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设在每一起建筑火灾发生伊始,都能有一支消防队立刻出现,那么世界上所有的火灾都不再是问题。当然在现实中,这是难以办到的。
回看历史上的各种自动灭火装置,无非就是想扮演这样一支“消防队”的角色。与其它的新技术一样,自动灭火装置也就是人体器官“功能”的延伸,以此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正因为现实中这样一支“消防队”无法即时到达,所以希冀由自动灭火装置来代为实现:火灾传感器代替人的眼耳鼻,控制中心代替大脑,灭火执行机构代替手脚,动力装置用以弥补人力的孱弱,其间还有大量的“神经”用于各类信息的传输。
然而这样一个完全仿造人类思维及处理模式炮制出来的自动灭火装置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实际应用中会出现很多漏洞:误报警、拒动甚至误动,复杂系统导致可靠性不足。
对人而言,只要人员和灭火剂都能及时到位,灭火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然而这件事要想完全交由机器独立来完成,却难上加难。如果说这样的一种装置代表一种人工智能,那么不得不承认的是:仿制起来难度太高,这就好比登月机器人,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在地面上要想由机器来实现都很困难,更不消说在灭火过程中还有对火灾复杂情形的判断、灭火动作的灵活调整、对受困人员的安全考量以及灭火时间上的限制。
既然这条“路”走起来如此困难,那么不妨换个思路:作为室内自动灭火系统是否一定要模仿人的思维及行为模式?就自动灭火而言,在自然界中,或许有一种完全非类似于人类“思维”或“行为”的模式或现象,便可以达到自动灭火的效果?
自动灭火袋实验视频 自动灭火设计中的“麻烦” 自动灭火的动力来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