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24小时不打烊 榻榻米可读可睡 还能看电影听音乐 大学图书馆也是蛮拼的

已有 2782 次阅读 2019-12-17 18:03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24小时不打烊 榻榻米可读可睡 还能看电影听音乐

大学图书馆也是蛮拼的

来源: 北京晚报     2019年12月17日        版次: 14     作者:

    农业大学新图书馆每层设置的榻榻米区域


    如今,面对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大学校园图书馆不断花样翻新,有24小时不打烊的阅览室,供学生夜以继日地学习;有配备高端音影设备的音乐图书馆,供发烧友聆听高品质乐曲,更有配置有榻榻米、朗读亭、护眼灯等人性化配置,让大家乐享阅读。

    ▶最暖心◀ 北航图书馆24小时不打烊

    时针滑过晚上10时,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的闭馆时间。然而,正在备战考研的本科生陈扬却不急着离开,因为在一楼的阅览室可以继续学习到深夜。这项贴心“福利”源于北航图书馆开设的24小时阅览区。

    自2017年11月开始,该校陆续将图书馆一层的两个阅览室设置为24小时阅读区,图书馆正常闭馆后,从晚上10时到第二天早上8时,这里仍对外开放,供广大学生“刷夜”自习。北航图书馆也因此成为北京首个24小时开放的高校图书馆。

    北航图书馆馆长姚仰平介绍,24小时阅览室的开设,是图书馆服务多样化的举措之一。“学校这么多学生,大家的习惯和需求不一样,学习时间分布有所不同。有时遇到考试、考研或者赶报告,就需要集中突击,我们提供夜间服务时段,就是希望能为他们创造更加多样的学习环境。”

    北航数据统计显示,24小时阅览室开放两年来备受欢迎,总计约250个座位,上座率很高,白天利用率大约八九成,晚上10时到12时之间更是爆满,直至凌晨2时之后学生才会逐渐减少。

    记者观察到,阅览室内不仅有成排的书刊,还有宽敞的座椅,充足的暖气以及供休息的长沙发。阅览室入口的登记表上,详细记录了每晚的自习人数。记者查看发现,从11月25日到11月29日五个工作日内,几乎每晚10点都“满员”。

    ▶最动听◀ 清华图书馆赏析高清音乐

    去年12月12日,清华大学图书馆音乐馆开馆试运行。这个图书馆位于学校图书馆西馆(逸夫馆)三层306室,面积约500平方米,有100个座位,提供静音电脑、音频解码器、高品质耳机、液晶电视等设备,为读者提供高清无损音乐赏析、多媒体电子阅览、小范围集体听音、音乐图书阅览等服务。

    走进音乐馆,记者发现,这里非常安静,不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功能不同的区域,其中单人欣赏区,配备有多台一体机,以及音频解码器和高品质耳机,供读者欣赏古典音乐;团体视听区,摆放着四人沙发,并有液晶电视、音频解码器、耳机分配器,可供两到四位读者团体视听;电子阅览区配备多台电脑,提供光盘借阅、校外人员上机等服务;音乐图书区共有数千种音乐类馆藏,可开架借阅。另外,图书阅览区还布置有休闲沙发,读者在这里可以浏览音乐类藏书。

    ▶最温馨◀ 农大图书馆添置餐饮小屋

    今年,中国农业大学新图书馆在东校区落成。仅从外观打量,就可看到,图书馆外广场上,闪闪发亮的“中国农业大学”六个字闪闪发亮,其中有独特的银色反光设计,广场地面上则雕刻着二十四节气物候语;东西两侧玻璃上,篆刻着《氾胜之书》,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部农书。

    其实,农大图书馆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精准服务。在前期设计时,农大新图书馆建设小组通过调研收集到读者的10种行为,包括专注式阅读、协同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碎片式阅读等,并为此设计出20种不同的阅读场景。

    最终落成的图书馆,自习桌可以网上预约,并配备有带USB接口的多功能插座,以及可调节亮度的护目灯,对桌之间还设置了磨砂隔挡,提供静心自习的环境;自习时即便听到电话铃声,也不必着急,可以躲进一旁的隔音亭放心通话。针对休闲式阅读,层层都有可学可睡的榻榻米区域,并添置两间餐饮小屋,配备有自助售货机,学生能买到咖啡、酸奶等饮品。另外,影音学习室、无纸阅览区、开放演讲区、休闲会客区、安静研修区、朗读亭等,更为读者提供多样选择。

    本报记者 任敏 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10433.html

上一篇:[转载]【日本的科技政策】(七)历代《科技白皮书》
下一篇:美国一些学者对社会创新前沿的认识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2 杨正瓴 霍天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