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电梯逃生有困境 精选

已有 6385 次阅读 2011-3-9 05:27 |个人分类:逃生常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fire

电梯逃生有困境

        200712日上午820分许,温州市鹿城区人民路温富大厦突发火灾,21人丧生。住在21楼的高永松看着儿媳走进了电梯。他知道发生火灾后走电梯的危险,但是,一个已经几个月的孕妇独自走下21楼肯定是不可能的。儿媳刚进电梯,电梯就关掉了(这是按照消防规定,故意停掉的电,对此也有很大的争议)。怀孕的儿媳被困在电梯里,不停敲打电梯的门,公公无奈向下扔求救信。

        几乎所有的逃生常识或消防常识都提到火警时不得使用电梯,这是广泛宣传的结果。禁止电梯逃生,有其内在的缺点,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现在的观念有所改变,态度有所松动。

 

为什么禁止电梯逃生?

        关于使用电梯逃生,现在的反对意见观点主要有5点:1,电梯没有防高温设计,因此不能抵抗火灾。受火焰的袭击时,有可能变形,停电和触电的危险,这样有可能把使用者扣押在电梯车厢里,束手待毙;2,电梯使用中会形成活塞效应,如果电梯井没有使用风机加压(高层建筑烟气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把某些区域设计成正压区,防止烟气进入) 造成烟气的扩散,影响其他楼层的烟气蔓延。这是高层建筑的额外危险,通常可以通过使用额外空间隔离的方法来防止烟气的蔓延。3,火灾时,电源有可能失控,导致故障停机,造成二次伤害。这是很关键的,火灾没有死人,而电梯的故障导致车厢下坠,这是早期电梯的毛病,现在有很多防范措施。4,电梯的使用者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不小心把电梯停止着火的部位,门一开,烟一进,当场毙命,这是1996年德国杜塞尔多夫机场大火的特例,影响非常深远。5 电梯通行容量和能力有限,没有合适的人指挥管理,容易在等待电梯的部位形成壅塞,造成逃生延误。由于等待电梯的场所通常不能隔离烟气,因等待电梯而造成的逃生延误也是屡见不鲜的。

         所以国际上对火场中使用电梯逃生的态度基本是否定的。

 

为什么需要讨论电梯逃生?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其他国家相比,使用高层建筑作家居的可能性大。由于社会上火警的误报,人们对真实火警经常多持怀疑的态度,造成对禁止电梯逃生的抱怨也多。 其次,民众的接受安全教育不够,对法规的重视不够。 “你不让,我偏干。”的思想很有市场,这是无法用简单的教育加以克服的(这是一个文化问题)。某些国家(如新西兰), 如果报警器响了,仍然在建筑内停留是违法的。大家都这样不辞劳苦地执行,就没有任何疑义和异议了。在中国作不到这种令行禁止,所以需要从消防理论入手,探讨如何利用电梯逃生的办法。再次,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让高层逃生成为很大的挑战,台北101在试运行期间的逃生演习表明,如果不利用电梯,是不可能在2小时内疏散完毕的。1993年,世贸大厦地下室被炸,有人花了6.5个小时从楼梯上下来,这种速度是不能保证全部疏散的效果。最后, 在某些特殊场合, 例如医院病房,行动不方便的人必须依赖电梯进行逃生。

       所以,电梯逃生时时作为逃生的辅助手段提出,但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因此不鼓励,也不反对使用。为此需要了解这紧急时刻使用电梯的危险,并预先的逃生安排。

 

使用电梯逃生的前提是什么?

       笔者多年所受的消防教育,基本是不赞成使用电梯逃生的。但911事件以后,美国消防界也在讨论如何使用电梯逃生问题,《生命安全规定NFPA101》的附件里有允许电梯逃生的内容。这里笔者可以尝试提出几个前提,只有做到下列几点,电梯逃生才有可能得到法规的允许。

       1。电梯的使用者必须是熟悉环境,最好是受过消防演习的训练,懂得意外发生时如何去做的人。交通场所的电梯一律要停,因为使用者不熟悉环境, 不懂意外情况的处理(如杜塞尔多夫机场的电梯停在火场附近,导致多人死亡,这是笔者所知的,机场火灾伤亡的仅有之例,但业界讨论很多,因为太知名了,耳熟能详)。现在预期中的逃生用电梯,关键就是在失火楼层不停留,为此需要感烟探头,对此国内上海消防所好像在推广这方面的工作,但阻力很大,关键还是观念问题。人命关天,谁也不敢承担后果,这是人性的弱点。

