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从石碑说唐朝的尺度(附:景教碑的适用尺长)

已有 5928 次阅读 2023-6-15 18:12 |个人分类:尺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0  倘若器物制作时使用尺件,则以合适的尺长测量恰当的部位所得规整——控制部位的长度具有公因子即寸长。如此认识似尚未得到学界注意,故而再以唐尺为例略作说明。

1  商鞅BC350变法,弃用周尺21.5 cm 而自定秦尺23.1 cm,后成为秦朝尺度用于全域;汉随秦制,且新莽校核复归23.1 cm。东汉后期以及三国时期尺长混乱,晋统一之后制定尺长24.65 cm,其后南朝大致维持晋尺,而北朝则增加到30 cm 以上;隋朝统一之后,定小尺24.65 cm、大尺29.6 cm以协调南北差异。唐朝初期以隋大尺为官尺,而小尺则专用于乐律和天文,后期唐朝调整尺度30.8 cm,以隋小尺为八寸。

有刻花牙尺24.65 cm 存世;登封观星台有唐代周公测景台,石表高 1.965 米(柱高 1.645 米,屋顶形石帽高 0.32米),以表高八尺计算则尺长24.56 cm。柱顶石帽历经一千多年雨雪或有风化剥蚀。

制定尺长或许考虑到步长。《礼记·王制》“古以八尺为步,今以六尺四寸为步”,古尺为先周尺18.5 cm,今尺为汉尺23.1 cm,即18.5*8 = 148.0 和 23.1*6.4 = 147.84;而晋尺以六尺为步,24.65*6=147.9,隋大尺以五尺为步,29.6*5=148.0,唐尺以四尺八寸为步30.8*4.8= 147.84。步长属于人体,不应随着朝代变迁和尺长调整而变化。昔日田间挑担列队而行,身高不同的十多位农民可以有相同的步频和步幅呢。

古来尺度的相互关系(附尺步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62982.html

以上所说都是作为国家制度的尺长,而实际社会用尺当然会有所偏差,并不能以现存尺件的平均长度作为朝代的尺度——自由市场的杆秤均值并不是500 克。

2  唐朝尺度前期29.6 cm、后期30.8 cm ,证据充分;但此前猜测尺度变更在开元九年(721年)或许有误。依下列石碑年代,改制当在天宝四年(745年)之后、大历十四年(779年)之前。

唐代的尺长和唐朝的尺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04133.html

唐朝和宋朝的尺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04911.html

上面照片来自网络,下面照片来自马光文老师的博文,碑身上方云盘北侧遭雷劈而后补。

适用尺长29.6 cm

(1)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有《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景区介绍通高9.02、碑宽2.04、厚1.05 米;不过,百度百科介绍1.03 米,而“张家泰. 艺术丰碑. 中原文物,104-108”则是厚1.04 米。通高三十尺五寸902.8 cm,宽六尺九寸204.2 cm,厚三尺五寸103.6 cm。额书高宽皆三尺五寸。石碑立于天宝三年(744年)

西安碑林博物馆 (beilin-museum.com) 精品视窗,以下石碑有形体数据。

(2)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皇甫诞碑,于志宁撰 ,欧阳询书,碑身纵高188、宽95厘米,即高六尺四寸(189.4 cm) 和宽三尺二寸(94.7 cm).高度稍欠或与纵向断裂相关。

(3) 天宝四年(745年)镌刻《石台孝经》,由四块高590、宽120厘米的长方形巨石结体而成。碑首、碑身、碑座共用35块巨石组合起来。尽管数据精度不明,设计值为二十尺(592 cm)、四尺(118.4 cm)想来可信。

适用尺长30.8 cm。

(4) 立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颜勤礼碑》,碑身及碑首高268厘米,碑身宽92厘米,高八尺七寸(268.0 cm),宽三尺(92.4 cm). 照片测算,碑身高六尺

