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在中国出版高质量国际杂志:审稿必需严肃认真 精选

已有 5555 次阅读 2016-6-29 18: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出版高质量国际杂志:审稿必需严肃认真

冯兆东 (2016-06-29)

 1. 前言

几家重要机构将“高质量国际出版”提高到国家战略的位置。我曾写过三篇科学网博文讨论这样的问题:(1)浅议如何在中国出版高质量的国际杂志(2014-7-3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816144.html(2) 抵制“劣质国际杂志”,提高“较好国内杂志”(2015-4-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880297.html】(3)“学术帝国主义”问题的破解之法(2015-6-25)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900542.html】我这里着重讨论一下审稿问题。

2. “重温”我以前博文的一些要点

2.1. 科学必需国际化

科学研究有三个功能。第一,理解未知的世界,既满足人类的好奇心,也塑造人类的世界观。第二,为人类的技术进步做理论铺垫。第三,在竞争难免的世界里,科学研究很像体育运动,它有“比赛”的成份在里面。以上三个科学研究的功能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国际化。

2.2. 在中国办好“国际性杂志”的可能

第一,文章的英文水平应该达到“彻底英文化”。经过三十多年的“科学西化”,我们已经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来做到“彻底英文化”了。第二,文章的科学水平必须达到最低要求。这一点不难,因为中国的科学投入以及相随的科学产出都足以支持“办好国际性杂志”了。

2.3. 在中国办好“国际性杂志”必需是“主编”来主编

“主编”一定是在英语方面和杂志主题的专业方面有“被同行认可的经验”。一旦当了“主编”,他(她)一定会将编辑好杂志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追求。也正是为了维护和提升杂志的声誉和“主编”自己的声誉,“主编”一定会关注每一篇提交到该杂志的文章!


3. 审稿必需严肃认真

3.1. 坚持科学的国际化

早在100年多前,有一位“哲人”说过:原以为“洋为中用”仅限于学习西洋的科学和技术。但后来发现,要产生同样的科学和技术,您得先学习他们的管理制度。后来更发现,他们的管理制度是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文化的。我想说:既然是追求“科学国际化”,就不要强调“科学的中国特色”啦。等我们有了更高明的经验,我们再“自以为是一下”也不迟。

3.2. 承认我们文化的“软肋”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一群在美国做GIS教授的华裔学者在美国办了一个杂志。不出几年,他们把中国人的关系网络法“潜移默化”地引入了他们主办的杂志。据说,美国同行开始到处散布“这帮中国人在不职业地运行着杂志”的谣言(后来的事我没追踪)。我想说:我们必须建立“不比西方人差”的职业观来,办好杂志所需要的职业观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

3.3. 主编必需严格把好“科学质量关”

我上面已经陈述了几条理由来说明:我们办好“国际性杂志”是完全有条件的。为了把好“科学质量关”,一份好的“国际性杂志”应该严防有“私货”进入(这在目前的社会氛围下并不容易)。谨记:只要有低于标准的“私货”进入,这个杂志的学术声誉就会受到“夸大的”负面影响。“一只老鼠祸害了一锅汤”就是这个意思。

3.4. 审稿必需认真

3.4.1. 我自己的“苦难”经历

我的中文没学扎实。我的英文学得很费劲,去美国的第5个学期才能完全听懂课堂教学,第9年时才觉得能用英文“比较自如地”书面表达了。第9年(大约1994年)的“能用英文‘比较自如地’书面表达”也不得不部分地归功于那些严肃认真且有耐心的审稿人。例如,我的第一篇英文文章是1987年提交给The Holocene的,经过了9个来回,终于在1993年发表了(时至今日,我还保存者当年三位耐心的审稿者在我的文稿上的逐字批注)。

3.4.2. 几点抱怨

我于2000年开始了在兰州大学的教书生涯。在讲授“地学英文写作”时,我用我的两位中文最好的学生发在一份很好的中文杂志上的两篇文章作为范文,让学生翻译出来。结果呢,学生普遍反映:有好几处他们无法理解作者的本意。细读了那两篇范文后,我也无法理解。于是,我要求原作者当面替我解释他们的本意,结果呢,他们自己也含糊其辞。

还有一件令我“伤心”的事。西北一份杂志邀我审阅一篇特邀文章。无疑,作者是“被邀领域”很好的专家。但是,那篇述评文章让我对作者和那份杂志都产生了不尊敬。我的不尊敬如此严重,以至于我决定用那篇“特邀文章”作为我讲授的“地学英文写作”的反面教材。我和我的学生花了4周(16个课时)先去理顺那篇特邀文章的中文,再用4周的时间把它一句一句地翻译成英文。

我的学生投给中文期刊的文章的反馈意见也有让我很失望的。评语一般都很粗暴和武断,作者除了知道审稿人不喜欢他(她)的稿子外,并无法从审稿意见中学习到什么,更无法根据审稿意见去提高稿件的质量。

3.4.3. 给审稿人的几点建议

(1)一视同仁:无论是大人物的稿件还是小人物的稿件,既然您是审稿,您就是判断稿件质量的权威。您得用您能拿出来的最高学术标准和职业操守去评价您在审阅的文章。无需对大人物胆怯,更无需对小人物苛刻。

(2)“精读”稿件:既然需要您替杂志做职业判断,您当然得对杂志和作者负责了。您应该使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彻底弄懂:作者到底想说啥?他的辩论合乎逻辑吗?他的资料支持他的辩论吗?等等。

(3)以鼓励作者为主。如果文章有潜力,而作者是新人,您应该像当年我的审稿人那样,用爱心去“逐字地”和“逐句地”为作者指明“修改方向”。如果文章有潜力,但作者的写作不满足您的期望,您就给作者列出一个作者可以遵循的“详细药方”。如果您觉得文章没指望,您就尽可能“礼貌地”告诉作者吧。

(4)审稿标准:(a)资料组织得如何?(b)思路组织得如何(即:想说什么,资料支持吗)?(c)文章的结构组织得如何(这里不仅指文章的section的题目,还指段落的安排)?(d)文字组织得如何(无语法问题,无歧义的句子,无逻辑断层,既完整又简练)?

(高友鹤补充道:如果文章的思想真正有创意,千万不要错过,一定要留住。为了保护文章的创新性尽快帮助作者修改其错误,格式,风格,文字等。别因小失大)。

3.4.4. 我的歉意

“好人为师”是我的老毛病,但我的本意真的是希望:中国能办出一批我们目前的人才储备和科研实力所能支持的“国际性杂志”来。还有,我相信我们有一大批中青年科学家都有审稿和被审稿的国际经验,我们就把我们的经验彻底地用到“办好中国的国际性杂志”这件事上来?毕竟,办好杂志是我们学人自己的事,我们总不能事事都指望“深改组”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987544.html

上一篇:算不上高尚的高尚,算不上低贱的低贱
下一篇:农民强扩自留地和我的仲裁
收藏 IP: 159.226.133.*| 热度|

7 王从彦 孙颉 曾荣昌 杜芳 陈南晖 常顺利 guhanx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0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