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人生观》摘抄
武夷山
《一种人生观》,冯友兰著,万有文库,1939年出版,这是只有47页的小册子。我大约是1986年下半年借阅此书。
·道德上之所谓“和”正如知识上之所谓“通”。科学上一个道理,若所能解释之现象愈多,则愈真;社会上政治上一种制度,若所能满足之欲愈多,则愈好。
(然后,他举例说明,社会主义制度较优。)
·因为欲之冲突而求和,所求之和,又不能尽包诸欲;于是被包之欲,便幸而被名为善,而被遗落之欲,便不幸而被名为恶了。
·诗对于人生之功用便是助人自欺。(博主当年批注:这就是当今苏联与中国诗坛兴旺的原因吗?)
不过自欺于人,也是一种欲。依上所说,凡欲苟不与他欲冲突,即不可谓之恶。
人生之有诗,亦如小孩之有游戏。
(宗教)不自认其为自己哄自己。(若认)即是诗的宗教。
孔子对于宗教的态度似乎就是这样。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内有的好,intrinsic good
手段的好,Instrumental good
大概我们人生之一大部分的苦痛,即是许多内有的好,非因手段的好不能得到,而手段的好,又往往干燥无味。
若我们在生活中,将大部分手段的好,都亦认为内有的好,则人生之失望与苦痛,就可减去一大部分。“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闲人常要“消闲”,常有游戏。游戏即是纯以“为”为内有的好者。
人事非常复杂,其中固有一部分只可认为有手段的好者;然亦有许多,于为之之际,可于“为”中得好。如此等事,我们即可以游戏的态度作之。
认真游戏每较随便游戏为更有趣味,为更能得到“为之好”。国棋不愿与臭棋下,正因下时不能用心,不能认真故耳。
·柏拉图且谓学哲学即是学死。(博主当年批注:妙哉此言!)
人若有后,即为不死。……儒教之注重“有后”,及重视婚礼,其根本之义,似亦在此。
相关阅读
武夷山,我的“逆向报恩观”,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66618.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