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灭火技术的发展史,一直是被火灾在牵着鼻子走,火烧到哪里,技术就跟到哪里,通过相应的变形与之相适应。由于火场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自身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然而复杂的背后并没有使解决这一问题变得轻松,现实场景下的控火能力依然明显落后于火灾的发展水平。
近一百年来,火灾发展至少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
1.建筑物向上向下延伸,复杂密集程度与日俱增,易燃物充斥其中,使得火灾的活动空间进一步扩大,无孔不入;
2.火灾起因由过去的单纯用火不慎又衍生出电气、油类及气体火灾,加之燃烧材质的多样性,明显加快了火势自身蔓延速度。
灭火剂从源点到达随机的着火点或远或近会有一段距离,鉴于上述两点,火灾一方面在横向和纵向无限拉长了这段距离,另一方面则对灭火剂的输送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是挑战。
就在这场距离和速度的博弈过程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灭火剂和火灾的较量无休无止,遥遥无期。换个角度来想:为什么每次一定要让灭火剂疲于奔命地被动追赶火灾,而不能让灭火剂在每一处起火点或者附近虚位以待呢?
沙子无疑是世上最廉价易得的灭火剂,由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将其分布储备于建筑内部,实现对意外火灾的“十面埋伏”,以逸待劳,再通过塑料膜外包装赋予其“隐形的翅膀”,应对初始火灾绰绰有余,与其等到火焰由内到外对建筑及可燃物进行吞噬和包围,倒不如提前布局,便于在关键时刻对任一起初始火灾成功实施“反包围”。
建筑中每一次的突发火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效的控制措施不能立刻实施到位,或者说在火灾初期无法迅速筹集到足量的灭火剂。
看起来最懒最笨的方法,却是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简单最可靠的办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