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9年中我满了6周岁。全家住在太平村113栋35号,我在鞍钢第十幼儿园就读。幼儿园的生活非常简单,吃饭睡觉游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时间流逝几乎无关。这一年其实是我记忆中的空白期。有些童年记忆,与“文革”相关,但时间不很确定,就算发生在这一年吧!凑成三节,三生万物。
忠字舞
大人们要跳“忠字舞”。时间是在70年之前,因为我上学后这件事情几乎就黄了。跳舞的地点开始是在我们家门外的走廊。后来也在我们那栋楼的南山墙旁的空地上,我们住的楼是东西向。两处墙上画着毛主席像和闪着光的红太阳之类。走廊墙上的画像是邻居自己画的,忘记了我父亲是否参与。后来知道领袖像画不好可以成为现行反革命,很为他们后怕。
跳舞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大概是小孩子不需要,更主要其实是我不会跳舞。从小就觉得,蹦来蹦去看起来有些傻,当然这只是不会跳舞者的心理防护机制。大人们跳舞时我在旁边看过。舞姿总体上像后来的广播操。高举双手或横放胸前,弓步等。这样说,有些类似现在的广场舞,但似乎动作更简单也更生硬,或者也可以说更有力。
印象比较深的是跳舞的时候有歌曲伴唱。是收音机播放的,还是跳舞的人自己唱的,我记不清了。我对歌词比较敏感,现在还有印象。伴舞时有著名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相当不错的歌词,“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得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赋比兴都用上了。还有更直抒己怀的歌词,“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以及“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
观看忠字舞,可算是我最早的社区文娱和社交。观看而不参与,似乎也昭示了我对种种社会事件的态度。后来读到,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把人生理想分成“看戏”和“演戏”。前者快乐,后者有业绩。总体上,我还是更倾向于前者。因此在大学里教师,是个合适的职业。
最高指示和最新指示
最高指示和最新指示当年都是特指毛主席说的话。在我印象中(未必正确),最高指示通常印在报纸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更正式更权威,重要性或许相当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实际上贯彻的往往更好。最新指示则是随时发表或转达。记忆中有这样的句子
山在欢呼海在笑
最新指示发表了
太不高明,真不知道是不是我记错了。虽然当年的元旦社论我都有些印象,最高指示和最新指示完全没有了。也许是过于神圣,读时有些诚惶诚恐,就没有记住。
最高指示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关系。最新指示不然,也许半夜三更到,父母就要去单位“迎接”也就是听“传达”。印象中不只一次,因为最新指示,父母晚上九点以后,要去单位。
去单位干什么?就是听传达,可能还要发言表态。标准用语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母亲有次在家里吐槽她的同事发言,“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不早也不晚。”虽然我那时候还是孩子,也觉得“不早也不晚”属于画蛇添足。不过,从逻辑而非修辞上说,说“非常必要,不早也不晚。”似乎更全面,因为“非常及时”只是“不晚”而没有“不早”的意思。
标语和漫画
“文革”中,鞍山无疑也有武斗。除了听说的大白楼攻守(去年还是前年回忆写过父亲打算参加),还有当年没有听说过的战斗。不过,就我亲眼所见,倒是非常太平。如同所住地方的名字,太平村,尽管一度要改成革命村。“文革”的迹象,只是有些标语和漫画。
标语印象深的都是打倒什么人。因为被打倒着名字往往倒着写,而且还画了叉叉。除了打倒中央的走资派刘邓外,还有鞍山的走资派“王赵罗钟”。后来查一下,这几位是鞍山市委第一书记王鹤寿、第二书记赵敏、书记罗定枫和鞍钢党委政治部主任钟建平。他们还被带着高帽子批斗。太平村太偏远,我没有到过批斗现场。妻子记得小时候她父亲领着他去看过。要打倒辽宁省的什么人,我一点儿印象没有了。
比标语更生动的是漫画。漫画人物主要是最大的走资派及其夫人,“王赵罗钟”还不够格。记得漫画有大鼻子,还有女士的高跟鞋金首饰等。算是“文革”风景吧。
后来阅读“文革”的历史,感觉1969年其实已经是“文革”的胜利年,标志是“九大”的召开。后面似乎只是胜利的善后,包括但不限于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但当年那些大事,对一个小孩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直接影响。如果说那些年生活有什么启示,最大的就是普通人当下生活的鲁棒性。就算是发生了足以改变世界改变历史的大事,对个人的当下生活未必有多少影响,普通人还是不妨过好自己的日子。
过去已经写过34篇的链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