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上海滩踩踏背后的世纪难题 精选

已有 5384 次阅读 2015-1-11 02:08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应急管理, 恐慌

上海滩踩踏背后的世纪难题


上海滩发生踩踏之后,问责之声叫嚣云上,真相是什么,关心者甚少。很多人都忘记了一点,这一群体事件不是当局组织的,是自发的群体性活动,当局开始的任务是拦阻这一活动的发生。 显然,当局没有成功阻止这一活动的发生,因此负有间接的责任。这里我来谈一谈困扰美国应急管理领域的人类行为问题。

和美国同行谈起恐慌问题,他们通常会嗤之以鼻,“啊呸,现在的老百姓根本不相信警方的告警,如何让老百姓立即行动,才是学术界和管理领域的关注重点。“也就是说,经过几十年的火警逃生教育以后,人们通常有一种”狼来了”综合症,产生不相信别人告警的趋势,这就是上海警方在拦截上海滩迎新活动中,难以收效的关键。你说的,都是从你减轻责任的角度出发,并没有让我产生有“公共灾难和危险”的共鸣,这是所有群体灾难场合如何动员民众的难题。上海警方显然也没有超越美国警方,在这一世纪难题的考验中,没有过关。学术界,把这个问题称作”mass notification”问题,也是当前非常热门,却难以下结论的热门研究。

美国应急管理当中的群体心理学研究,一道绕不开的坎是1938年的“火星人登陆“事件。当时欧洲大陆正在风雨飘摇,希特勒在各种危机场合牛刀小试,展露头角。欧洲大陆存在的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认识,对千里之外的美国产生何种反响,历史没有研究,但是一则电台发送的故事,震动了美国社会,就是一座电台,突然播出了一则”火星人来了“的消息。当时人心不稳,很多人信以为真,赶快召集亲朋,集体逃生,完全没有注意到电台很快辟谣,当局想尽办法稳定民心,拦阻逃生行动。事后人们关注的是,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这则谣言?为什么人们不相信辟谣措施?如何利用谣言,为我所用,发挥群体动员紧急逃生的效果?

和“火星人登陆”事件类似的是,上海滩群体活动本身是一个谣言,是建立在前一年(2013年)晚会活动精彩进行基础之上的一次并不存在的活动。虽然有关方面通过电台滚动新闻的方式,进行了辟谣,可是显然在这个多媒体,立体通信的时代,电视辟谣没有发挥其预期的效果。虽然有警方在地铁站出口和关键地带有拦截措施,但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是,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凭什么要我相信你?你如何表达出,这是严重事故的苗头,还是逃避责任的作法?美国通过警察消防急救队伍的立体展示,给民众安全或危险的信息,显然号称现代化的上海并没有学到现代化的管理经验,这是制度问题,我就不必深入讨论敏感问题了。

我向来反对通过事故进行问责,一旦问责,必然会牺牲真相。那么,到底是哪些环节有错?警方的责任到底出自哪里?第一,辟谣不成功,导致人流预报的失败,缺乏危机的意识是关键;但这也是世纪难题,是所有应急管理研究的最关键要素,美国也没有解决。第二,人群的监控,从地铁站的出口开始。有关方面注意到地铁人流的异常,但在这场危机管理中,没有发挥及时的作用。面对百万人流,每一个人都有无助的感觉,包括那些警察。美国消防有消防车,可以在人海中靠体积和噪声突出地位,中国警察没有设备,在茫茫人海中也是一个人而已。第三,踩踏的前兆,人群发生不由自主的移动(因为有人被架空,双脚离地,不由自主),这时候警察开始干预,方法显得很重要。你冲进人流,也是人流一部分,你更有力气,对制造踩踏的贡献更大。你虽然距离踩踏地点远,但是恐慌情绪是可以蔓延传染的,也许就是你的冲击行为造成恐慌,所以警察的减灾措施是值得推敲的。不能说全错,也不能说无错,一定对人群产生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要看具体情况。

同样,在11:50分发生的撒“钱”行为,无论如何都对人群产生影响,制造混乱,产生恐慌气氛,对于踩踏有间接的贡献。虽然相距很远,但人群恐慌是可以传染的,尤其是那种人流密度高的场合,局部恐慌一定会对当事人产生影响,关键是影响逃生的决策,起码当地的混乱导致人群不能向那里疏散,所以说他们完全无责任,那是政治,不是真相。

在中国,任何灾难都被说成是人祸,是责任事故,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捣浆糊的手段。我只能说一点比较学术化的观点,如果你认为人群是被动的,无知的,白痴的,任人宰割的小黑点(人流模拟的通常假设和前提),那你显然对应急管理的认识不足。应急管理首先要基于对人性的认识,对人类本能的考察,对心理学研究进展的认识,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应急管理研究,从Quarantelli领导的恐慌研究开始,他们是被美国军方首先投资的研究项目,是研究核战争爆发之后,人群如何响应,逃生如何动员的问题。 美国的人群是经过“狼来了”全面教育的人群,是否可以被中国人借鉴,我真的不敢说。经过集体主义长期教育的中国人群,很难说会对灾难的反应完全和美国一样,所以,这是我们消防工作者的研究机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858277.html

上一篇:说说人群动力学常识
下一篇:悼庞朴
收藏 IP: 71.246.211.*| 热度|

12 李健 吕喆 姬扬 潘学峰 蒋永华 侯沉 李亚平 陈龙珠 冯大诚 刘传武 zjzhaokeqin shuxuewangz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