盲区”与“漏洞”,无法面面俱到。
只有将自动和人工这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贯穿于消防技术体系的方方面面,才能明显见到成效且一劳永逸;如果各自为战,仅仅倚仗某一方的力量,灭火依然会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的作业,一旦其过程不确定,结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甚至还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过去单纯以一种角度或灭火方式试图去处理火灾问题,也许都是片面的,单方面无论怎样改善,都难以适应新时期的灭火速度要求,以致无功而返,必须借助同一种概念及原理让两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二为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