(5) 唐建中元年(780年)《颜氏家庙碑》颜真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螭首龟跌。碑高338厘米。十一尺(338.8 cm)

(6) 刻于唐开成元年(836年)《迴元观钟楼铭》,横长方形,长123、高60厘米。长四尺整(123.2 cm)。

(7) 刻成于唐开成二年(837年)《开成石经》,共114石、228面,每石高216、宽83~99厘米不等。高七尺(215.6 cm),宽二尺七寸(83.2 cm)~三尺二寸(98.6 cm)。 

注1:《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碑高3.1、宽1.38米,似适用尺长30.8 cm,高10尺(308 cm),宽四尺五寸(138.6 cm)。现在所见石碑由武德四年(621年)“秦王赐少林主教文”及裴璀的“皇唐嵩岳少林寺”两部分构成,是否为开元十六年(728年)的原构需研究确认

注2:石碑制作精度或许稍低,尤其是厚度难以保证一致,如嵩阳书院唐碑;岩体中裂隙或弱面也会影响尺寸,《迴元观钟楼铭》之高度二尺稍欠可能与此相关;部分石碑可能就料制作,尺寸并不规整。不过,苏州碑刻博物馆藏《天文图》为南宋黄裳绘制,纵2.16、横1.08、厚0.3米,为尺长30.8 cm的七尺(21.56 cm)、三尺五寸(107.8 cm) 和一尺,可以佐证北宋沿用唐尺、南渡之后校核尺度回归30.8 cm。


附录:《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适用尺长

唐建中二年(781年)立于长安大秦寺中。波斯传教士景净撰文,吕秀岩书并题额。碑身高193、宽96厘米,适用明朝和清朝的尺长32.0 cm,高六尺(192 cm)和宽三尺(96 cm)。这也可能只是巧合,仅两个精度不明的数据尚不足以判断。又,百度百科数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高279厘米、宽99厘米”,仍是适用尺长32.0 cm,碑高八尺七寸(278.4 cm),宽三尺一寸(99.2 cm)。请注意,前述大历十四年(779年)《颜勤礼碑》碑高八尺七寸,而碑身高六尺、宽三尺,只是尺长为30.8 cm。两碑形制相同而尺长不同。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馆藏介绍

《景教碑》在明代天启五年(1625)初春出土于西安城西崇仁寺(金胜寺)附近,其后海内外学人就该碑的真伪、性质,出土的时间、地点,以及从语言学、神学,特别是宗教史学的角度解读该碑的内涵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一碑之研究竟至汗牛充栋,足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07年5月,丹麦人何乐模(Holm)来到西安,计划出银3000两买通寺僧,将此碑运往国外,并雇石匠用相同的石料重刻一碑以代原石。9月复制《景教碑》已经完成,何尔谟再度来到西安,就在其秘密商议搬运之际,消息走漏,地方当局出面制止。擅长英语的陕西高等学堂教务长王猷担当折冲之任,与何乐模交涉,终解除密约,只允许他将复制碑石运走”。

作为参考,清乾隆十六年的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碑,宽211、厚106、高400 厘米(张家泰. 艺术丰碑. 中原文物,104-108),为清尺32.0 cm 的六尺六寸(211.2 cm)、三尺三寸(105.6 cm)和十二尺五寸(400 cm)。百度百科数据,碑身高4.26、长2.23、宽1.09米,长七尺(224 cm)、宽三尺四寸(108.8 cm)。数据不同或与棱边修圆相关。如圆桌顶面直径50.0 cm规整,而外径为53.0 cm 不整。

A3F376B8-7BB0-403E-8687-F9348B722E1C.jpe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91872.html

上一篇:诠释和过度诠释
下一篇:四百年前出土的景教碑或非唐刻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7 许培扬 宁利中 杨正瓴 郑永军 张晓良 朱晓刚 郭战胜 刘炜 孙颉 杨学祥 代恒伟 王成玉 王安良 王从彦 李俊臻 周少祥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