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灾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与各种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谈论所有与火灾有关的话题之前,都有必要深入了解火灾潜在发生地的现实经济状况。
首先以自建房为例,从火灾风险的角度来进行审视,大部分自建房的状况如出一辙:一楼当街的门面房因为经营需要占据了大部分,旁边留出一个巷道供楼上住户进入到中庭,电瓶车随处可见停放充电,天井上方各式各样的搭建,每家一个液化气罐用于做饭,电气线路纵横交错,各类老旧电器任意使用,唯一的楼梯通往楼上,四处摆满了大量杂物,部分内部结构宛如迷宫,有若干租户在此居住,最远端的房间疏散距离有三五十米,除了来时的路,几乎再无第二条出路。
虽然对自建房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最简单的梳理,然而接下来整改的难度却堪比登天,单纯依靠消防设施的增加与改善也许无济于事,因为先天环境条件已经决定了一切,可燃物密集分布,潜在点火源较多,一旦起火,很难采取及时有效的灭火及疏散措施。这就好比一个身体本就羸弱之人,光是靠着吃药就想不得病或不得大病,这样的想法明显不靠谱。
类似这样的自建房相信还有很多,数不胜数,均可以算作是抵御火灾风险能力最弱的一类建筑,但即便条件如此糟糕,回顾以往,自建房火灾的概率及损失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离谱,依然有大量人员常年栖身于此,那么,不得不引出一个疑问:整体环境相比更优的其它场所,是否有必要再将火灾风险进一步渲染?
再换个角度看,社会每年都有大量的消防投入,很难说会有较大比例的投入能够进入到自建房这一块,于是可以理解为,更大比例的投入实则进入到了火灾风险相较而言并不算高的那些建筑,于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部分的投入产出比则会变得更低。
经济状况决定了很多东西,也包括针对火灾的抗风险能力,不得不说,社会消防整体投入可能出现了一定偏差,甚至存在严重的失衡,事实上并不太需要的存了一堆的“药”且逐年从多个方面予以强化,而真正可能临时需要的既买不起也用不起(好在火灾并不算频繁),多年来尽管花费的力气很多,办法也想了不少,但火灾治理的整体效果却算不上明显,也许据此可以做出一些解释,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无法改变的社会经济现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