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政治课:取消?改造?维持?
冯兆东
2015-05-28
张五常说:中国大学的思想政治课应被取消
记不起是谁说过:读书不是要相信(即迷信),而是要考虑与衡量(即思辨)。这至理名言是我作研究生时得到的警句,后来知道所有我敬重的学者都遵守。我曾经写过,当同学问阿尔钦老师某名家的某大作时,他会笑着反问:你相信该作说的吗?后来到了芝加哥大学,没有一个称得上是学者的不遵守上述的格言。施蒂格勒几番向我表达他对十九世纪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欣赏,说李前辈在辩论时从来不把自己的观点加上任何分量,只要真理能找到,是谁找到的李氏不管。
…………(省略)
今天,内地的思想政治课可以教可以不教,要教应属选修,不属必修。听说好些大学的政治课见学生少上课,老师以讲时事、「打松分」招徕。若如是,撤销算了。但中国的艺术文化课程一定要用心整理,不断改进,我支持以必修科的名堂推出。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国有那样的文化厚度,牵涉到的学问既湛深也有趣,应该隆重地处理吧。要有一科是综合性的,教一年,必修。所有科目,不管是选修还是必修,老师教考虑与衡量(即思辨),不教相信(即迷信)。
王小平说:教学形式不应拘泥于教条的宣讲
政治思想教育是中国特色,完全取消不合实际,但也要适合人才培养的需要。有的人对经济学理论感兴趣,有的对哲学思想感兴趣,有的则对政治学感兴趣,实际上可以将思想教育分解为多个方向的选修课,丰富非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增强现代发展的内容和探讨的视角。教学的形式也不应拘泥于理论的教条的宣讲,这样的改革和尝试势在必行!
冯兆东说: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性
一、 问题
我问到的学生说:他们从高中,到大学,到硕士,然后到博士阶段,都要学习马列毛邓的。
我问他们:你们的学习内容是渐进的吗?
他们回答:重复的很多。
我问他们:对你思考和观察世界以及科学研究有帮助吗?
他们回答:不知道,也没想过。
我问他们:你们觉得老师讲得有道理吗?
他们回答:想都没想过“他们讲得是否有道理”这样的问题。
我问他们:上完那么多的政治课后,你的政治理想更清晰和坚定吗?
他们回答:没想过这样的问题。
二、建议
(1)压缩“重复”的内容并增加层次感;
(2)强调逻辑辩论,杜绝“圣言量”和信条灌输;
(3)还应该加入对马克思主义有补充的最新的---也是更符合“后马克思时代”的---内容(如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等等,等等);
(4)有效地强化政治课教师的逻辑思辩能力和科学思考能力,有力地弱化他们的“灌输意识”和“灌输不会错”的意识;
(5)还应该教授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西方政治经济学”;
(6)开设“近代世界思想史”、“近代世界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史”等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现代世界和当代中国。
摘自《中国学界难以逾越的“三座大山”》
冯兆东(2014-8-30)
周光召说:“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能真正造就人才”。为什么平等就那么重要呢?因为平等可以让所有的人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启动他的大脑;也因为平等可以让所有的人去自由地和“昂首挺胸”地表达他的想法;更因为平等可以让所有的人有机会去大胆尝试着实现他的想法。要做到上述三条,必须首先做到:自觉、自尊、自信。自觉:管好自己和主动做事;自尊:个性独立和不依附权势;自信:相信自己和不循规蹈矩。
摘自《传统文化:历史危机与现实危险》
袁伟时(2014-10-30)
1.儒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以灌输信条为特征(即“圣言量”),对异端缺乏宽容大度。它与权力结合后,更不准他人议论,“非圣无法”,罪不容诛!没有外来的冲击,堵塞了自我更新的道路。
2. 儒学自我定位主要是教化子民的工具,匡扶圣主的拐杖,汉以后就极少激烈的辩驳了。后果是形式逻辑不发达;怀疑和自由精神不足。
3. 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把数学、逻辑、法律等学科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熟读儒家经典成为主要上升渠道,导致知识阶层视野狭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结语
(1)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是科学,都必须讲究逻辑。否则,它们与中国封建时代的“圣言量”无异。切记,“圣言量”害得中国好苦:被西方列强欺负了近两百年啦。
(2)需要随时评估“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如果做了很多,而收效不大的话,那应该算是一个天大的笑话。那么多人忙碌于“收效不大”的重要之事,有点“做给别人看”的意思吧? 那又是做给谁看的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