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liusd070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iusd07017

博文

数学是科学;科学更是逻辑,科学更是理论

已有 2230 次阅读 2024-9-1 08:37 |个人分类:微波吸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 科学包容不同观点

普遍认为数学不是科学,

理由是:

数学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

数学仅仅是逻辑,

科学被认为是实证科学,不是逻辑论证。

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

主流科学家认为只有实验研究才是科学研究,

理论只是观点,理论研究不是科学研究,

揭示实验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科学研究,

揭示实验现象背后的逻辑关系不是科学。

这种对科学的认知完全是对科学的歪曲。

科学的实质是建立科学理论,

经典科学主要是经典科学理论。

经典科学的创始人都十分重视用数学逻辑揭示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

经典科学的伟大成就都是建立伟大的学科理论。

教材和期刊文献,前者更值得下大功夫研读

实验的目的是取得理论认知

Why_You_Should_Never_Say_It_s_Just_A_Theory__

科学研究就是建立科学理论,而不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

真正推动科学进步的是理论研究,而不是实验研究

科学界能搞出大量实验数据支持错误理论

化学不是实验科学、物理不是实验科学、正确的理论才是检验科学的唯一标准

“只有实验验证了的理论才能被认可”的意思是不认可理论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欠缺的是对理论研究的重视

=================================

科学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科学理论,

实验验证只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可选的途径、不是必须的途径。

科学理论没有能脱离数学推理的。

因此数学逻辑是科学最本质的东西。

数学是科学,

理论是科学,

逻辑是科学。

实验现象的堆积不是科学,

实验现象之间缺乏逻辑论证的类比是占卜术和算命术

很多时候,数学就是科学理论中的逻辑,

没有数学,科学理论就把自身的逻辑丢了。

所以数学是科学理论的魂:

Liu Y, Drew MGB, Liu Y. Similarity Between Chemistry and Mathematics in ReasoningThe Chemical Educator 2018 , 23 231-236.

通过数学建立的概念只能通过数学才能真正理解,

这是因为数学就是逻辑,

不理解建立概念的逻辑,怎么能真正理解这些概念?

很多人提倡回避数学,以为不用数学就能讲清概念。

因为没有讲清数学,

很多人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混淆为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适用于任何过程,

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数学逻辑,很多人以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循环。

现代微波吸收理论(微波吸收机理、阻抗匹配理论、四分之一波长理论等)之所以错了,就是因为这些理论是建立在想当然基础上的,缺乏深入的数学逻辑思考

例如微波吸收领域的阻抗匹配理论,就是根本不理解传输线理论的数学推导因为想当然地拿来传输线理论中的阻抗匹配理论,根本不理解传输线理论中阻抗匹配理论。微波吸收领域的阻抗匹配理论是对传输线理论中的阻抗匹配理论的错误解释。是想当然,没有数学逻辑基础。

现代微波吸收理论是相当肤浅的理论,尽管这个理论体系已经统治微波吸收材料研究很多年了。

而我们推翻现行微波吸收理论的波动力学理论建立在严格的数学逻辑的基础之上,不可能出错。

我们的微波吸收的波动力学理论有严格的数学推导,是深入的学科理论,是能与牛顿时代建立的学科理论媲美的学科理论。

The mathematician plays a game in which he himself invents the rules while the physicist plays a game in which the rules are provided by Nature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

通过实验发现自然规律是偶然发现,

通过理论研究发现自然规律是主动发现。

在探索自然过程中发现自然规律是可遇不可求的被发现,

通过数学研究发现规律可以指导人类设计新的科学实现。

炼金术炼丹术时代,化学的指导思想就是“实证”,

但是,

炼金术炼丹术时代,不是化学的科学时代。

只是在理论上建立了原子理论之后,化学才真正步入科学。

地心理论的建立是实证的结果,

日心理论的建立离不开理论逻辑。

伽利略的成就被过度解读为实验实证,

实际上伽利略的成就是通过设计实验进行理论逻辑推证的结果,实验仅仅是理论逻辑借用的手段。

伽利略的实验只是理论逻辑推演的辅助手段。

在伽利略之前,人们用的也是实验实证,

那时缺乏的是伽利略的正确的理论逻辑推演。

可见实验实证并不是人类步入科学的关键步骤,

正确的理论逻辑推演才是人类步入科学的决定因素。

现行微波吸收理论的根基是实证,

微波吸收的波动力学新理论根植于理论逻辑推理。

因此理论研究和数学研究是更本征(正统)的科学研究。

实验研究是瞎猫碰死耗子式的偶遇研究。

所谓"实证才是科学"是伪命题。

================

2 科学与哲学

科学相信理论的力量,

科学相信物质世界存在理论真理,

物质世界的运行是理论决定的。

这就是唯心主义的实质,

科学的逻辑就是形而上学。

牛顿、爱恩斯坦持唯心主义世界观,现代主流科学家持唯物主义世界观

伟大的物理理论是比诺贝尔奖奖励的东西更伟大的人类成就

世界上不只有科学,

除了西医还有中医,

除了科学之外,还有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不承认世界有永恒的真理,

唯物主义认为今天的真理明天就可能被推翻,

现代主流科学家都是唯物主义者,

他们只相信实验。

世界上的方法不只是逻辑,

世界上不只存在形而上学一种方法,

世界上的方法不只是科学方法。

世界上还有辩证法,

世界上还有类比术,

世界上还有占卜术,

世界上还有算命术。

3 科学和职业选择

科学讲究直截了当,

钉是钉,铆是铆,

科学鄙视和稀泥。

科学能搞定的事情,一定是最简单的事情,

只有笨人、蠢人才适合做科学,

聪明人做科学,科学就变味。

聪明人必须以笨人蠢人的态度才能做好科学。

人事关系是复杂的事情。

要处理好人事关系,科学不行、笨人蠢人不行,

要处理好人事关系需要圆滑世故,

处理人事关系,非聪明人不可,

处理人事关系,需要变通,需要辩证法,

形而上学是行不通的,

直来直去是行不通的

现代学界怎么了,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切磋如何讨好审稿人,为什么不把力量用在做学问上

科学网—[娱乐,原创] 建议原创者打疫苗:One Way Ticket, 1979, Eruption - 杨正瓴的博文 (sciencenet.cn)

"Cargo Cult Science" - by Richard Feynman (ucsb.edu)

Cargo Cult Science (caltech.edu)

I would like to add something that's not essential to the science, but something I kind of believe, which is that you should not fool the layman when you're talking as a scientist. I am not trying to tell you what to do about cheating on your wife, or fooling your girlfriend, or something like that, when you're not trying to be a scientist, but just trying to be an ordinary human being. We'll leave those problems up to you and your rabbi. I'm talking about a specific, extra type of integrity that is not lying, but bending over backwards to show how you're maybe wrong, that you ought to have when acting as a scientist. And this is our responsibility as scientists, certainly to other scientists, and I think to laymen.

尽管这不是一件学术问题,但是它是我的信仰:科学家不要企图欺骗普通人,特别是你明知你是错误的时候

作为普通人,你可以骗骗你的情人,骗骗你的老婆, 这些全是你自己的事,是宗教信仰的事。

但是作为科学家,你不能说谎。自己错了的时候要敢于低头。这是做科学家的责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49069.html

上一篇:现代学界怎么了,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切磋如何讨好审稿人,为什么不把力量用在做学问上
下一篇:[转载]The trouble with string theory
收藏 IP: 39.152.24.*| 热度|

14 刘进平 王涛 孙颉 宁利中 王从彦 朱晓刚 高宏 朱爱军 杨正瓴 崔锦华 郑永军 钟炳 刘德力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