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研究生如何顺利毕业?)

已有 2620 次阅读 2016-2-4 23:23 |个人分类:[Graduate Gate]|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全部の系列]

       这会儿是北京时间20:50。没有运行程序,但忍不住想谈论这个话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研究生和导师做个分类。研究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蒙”进来的,一类是“扑”进来的。一般而言,两者都不知道该如何做科研,也不懂什么叫“课题”。前者,知识技能方面准备不足,反而倾向于低估完成学业的难度,或者逃避做课题。后者,知识技能方面有所准备,倾向于走做研究这条路。在这里,当然要着重讲一下前者如何顺利毕业。对于后者,他们首要任务是,如何不让导师误以为他们是前者。
       导师的情况比较“复杂”。我假定所有的导师,一开始都是抱着认真指导、亲手栽培、手把手教这样的态度。但在后来,导师就可能分化为两类,一类切实指导,一类不做切实指导(或是有选择性的)。当然,没有办法知道这两类导师哪一类多,事先也不容易判断。在这里,假定遇到的是前者。合起来就是,“蒙”进来的学生遇到切实指导的导师,如何做才能顺利毕业?
       首先,你要尽快地、主动地要求导师指导自己。具体做法是,每过一段时间,比如每周的第一个工作日,向导师表达希望尽快做课题的意向,争取“笨鸟先飞”。表达意向的周期不宜太长,但一定要固定,最好是每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导师面前。为了完成这个事情,你首先得调查清楚,导师什么时候会出现在学校。最好的时机是下课后在教室门口候着,顺带帮导师拎包,在行走的路上表达自己的意向。当然,不要耽误了自己上课、集体活动等其它事情。
       窍门:导师们都很忙,时间也很宝贵,这样做可以起到“灌输和加固”的作用。久而久之,导师肯定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
       第二,第一步起作用以后,导师有可能让你提前参与“课题”。起初,可能只是给你一些“边角料”的题目,但一定要努力完成。注意,这也可能是对你的一种试探,看你的态度啊,知识技能啊,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比如:知识上的漏洞和不足、性格上的懦弱、习惯性的拖延、耐心不足、急躁有余,等等。这些弱点大多数人皆有之,越早发现越好,可以逐渐改善、弥补。由于这个阶段还在上课,你可以结合手头的题目学习课程,有利于认识有关课程的用处,提高兴趣。这个过程可以积累一些常识,比如,上哪里找文献看。
       窍门:参与课题,表现越勤快越对自己有利。不要去管导师或其他人从你那里得到什么,只看自己得到什么。
       第三,体验“不确定性”。读研是为了追求“变数”,只有遭遇变数、接受变数,才可能“改命”。换句话说,不要急着给自己定向。各种不确定的例子如下。
1) 课题方面的不确定。做研究不是做习题,既不知道该做题目什么好,也不知道它的答案 ---- 这是人们不会去说的常识。刚开始只能是东捅一下、西捅一下,捅出“名堂”了,可能就继续做下去,最后就成了小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内容;捅不出“名堂”,那只能是换一个地方捅。开始的越早,折腾的空间就越大,成功的可能也就越大。
2) 导师方面的不确定。一般而言,导师不会准备一本《葵花宝典》,从头到尾告诉你该怎么做研究。这样的书和文章都有,但只能是参考。换句话说,导师很可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指导你,而不是系统地训练你。做课题与本科阶段系统地上课的区别,可能就在这里。你会感到象在黑暗的隧道里摸索前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这对所有认真做研究的人都一样。
3) 自身的不确定。个人的天姿、知识技能的准备情况、学习能力,等等,决定着课题的进展。但最主要的,还是靠勤奋、多下功夫、多花时间。
       第四,不要让同学当你的导师,也不要把自己当成导师。不管是报考前,还是报考后,同学的话只能代表他或她的见解、经历。如果说,导师是一个函数,那么学生就是一个自变量,把与众不同的你代入进去,很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另外呢,不要把做课题和往后的工作对立起来,可以这么说,能够扎扎实实完成硕士论文,各方面的能力就不会低,应该会比本科生占据优势。至少,他们没有读研的经历,心里总会觉得缺点什么。
       总之,既来之则安之,狠狠地学一把,密切遵照导师的要求去做,把自己发动起来,这样就有更大机会笨鸟先飞、顺利毕业。


毅伟  顿首

23: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954538.html

上一篇: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观察与思考)
下一篇: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若干考虑)
收藏 IP: 110.178.18.*| 热度|

1 徐令予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