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大连事故之再思

已有 3830 次阅读 2010-7-25 03:45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应急管理, 灾害分析, 环境评估

大连事故之再思

目前网上似乎对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的官方结论已经下了,笔者对灭火,泄漏和预防的过程还有疑问,还可以看出某些疏漏的地方。

1.        为何不能及时灭火?

我看到大量的材料消耗和战斗规模数据,“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先后调集37个公安消防中队、3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121辆消防车和544名消防人员赶赴现场。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调集全省13个消防支队、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19辆消防车、1100余名消防员、500余吨泡沫灭火剂前往增援。”通常泡沫灭火剂在水中的添加浓度是3%6%,把这些(900吨)泡沫Concentrate都用掉需要3万吨水,实际用了500万吨水,可以说这一次的灭火行动规模实在是空前绝后,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水平。到底战术上有何缺失?公开报道的信息有限,看不出来。等燃料烧光了,火总是要灭的。公布出来,总是会被挑出毛病的,对此美国的标准,三年一更新,就是为了反映最新的成果。问责制盛行,所以不能公布,这是违反现代社会的安全管理需要的。只要把问题分析清楚了,问责是自然的结果。

另外,当地(油库)没有准备发电机(准备不足),在电源缺失的情况下,电力公司特派发电机的到来似乎是那场灭火战斗的关键。而这是应急管理中所没有考虑的因素,没有能及时控制(关闭)阀门,是火灾扩大和持久的关键。扑灭英国北海西方石油平台(Alpha)的Red Adair及其灭火团队凭什么为一个月的劳动收取1亿美元的报酬,因为他最擅长的技术绝活是关闭管道阀门,从源头控制火灾。油气火灾的关键是关闭阀门,其他都是次要的。

 

2.         为何不能控制泄漏?

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撤退前夕,打开油阀,向波斯湾泄漏原油,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漏油事件,也是人为的漏油事件。美国战机紧急出动,中途炸毁管路,宁烧勿漏,避免了环境灾难的扩大。事前事后,美国的研究人员早已关注并研究过石油焚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曾经有对烟黑大量生成,导致全球气候变冷的担心。但是经过认真的模拟研究和数据分析,一般认为,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战机果断行事。这一次,舆论关注的都是石油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也许是对浓烟滚滚现象的担心,但这些污染是临时性的,表面的,与普通烟囱的长期污染相比不值一提。我们的舆论总是在说大气污染轻微,这是事实,但也有避重就轻的嫌疑,真正的污染来自于海洋,来自于水体污染,来自于生态的破坏。这一点,是前期风险分析所没有考虑的,也是我们大众舆论所忽视的。我们只想到呼吸有没有味道,水产品可不可以吃,却没有想到漏油会影响环境几十年。当然一般的风险分析包括肯定提到这些,但水平有多深就难说了。风险分析的结果是帮助制定应急管理的反应时间和响应规模,很显然,这一次失控了。

为什么浓烟滚滚?因为油池面积巨大,火焰体积庞大,氧气无法扩散进去,所以火焰缺氧,燃烧不完全,燃烧气体温度低,大量燃烧中间产物停留在中间状态,如CO和烟黑(Soot), 因此浓烟滚滚。这些都是常规的燃烧产物,根本不需要担心。某些致癌物质,如苯并芘,的生成和一般垃圾燃烧相比,也是少量的,无法和长期运行的垃圾焚烧炉相比(当然焚烧炉完全可以控制温度来控制污染物排放,但我们缺乏规范,所以被钻空子,得到口诛笔伐的待遇)。

为何不能控制泄漏?我看其中的关键是国内没有准备抗燃烧的拦油浮标(Boom)。据报道,当时使用的普通型浮标至少被烧毁了三道防线,最后燃油已经很稀释了,不能支持燃烧,才被阻拦。事实上,抗燃烧的浮标也是In-situ Burning技术的关键,美国在1990年代开始出现抗燃烧的浮标,目的就是为了把漏油拦住,加厚(太薄不好烧,因为向水面的散热严重,烧不着)并点燃。一开始,我很奇怪为何不把漏油烧掉,现在看来,国内对此没有技术准备,没有想过这一问题。虽然现在仍然有人对燃烧技术有争议,但水面烧油技术是所有处理水面漏油的技术中最便宜最成熟的一种,如果反应迅速,对环境的影响也最小。

 

3.        为何环境评估没有搞消防的人?

一出事,相关利益的个人和团体都要冒出来,指责对方,撇清责任,这是工程师的存活本能。据说,美国医生每年有9次得到对医疗质量的指控,而工程师有50次。指控未必真会得到赔偿,但是,通过各个相关利益单位的相互指责,共同研究,有助于搞清问题的实质,共同承担风险。指控不必正确,但至少让对方认真对待,达到互相督促的目的。

我看关于大连事故的环境评估报道,有风险评估(Risk Evaluation),而缺乏灾害评估(Hazard Analysis),就是对于到底如何产生灾害,灾害如何扩大蔓延,如何控制灾害,如何恢复环境,似乎认识不清,所以准备不足。当然,这是国内消防的现状,也是我们消防工程师的发展机会。消防工程师的任务,就是把风险量化,把上级领导心目中的安全指标,转化为安全生产的参数。消防工程教育,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安全语言训练。很多为美国海军服务的同学,自己并不作消防设计,他们的工作,不过是把军方的特殊安全需要,转化为安全设备制造商可以听懂的安全参数,让合同商来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设备。他们的任务,相当于译者,把抽象的安全要求翻译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只有消防工程师,才可以听懂并理解消防方面的术语,达到同行交流,上下沟通的目的。当然,有人说,按照安全标准就没有风险了。问题在于,标准来自于生产实践,很多生产过程没有安全标准,需要仰赖安全常识去开创标准。没有火灾动力学常识,基本的安全生产原则也容易被忽视。执行标准,是技术员;创造标准,是工程师。书到用时方很少,灾到临头始觉迟,何不重消防?

有道是,规模扩大有原因,拦油不止缺材料,灾害分析需定量,社会发展唤消防。

 

 

附录:《通知》提供的事故经过和原因。

716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8分钟后,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

这场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原油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势蔓延。事故造成103号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严重损坏,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

《通知》称,本次事故暴露了4方面问题:一是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二是原油脱硫剂的加入方法没有正规设计,没有对加注作业进行风险辨识,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三是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调不力,管理混乱,信息不畅,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及时通知停止加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现场监护不力;四是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应急和消防设施失效,罐区阀门无法关闭。

此外,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置,也是造成事故险象环生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347068.html

上一篇:说说电缆的火灾
下一篇:说说德国的踩踏
收藏 IP: .*| 热度|

3 陈安 吕喆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