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非

博文

北川之行:纪念,为了忘却

已有 2920 次阅读 2013-5-12 11:1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纪念, 勇气, 大爱, 关怀

过去三天,重新回到了北川。


大地震发生之后不久,曾经来过这个地区。当时满目除了损毁的建筑,还有大片的板房。


在地震五周年纪念日之际重新回来,看到的却是一个全新的北川。漂亮的楼房,静谧的街道,优美的雕塑,热情的民族市场。完全就像一个安静的美国小镇。除了……这里活动着的是中国人。


北川人说:毁灭——因为天地有大能;重生——因为人间有大爱。


学术研讨结束之后,在最后一天,我们再次探望老北川。


在高地上远观,只见山河破碎,大地凌夷。江河改道,建筑崩沉。走进县城,每个人内心都很沉重。保留下来的原始废墟,随处可见的各单位亡者名牌,路边的鲜花、香火、灯烛。空气中的废墟气息……


北川保留此地作为地震纪念博物馆,说: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让我们牢记为了人民的解放牺牲的先烈;抗日战争纪念馆,让我们牢记历史上国家衰弱时所遭遇的屈辱。这一切,都让我们振奋,激励我们前进。


那么,老北川,让我们记住什么呢?


同行的志愿者说,他已经来过老北川几十次,但每次来仍然觉得心情沉重。据说,当年来参与过救灾的官兵和志愿者,有很大一部分人后来很久都无法摆脱这种沉重感,由此产生了PTSD——创伤后应激综合症。


这是真的,因为虽然现在已经回到北京,但想起北川的场景,仍然觉得心情沉重。可以想见,当年亲自经历过灾害,参与过救援,乃至此后去过北川参观瞻仰的人们,他们的内心都有这份沉重。


那么,我们回顾北川,要记住的是否就是这份沉重?


如果是那样,那还是否应该保留北川遗址?每天的生活中应激已经够多的了,人生中不乏挫折,也不乏悲剧。


所以,回顾北川,应该有更伟大的意义。


记得鲁迅曾经撰文:为了忘却的纪念,悼念被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的青年学生刘和珍、杨德群两君。鲁迅说,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将她们记住,倒是要将她们忘却了。


这话当初不懂,从北川回来的今天,我懂了。


纪念,是为了放下那份沉重;忘却,是为了继续前行。


曾经,大地发动了它的巨力,瞬间撕碎了人们无数的梦想。曾经,人们痛苦,悲伤,彷徨。但天地有大爱,人间有关怀,于是北川重生,北川人重获幸福安静的人生,我们这些过客,也该放下这份沉重,感悟这分大爱和关怀,从而鼓舞,而前行。


也希望,所有的北川人,所有曾经到过北川的人,所有未来到北川瞻仰纪念的人,都能够感悟这份大爱,这份关怀,这份鼓舞;都能够放下这份沉重,重新鼓勇前行。


纪念,为了忘却;忘却,为了前行。


是为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9-689069.html

上一篇:什么是philosophy?
下一篇:“表观”遗传是怎样实现的?
收藏 IP: 159.226.113.*| 热度|

2 曹聪 anra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