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一位中学校友对母校的批评

已有 3711 次阅读 2015-7-9 07:33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位中学校友对母校的批评

武夷山

 

   今天收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通讯》微信版增刊7期(201578日),上面报道了1985届毕业三十年庆的盛况。通常在这种场合,校友们都是抒发对母校的衷心感激之情,但程岗校友的发言既有表扬又有批评,非常难得可贵,故将其发言转贴如下。

 

附中海外游子代表30年聚会发言

                                        程 岗

 

尊敬的葛校长,敬爱的老师们,久未谋面的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同学们,你们好!

   30年以后故地重游,感慨良多。

   附中有我们最宝贵的青春记忆,有点青涩,却难以忘怀。没有任何人怀疑附中成就了我们各自今日的自己。今天,我们这些附中是这个家庭中走出去的孩子,齐聚一堂,来对养育我们的家庭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

   既然是大家都一个家庭出来的孩子,自然携带这个家庭特有的烙印,也就是附中特有的DNA,  我思考了一下,附中给了我们三种重要特质

1. 非常扎实的学术基础                  

让我们在以后的求学,工作以及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轻松应对;

2. 不屈向上的奋斗精神            

附中把咱们一堆尖子学生放在一起,互相竞争相互促进,我们都养成抗压力耐挫折的一群,在平和表面之下,有个骄傲不屈的心,这让我们能够从容的面对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甚至是有些坎坷的人生。

3. 给了我们亲如兄弟姐妹一样非常好的同学情感        

常说大学的社会圈子就像 黄埔军校,出了校门常见同学捉对撕杀。附中的圈子完全不同,我们这些同学为附中开枝散叶,纵然遍布在世界的不同地方,从事着不同的行业,但大家几十年如一日相互守望,相互帮助,互相激励,为自己的同学由衷的喝彩。现在我请大家,握着左右同学的手,好好说一声,谢谢你,老同学!

   我今天除了感恩之外,也想说一点不一样的切身感受。之前有一些思想负担,说了怕不妥当,毕竟咱受的传统的教育,儿不能嫌母丑,狗不可嫌家贫。昨晚,鲁迅托梦,说不指望你想真正的勇士一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但你作为一个孝顺的孩子,一个家庭里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孩子,至少要能和家长说说真实的感受,让咱们家庭的教育变得更完善,让学弟学妹要出青于蓝胜于蓝,不然何以引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好吧。我想来聊聊我所受的教育存在缺失和不足,这些缺失和不足,让我和我得同学们缺失了一些重要的能力,阻碍了限制了我们原本可以成为更好的我们。

   金陵帝王之都,人才辈出,我等更是全省统招筛了又筛选了又选,挑出来的的300个顶尖学子, 受得最精英的教育,按照统计概率,若干年后,这里面应该出有内阁学士,封疆大吏,豪商巨贾,文学泰斗。说白了该出个把政治领袖;产业的领军人(马云马化腾);文学艺术大师(莫言)

   说了好像有点惭愧,好像是咱孩子自己不争气,我们这一茬里面好像还没有谁做到这个程度……上下5茬,好像也没有……这一下30茬了还没有,好像感觉能说明一个问题,咱们骄傲的附中基因可能有点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可能出在咱育人思路和方法系统上。

   咱的基因到底有什么问题?

   1.是不是强调学习成绩过多而注重学习能力不够的问题

   附中孩子的数理化学习成绩普遍很好,基础非常扎实,如我们一样,这是我们安家立命之本,无可厚非。但我那个年代所受的附中教育中没有强调学生自学的机制和方法论,可以理解,因为自学有很多不确定因数,成绩会出现波动,而高考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升学率是学校的命门。坦率的讲,虽然附中在这一方面做的已经比其他学校好很多,但我到了国外大学学习,立刻让我感到很被动和吃力,因为根本无法适应那种自学自研自己找搭档完成课题方法,耽误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可因此错失了一些机会。后来,我的孩子有幸经历了国内国外双系统的教育,对比中发现国外的中学教育中对孩子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的确很有特色,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  其实, 能力比成绩更重要,古人早就有云,授人以渔…… 

   2.咱是不是缺失一些因材施教的理念?

   我感知的附中是个生产合格产品的工厂,每个学生数理化成绩好,不但老实规矩而且升学率高,像一批批砖头烧成后离开砖窑可以成功地为社会主义去盖楼……但问题是,我们招收进学校是人尖,出去就是连尖都不带的考试专家了。人尖,是不是就该按人尖培养?常说出类而拔萃,在我受的教育中,基本没有差异化培养,有的是去差异化的培养。如果牛顿,乔布斯在附中的系统我想象他们会遭到残酷淘汰的。 换言之,感觉咱附中教育思路是培养通用型人才的,社会能力培养和领导才能的培养不足。我希望附中有机会重新调整教育思想,继续培养出巴金,袁隆平……

   3.是不是缺少创新思维的引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谓传道,教授的是方法论。 以前经常听到比喻说老师是一桶水,去辛勤地灌满学生的一碗碗水,这是个关于接受知识的方法论,学生做的最多的也只是这碗水; 西方老师比喻自己是一只火柴,点燃同学思想燎原之火,我更喜欢这个。 每次历史重大变革和技术发现,都是和创新不无关联。

   中国以后的发展靠创新,咱要培养的是创新者和领军人,是领袖……而咱们附中也因该是教育系统的领头羊,试验田

   时间有限,我只能抛砖引玉石,希望能让大家思考,形成一个教改促进机制,让我们的附中在下一个30年,培养出共和国最有价值人才。再次感谢在座附中的老师,我想对你们说,附中的学习经历是足以让我们受用一生的财富;感谢来参加聚会的所有同学,我想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们都已成长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我们也都将永远以母校附中感到骄傲和自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03986.html

上一篇:《科技日报》对《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解读
下一篇:还欠账
收藏 IP: 219.142.237.*| 热度|

23 逄焕东 郑永军 徐旭东 赵美娣 姬扬 钟炳 马雷 孙启高 朱朝东 韦玉程 陈晨星 曹聪 蒋永华 赵凤光 叶建军 金耀初 李学宽 苗元华 鲍海飞 程宗明 wgq3867 yangb919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