       2。电梯必须有第二套电源,就像消防电梯一样。但是,不能使用消防电梯,因为不能影响救火的工作进展;因此没有冗余电梯的场合,需要保证电梯的优先使用。看那些全副武装的消防队员爬楼梯,实在是很可惜的事。虽然火场逃生优先,但如果没有那么紧急,应当是设备优先,毕竟设备可以保护逃生。紧急时刻,优先权很重要,为此美国制定了严密的制度,保证火场行动政(令)出一门,上下服从统一。

      3。火灾发生时,必须有明确的指示报告火灾的地点、性质和程度。这一点对建筑的报警系统要求很高。从技术层面上说,只要要求明确,这一点是不难做到的。以前的PA(公共广播)系统与消防报警系统是分开的,目前有合并的趋势,因为性质相同,所以可以共享,但对于工业界有阻力,因为这是市场分割问题,用严格的消防标准意味着某些不具备资质的人不能干,当然他们要反对了。但大规模逃生的趋势在那里,所以虽然缓慢,但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政治决定经济的表现之一。消防的核心是政治。

      4。现在对高层建筑逃生的对策是建立分区,一段一段的人采取不同的逃生策略,为此需要有人监控;如15楼着火,则电梯调拨给1416楼的人使用,余众待命,待火势发展之后再行动。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全局逃生是很困难的,一旦发动,很难恢复正常,因此需要分楼层分区片地逃生,以增加逃生设备的利用效率。

       5。不能所有的人都利用电梯,有必要将老弱病残和青壮年区分,只有分工,才有效率。对此,需要形成自觉自愿的社会风气,让投机取巧者无机可乘。这是需要新闻舆论的自觉监督的。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内的规范得到修改之前,不要指导别人从电梯逃生,这是法律责任问题。如果是在美国,律师专门找不遵守规范而又有赔偿能力的人,法庭是不论对错,只有输赢的地方。所以没有人(除了消防界的学者专家们在学术会议上)敢和标准对着干(建议使用电梯逃生)。

 

电梯逃生的未来前景

        会有那么一天,电梯逃生和正常的楼梯逃生一样,是一种尽快逃生的手段,一种选择。法律法规是人制定的,制定一套法规,需要对社会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对当前的技术水平有所把握,对逃生现象有一定的调查,对逃生行为的心理学,社会学影响有所研究。 只有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才有可能制定出为各方所接受的法规和逃生程序。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喜欢老老实实地从楼梯逃生,因为笔者深知,这是当初消防工程师所设计的最安全的逃生通道,火场险恶,一切还是靠自己的好。逃生的原则是相信常识,不要因为省力就依赖外物进行逃生。由于过程紧迫,容易产生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忽视过程的风险,这样有可能因为外物的故障而导致意外(二次)伤害,如摔死、淹死、踩死、中毒等。靠自己,这是逃生的第一原则。进入电梯,就是把自己交给外力,希望电源没有故障,希望其他楼层没有呼叫,希望电梯不在火场停留,希望设备工作正常,根据墨菲定律,这不一定是合理的期望,甚至是奢望。另外,有限的便利应当让给有行动障碍的人,他们更需要仰赖电梯的逃生。

        还有一点是消防法规的不足。我国的消防培训是一定要断电灭火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消防设备落后,怕触电),因此火场拉电造成了很多不应有的伤亡。没有死于烟毒,也没有死于烧伤,却死于救火者的救火行为,冤不冤?所以火场逃生,一定要靠自己,自己是逃生过程中唯一靠得住的力量。

       有道是,上上下下多享受,紧急时刻增危险;相信自己用楼梯,依赖他人靠电梯。

照片取自上海大火,韩寒摄

另, 本文曾发表于《知识就是力量》2010年12期,发表有删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420280.html

上一篇:也说工程选修课
下一篇:也说仪器之研发
收藏 IP: 139.78.66.*| 热度|

14 武夷山 唐常杰 吕喆 金小伟 梁智鹏 梁进 朱志敏 赵凤光 李正杰 于锋 hangzhou neilchau zzjtcm vtwang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