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自家的诺奖数量远不如旁人时,难免会有些许忐忑与不安,于是便有各类观点支招:如何怎样才可能增大得奖的机会。实际上,当你怀有这种去得奖的主观愿望时,你便错了。
诺奖不过是一项科研成果的副产品,成果是“本”,奖项是“末”,即使得不了诺奖,也照样可能得到一个其它的什么奖项。当然,诺奖因为含金量更足,自然会被看作是“末”中之“首”,尽管如此,想必还是没人会去做一件舍本逐末的事情。
诺奖级别的成果不可预知,并没有人知道来年它会被授予哪一个细分领域,或者哪个交叉学科里随时可能会冒出一个“新花样”来,所以,即便依着人为给出的“葫芦”,也照样没法画出一个像样的“瓢”来。
窃以为:诺奖过于高远,永远是可遇不可求,因为各人所属的学科领域、兴趣爱好、从业经历、性格因素、思维习惯甚至是人生际遇已然做出了太多的限定,在短暂的人生里,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未必能与某个客观存在的“诺奖级别”问题相遇,如此,即使个人再努力,也难以寻觅到那颗能够“从0到1”的种子。当然,但凡能有幸寻得,当悉心培育与照料,更无须在意旁人异样的目光甚至于非议。
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这句话用在诺奖这样的问题中也许并不合适。不想当将军,只想当好一名士兵,或许,怀着这样的心理去思考与做事,说不定遇见“诺奖”的概率反倒更大些。
如果有一天,当你长期痴迷与关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时,采用的也可能仅仅只是一些“笨”办法,走着走着,忽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原来这玩意儿说不定还可以得个诺奖啥的。一旦有了这种感觉,那就对了。
诺奖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