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还是分层次的好
冯兆东(2022-03-21)
杨卫(基金委前主任)做浙江大学校长时,曾聘用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志文为浙江大学的特聘教授。李志文曾发表的几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之所以引起我的共鸣,那是由于我的经历与李志文的归纳一样一样的。我在美国的一流大学(如哥伦比亚大学)、二流大学(如犹它大学)、三流大学(如我长期执教过的新泽西一所州立大学)有过充分的经历。
李志文说,一所学校的教师在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研究习惯时,学校从管理上要求教师发表论文,并且是在国际同行认同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驱动力(注:即学术氛围的形成)。因此三流大学要提升,就得要求师生多发表论文。二流大学要求教师发表的论文,是在该领域里最好的杂志上。二流大学里的不少优秀者也挤进了国际一流学者的行列。在一流大学里,比拼文章的篇数,是粗俗的行为。在那种学校,著作等身、大气磅礴是理所当然,有什么好吹的?在一流大学,学者梦寐以求的是:这辈子能有一、两篇传世之作。一流大学不要求教师发表很多文章,只是给更宽松的环境做研究,由教师在好奇心驱动下自由发展,它们的教授都是该学科同年龄段里最优秀的。
李志文描述道:美国的三流大学(如:绝大部分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ies)一般也是外行官员管内行学术专家的。这些外行官员都要找一些“客观标准”来做管理依据,自然就数字挂帅了。天下英才有限,到了这些学校,能分到的人才,就微不足道了,数字管理,简单明了,成本低廉。
李志文将美国的绝大部分“公立研究型大学”归为二流大学。李志文说:从表面上看,一流大学与二流大学的运作和期望是差不多的。但是“程度差异”却是显而易见的。一流大学期望:它们的教授(特别是full professors和associate professors)都是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英雄好汉”。但二流大学的教授成为国际学术舞台上“英雄好汉”的比例远远低于一流大学。
李志文的描绘虽显“傲慢”和“调侃”,但确实反映了美国一流大学的运行实况。李志文说,在一流大学里,教授们几乎人人有个讲座头衔(endowed chair),这些老爷们都是千辛万苦从对手那里挖过来的。这些大学的助理教授们老早就有对手在挖墙角。校长的任务不是『管』这些人,而是哄着他们,赔着笑脸,防着他们与别人谈恋爱。校长更重要的任务,是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知道各专业领域的动向,聘请到领导未来20年学术方向的大师。那出个假货怎么办?别担心,这些人好管极了。只要你的学校有足够多的大师,他们互相把对方管得贼紧。这些大师们的心态是:老子好不容易混到这个江湖名声,才能如此吃香喝辣,我们中间如果出了一个假货,别人对我们的本事产生怀疑,我的数十年修行,岂不被糟蹋了?
李志文说长聘制度:有效的市场机能一定要有优胜劣败的竞争淘汰机制。美国二流大学和一流大学,都有严格的淘汰机制,那就是长聘(tenure)制度。一流大学的长聘制度可以说是冷酷无情、惨不忍睹。长聘制度是用来保障教授的言论自由的,经过两百年的演变,成为美国学术最重要的『净化剂』。
李志文说学术领袖的引入:在二流大学和一流大学里,重要行政职位,尤其是校长,都是全世界公开遴选的。一流大学的学术科系,每隔十来年就会从外面挖进一个系主任。外来的新主管有独立性,他不欠人情,没有瓜葛。他也有客观性,他可以冷静的分析这个单位的历史留存问题,他的作为与决策不会马上引发关联性的猜忌。他有开创性,把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引入。
我(冯兆东)的结语:(1)大学还是应该分层次的,但层级间的分隔不应该是鸿沟,以便下一层次的优秀者有上升的机会。(2)一流大学里的教授们应该既是学术优秀分子又是学术自觉分子,不需要“过分的”行政管理的。(3)二流大学的管理可能是需要技巧的。(4)那些不需要做研究的大学(例如,末流的三流大学及四流大学),不要将发表作为晋升条件。但是,这里的教师们也需要通过参加培训和学术会议来及时地更新他们的知识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