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间寒假就结束了。记得约莫有一个多月的寒假前,某次连续夜间失眠,想到2016年好多事情,其中之一就是要在3月上旬交稿所主编的《大学通向创业》一书,争取在新的暑假到来之前能出版面世。于是节前便是审读修改、再写一个前言,前言原本想写3000字作罢,不想一动笔5000字也没打住,最后写了7000多字。如此这般,只能分几次发出来。
【大学通向创业·前言】
大学文化:创业是一种基因
卫军英
再一次通读全书,最初就浮现的问题越来越清晰地叩问我: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该如何界定它所表达的内容,它想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什么价值?比之于那些循循善诱的创业教诲,和那些充满励志的心灵鸡汤,这本书究竟具有什么属于自己无可替代的特性?
一
记得十多年前当詹姆斯·柯林斯的《基业长青》风靡全球的时候,我的人生恰好也是刚刚经历了前后十年,在大学和公司之间脚踏两只船几次不算成功的创业,然后在收获许多充实却没有特别留恋的欣慰后,义无反顾的收心到大学讲堂上和专业写作中。那时候中国企业家们正迷恋柯林斯的著作,不过我却总觉得他关于“基业长青”的理论,对于大多数刚刚走过草创期的中国企业,以及那些为中国企业服务的市场和品牌策划专家而言,膜拜的意义可能要远远大于借鉴的意义。再后来看到时隔六年他提到了麦肯锡的经理人比尔·米汉也曾和我有一样的困惑,后者漫不经心的告诉柯林斯:“我们都很喜欢这本书,但遗憾的是这本书毫无用处。”这是因为“你所写的大部分公司自始至终都非常卓越,它们不必将自己从优秀变为卓越的公司。……但是大都数公司都是中途发现自己只是优秀公司而非卓越公司。它们该怎么办呢?”比尔·米汉所说的就是我的直觉,所以正如更有发言权的彼得·德鲁克在推荐其后续之作《从优秀到卓越》时所言:这本书不会使平庸的公司成为优秀的公司。但是,它却会使优秀的公司成为卓越的公司。
然而即便如此,对于大多数刚刚开始创业的公司,那些还来不及谈及优秀更遑论卓越的公司而言,柯林斯的皇皇大作似乎也显得过于奢侈了一些。想到此我豁然开朗接下来要做的是一项什么工作,我们将把探究的目光从那些充满光环的成功企业身上移开,深入访谈和调研那些年轻的创业企业,那些更具有理想主义憧憬和充满年轻活力的创业者。公司的发展是由小渐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无法脱离各种影响因素,但是创业者本身却是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尤其是对于创业型公司来说,当更多的关于公司成长类著作热衷于探讨市场趋势和行业定位,关注融资和各种管理模式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就会疏忽掉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附着在具体的人,即那些从一开始就无法推卸要承担创业压力和失败风险的创业开拓者。正如我们喜欢说性格决定命运那样,对于创业型公司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创业之人的秉性也决定企业的命运。正因为这样,探讨这些创业型的公司,认识创业者本身似乎比考察公司经营和业务流程更有价值。这也决定了我们的研究,不追求数据的罗列和模型的堆积,而是以访谈形式深入到创业者本身,不仅仅是其公司,还延伸到其人生阅历甚至生活情感。
我们决意从自己的身边开始着手此事,把我们的学生作为创业案例的研究对象。我是在2011年暑假过后执教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随之又负责传媒与人文学院的工作,从那时起就开始关注本学院大学生创业现象。而这次一起主持此事的骆小欢老师,则是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建传媒学科不久,便从浙大本部转入担任广告学专业教职,所以他对这些学生要远远比我更熟悉。大约在2014年底,我把欲做大学创业案例研究的想法告诉了小欢,他与我一样对此充满热情。虽然没有小欢那样熟悉各位创业学子,但当年浙江大学初创城市学院的时候,我作为浙江大学广告学教研室的负责人也是最早的授课老师,那时的直觉以及后来的切身感受,也大致生成一个明晰的印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定位于创新创业应用型高校,在其逐渐形成的大学文化中,具有一种天然基因般的创业禀赋。这种大学文化的形成,除了它生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区域文化和母体特征外,更重要的是构成这所大学的具有实践特征的师生群体,尤其是那些数量可观的自小便浸淫于公司竞争,即便家里做一点个体生意也不乏巧于经营的学子。
创业是一种基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剖析大学生创业案例的书,不仅是对大学创业文化的梳理,也是对创业公司生命基因的考察。显然,这种创业的基因并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家族遗传,也不是通常高校创业教科书里的灌输式说教,而是由社会、家庭、学生个人禀赋、学校历史和校园文化融汇而成的一种文化基因。牛津大学著名进化思想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awkins)把这种承载文化基因的元信息遗传称之为“觅母”(meme)现象,即它并不需要有什么特定的单一的存档介质,但是却可以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得到遗传记录和信息复制,但不论它出现在哪种介质中,其作为信息元的觅母总是相同的。如果说那种单纯家族式的创业基因,在本书中的“创二代”郎赢旻身上,从他借船出海在更高层面上所铺展开的创业景象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财富家族直接或者间接的传承影响的话;那么自认为与生俱来就有创业基因的许欣儿,当他说“创业是一种病”的时候,则是对个体因素和文化基因的一种确认。正因为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他和他的同学姚炜、郎景云三个性格与行为方式判然分明的人,会不约而同的集合在Think Park平台上,这是因为他们在无形中有一种融合互通的创业基因,如果要进一步概括,那就是潜伏在体内的对创新的渴望和对创业的不屈不挠的追求。而所有的这些,我们都将其归之于创业文化,这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特色文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