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另眼看大兴火灾 精选

已有 12016 次阅读 2017-11-21 23:45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问责制, 安全文化

另眼看大兴火灾

6年前,我曾经发表过研究2011年大兴火灾特殊性的文章,这一次看到大兴又发生火灾,又是一次典型的“小火亡人现象”。我觉得大兴火灾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制度性的、无药可救的,除非从消防制度上向职业化改进。一说到消防职业化,就会得罪当局者和既得利益者,这里我就不说了,得罪上层,对我没用好处。

既然在政治上说不得,还是可以在技术上说说的,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场不大的火灾会导致那么多人的死亡?简单说来,就是中国社会对逃生行为的不重视。不信,你看国内有哪一本教材专门谈逃生的?说疏散动力学的有,谈火场逃生的几乎没有。即使是最权威的《消防工程师考试》,关于逃生的内容只有寥寥几行,草草几页。跟你在网上谈逃生的人,几乎100%都没有学过火灾动力学、火场毒性学、火场人类行为学、逃生运动学、认知心理学与应急决策、火检报警理论、群体心理学和人群管理学等与人身安全相关的理论内容。我不喜欢在网上教人逃生,是因为无论你怎么教,我都有逃生理论把你的方法否定掉。火场千变万化,按照一种方法逃生,很可能是死路一条。很多人只会教人逃生的“方”,却不懂背后的“法”,这样做其实是很危险的。但是,搞理论的人在中国是人微言轻的,我说了又怎么样?这个社会本来就不是内行领导的,你跟外行谈他不知道的理论,很可能被人踩死。

我看中国消防工程师考试内容,基本上是以工业生产安全为主,体现了以集体为本的主流思路。问题在于,消防工作本身是以人为本的,以保护个人的生命为主旨,所以美国的消防理论在中国没有用处,因为美国消防重视建筑消防,重视生命安全,而中国消防更偏向工业消防,重视财产安全。说句不好听的话,中国的消防队伍是挂着“消防”名义的救火队,其理论基础、专业素养、职业门槛、行业伦理,都距离职业消防水平很远,而且还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现在,业余水平的消防队伍指责业余水平的管理队伍,业余水平的管理队伍指责业余水平的安装队伍,大家最好都不要问责,只对一方问责就是转移目标,寻找替罪羊,制造社会不公。不要忘了,一个巴掌拍不响,成灾永远不是一方的错误造成的。

仔细琢磨受害者的身份,发现几乎全部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老人、孩子、妇女和少数民族。他们本来是应该通过学童的消防安全教育获得正常的消防安全知识的,只不过我们的消防队伍缺乏理论水平,光谈防火规定,不是称职的消防工作者。由于缺乏正常的校园安全教育渠道,社会上一条最重要的普及安全观念的渠道被堵塞了,这你能怪当事人不懂逃生吗?是当局者不懂社会管理,不知道普及安全知识的必要性,所托非人。表面上,火灾问题是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有社会问题的影响。当问责制成为社会的常态,结果就是一次简单的报销需要跑几十趟,因为报销环节的每一个人都怕被问责。大家想的不是如何改进制度,而是想着如何避免被制度问责,这种心态,或许是大兴火灾永远无法根除的关键性痼疾。社会在发展,拿问责制来简单应付,是不称职的表现。当不称职变成社会的常态,我们专业工作者又能够做什么?

我看大兴火灾,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违法,业主违法出租,管理者违法管理、租住者违法入住、消防队伍依法逃避责任。关键的问题是,如果守法你就活不下去,这就是公元1292年,杭州Governor高克恭废除宵禁制度的重要原因。宵禁是一种严格的制度,太严格,以致于不近人情,让人不得不违法。有违法就得不到保护,得不到保护就会有火灾损失,所以火灾是胡乱执法的结果。今天,大兴火灾中,几乎没有合法的单位,说明高克恭担心的局面又出现了。违法导致执法,执法导致违法,违法导致缺乏保护,结果导致不可避免的灾情。显然,我国管理者从来没有想过高克恭为什么要废除宵禁制度的社会学原理,不懂得安全文化与问责文化之间的相互矛盾和格格不入。当问责制度高涨之际,就是安全文化被迫衰败的时候,因为人家也要活下去啊。问责制度,是以牺牲真相为代价,结果就是牺牲安全。

最近,我在研究消防史和文明史,发现消防工作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文明是什么?文明是居住砖瓦(防火)的建筑,文明是得到有组织的消防队伍的制度保护,文明是得到系统的保险制度的经济保护。没有制度化的消防事业,文明都谈不上,不要说什么发达和崛起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1086259.html

上一篇:假如标准出了错? -- 说说秦岭隧道车祸
下一篇:桑吉为何会爆燃?
收藏 IP: 58.247.135.*| 热度|

11 史晓雷 武夷山 李亚平 刘建彬 郭战胜 李方和 赵凤光 鲍海飞 张骥 张晓良 李建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